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丝     
七岁的路娃放学回家的时候非常高兴,因为他今天写的一篇作文《我的爸爸》被评为了优秀,语文老师还拿着他的作文在班上进行了讲评。  相似文献   

2.
杨振威 《奋斗》2008,(7):59-59
时隔3年,上海终于出现了一篇真正的70分高考满分作文,这篇高考作文的思想深度和朴实的文字赢得所有阅卷老师的赞赏,专家称这是上海近年来高考中难得一见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谈心与写心     
近来读了两篇佳文。一篇是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生组)一等奖的《妈妈回来了》,从海内外5万余篇候选作品中脱颖而出,被专家们称赞为“我手写我心”。一篇是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有关文学艺术工作部分,媒体拟发表时,由作者定题为《同文学艺术家谈心》,受到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光靠一学期8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得最有效的形式就是随文练笔。抓好随文练笔的训练,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既省时,又有速效。随文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这样才能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相似文献   

5.
丛笙 《党的建设》2007,(6):58-58
离开农村近20年了,我很想再去体验一下农家生活。正巧,上高中的女儿说学校要开展一次勤工俭学活动,并要求写一篇作文。我和女儿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就有了国庆节到乡下体验农家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一评老师给了36分(总分60分),二评老师判给它42分,第三位老师判39分。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  相似文献   

7.
今年六一,我校举办生活作文大赛,10名同学获最佳作文奖?当10篇佳作在校园展出时,即有人反映其中4篇与电视节目有关联。于是,有人哗然,惊诧传言。但是,也有人认为电视也是生活镜头呀,何必大惊小怪呢?  相似文献   

8.
记得2002年高考,一考生在作文中表述了对潘金莲、武大郎和西门庆婚姻爱情与众不同的看法,阅卷教师初评,只给低分,重阅后打中分,后又把此卷与阅卷组教师会评,结果此篇作文获高分。由此,想到《儒林外史》中“周学道校士拔真才”:周进主持省试时,轮到  相似文献   

9.
有哲人说过,一个人无意间的成功会影响整个人生. 李雪兰如是.在她13岁上初中时,试着将一篇被老师表扬过的作文投给上海<小主人报>.没想到很快被发表了,并且获得了该刊年度三等奖!  相似文献   

10.
老教育家叶圣陶早在1935年就明确指出:“要练习的回数多,不用说,还须得课外作文。要养成抒写意思情感的习惯,那只须反问自己,内部有什么的意思情感,便作什么样的事。两句话的意思合拢来就是说除了教师出的题目以外,自己还要作文,作自己要作的题目。”每个学期练习8到10篇作文,或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或给材料作文或写应用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作文、练习作文。限定习作范围,只因为学生为初学者,必须有个引向。用同一个题目、较统一的内容,便于讲解,利于掌握作文的一般规律。然而,这实在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方法。因为题目无论如何透彻,学生总要受到很大的限制:一是回数少。一个学期练习8篇作文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二是调动不了习作兴趣。学生会觉得作文的事情是单为应付教师的练习功课;三是题目缺乏个性。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题目限定的生活经历,所写之作,充其量只不过是受牵引下的言语体验,因而没法与自己的意识情感产生共鸣,不能按照自己的思想尽情发  相似文献   

11.
吴展团 《党课》2013,(6):102-103
据日前中国宁波网报道,宁波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写的寒假作文,在网上被疯狂转发,不到五个小时,有一万多条转发,近2000条评论。微博网友“我们1班”发微博称:“下午开始批阅寒假作业,改到一篇奇文。”作文题为《历史乱套了》,文章天马行空,胡编乱造,说孙悟空娶白骨精生慈禧太后、董存瑞娶李时珍生毛泽东、赵本山是毛泽东的后代等。  相似文献   

12.
金新林 《党的建设》2009,(12):50-50
英国一个名叫布罗迪的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沓发黄的旧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某班31个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的我是——》。自然,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对未来的想像无不写得美丽如画:有当总统的,有当大臣的,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当王妃的……每一篇作文都  相似文献   

13.
上学期,我担任干部中专培训班的语文课教学任务。为了激发学员写作的积极性和切实提高学员的写作水平,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次改革尝试,做法是:以“报”(报纸)代“本”(练习本),民主评优。开学伊始,我便向全班学员布置了整个学期的写作任务,每人完成调查报告一篇,说明文一篇,议论文三篇。要求每个学员以这五篇文章为基础,再充实其他内容,到期末时,各交一份自己设计编排的小报(两版)。从宣布之日起,各人收集材料,构思文章,学习版面  相似文献   

14.
<正>“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报笔,而义法亦骎骎入古”;“精理名言,故未曾有”;“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这些精妙文字,出自1912年一位国文老师对一位19岁青年撰写的作文的高度评价。这篇作文题为《商鞅徙木立信论》,这位青年便是毛泽东。这篇距今已有110多年的文章,今天读来依然如雏凤振羽、清越初鸣。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不仅直接表达了他对于商鞅及其变法的态度与评价,同时也借商鞅变法间接表达了他对于良法的初步思考、对于国民性的初步认知。这篇文章,是读懂毛泽东早年思想的一扇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5.
华君武轶事     
《廉政瞭望》2010,(13):55-55
据华君武在文章中说,学生时代的他不但数学很差,外语、语文、美术都跟不上班。当年在杭州四中学习时,华君武最怕做数学题,学到“鸡兔同笼”就卡住了;语文教师给他一篇作文的评价是“拾人牙慧”,所以他也不敢再写文章了。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苏东坡小品》,其中有一则记载欧阳修谈写文章的方法:“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谪,多作能自见之。”欧阳修认为写文章是自己的事,只要勤读书多练习,时间久了,自然会悟出作文的方法。当然“疵病不必(不一定)待人指谪”,但有时写成的文章还是要就教于方家的。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9,(2):117-118
1912年.湖南省立一中始建,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在普通(科)一班读了一个学期,这一年他19岁。在就读的这个学期里,他写了一篇题为《商鞅徙木立信论》的作文。全文600多字,文字简练,极具文采,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政治意识的早熟。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文稿。原件现藏于中央档案馆。  相似文献   

18.
读书的乐趣     
正喜书,爱书,缘自童年时代。小学三年级时,自己写的一篇作文《蚂蚁》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看见同学们眼中的惊奇和赞赏,我仿佛穿上了最华美的衣裳。这之后,对于我便敲开了一扇鸟语花香的读书之门。记得年少时漫长的暑期,从同学手里借到一本《三国演义》,拿着书,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心里满满当当的,充盈着巨大的雀跃和期待,因为  相似文献   

19.
刘建平 《求贤》2010,(1):40-41
《申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指定科目,它以现实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资料背景,要求考生在此基础上展开策论的一种测查考生能力的考试。因为这样的考核形式,分析解题无疑是写好一篇《申论》作文的首要环节,甚至是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不写行不行?     
研究某项课题,先要翻检前人的有关论著。翻得多,时常要生出感慨:何以重复如此之多?“有句相袭者,有意相袭者”,有材料、观点统统相袭者。往往十数篇论文中,有真知灼见者不过一二篇。仔细思量,此种“相袭”也略同于古人作诗之“字字有来历”,与剽窃抄袭者绝不相同,作者也花了不少功夫,占有了不少材料,但苦于无新意,硬要作文,于是难免与别人相袭相犯。此弊有无医治之术?试进一方:诸君下笔之前,不妨自问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