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诉讼调解作为解决民事纠纷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将长期存在。传统诉讼调解因缺乏规范性而被质疑,本文结合本地区民事诉讼调解实践,对民事诉讼调解存在的社会基础及回热的原因做出了分析,提出了规范和完善诉讼调解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诉讼调解制度长期以来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具有有效减少当事人讼累,切实实现案结事了的功能,是符合现实国情的一项司法制度。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推进,有效地运用诉讼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能够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事诉讼的当代实践表明,以法院委托调解为典型形态的司法ADR无论在立法、理论和司法层面都获得了全面的承认。作为"三明治式的司法",委托调解制度拓展了民事司法的外延,使得法院司法职能的行使方式和技术变得灵活而丰富多彩。同时,诉前委托调解、审前委托调解和审中委托调解三种实践模式之间程序机理上的差异,以及委托调解的强制性启动机制面临的程序合法性与正当性的质疑等,都对委托调解制度的未来走向提出了挑战,故迫切需要对上述问题作出理论上的回答和论证。  相似文献   

4.
袁立 《法制与社会》2013,(26):134-13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是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的难点,探索新时期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机制,对于有效化解矛盾,修复因被告人刑事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吕明 《法律科学》2007,25(5):10-16
考察中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可以发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主流法律意识形态一直试图脱离政治意识形态话语而独立存在,这个过程可以分成"走出特定政治意识形态的法律意识形态"和"走出总体政治意识形态的法律意识形态"两个阶段,主流法律意识形态的这种变迁导致了政治意识形态对法律意识形态的影响幕后化,政治意识形态和法律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因而显得模糊不清,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法律意识形态并没有可能因此而成为独立于政治意识形态的"法律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6.
诉讼调解,作为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和重要制度,在解决民事纠纷、节约诉讼资源、促进社会和谐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调解优先"和"强化调解"的不断加强,特别是审判管理考核  相似文献   

7.
李东 《法制与社会》2011,(1):144-145
近年来,随着民事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检法两家围绕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分歧,严重弱化了社会主义司法的功能。为了准确定位民事诉讼中的检法关系,实现司法和谐,本文以“实证”为研究方法。从问题的提出、民事诉讼中检法关系的定位考察、和谐检法关系生成的路径考察和给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启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对民事诉讼中和谐检法关系的构建和司法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一个司法调解个案进行剖析,解释其间法官与当事人的调解策略的生产机制。调解策略是行动者在结构中的位置潜在隐含着的行动方式,并且法官与当事人基于一种支配与误识的关系形成策略的契合,如此,才使得该个案以司法调解的方式结案。由此必须对该个案所涉及的法庭所在的司法场域的结构与法则,进而对司法场域由以获得合法性的政治场域进行分析,才可能真正发现调解的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即司法之外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已经成为化解矛盾,解决争议的重要方式。在诸多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中,行政调解因其高效性、技术性和专业性,其作用日益凸显。2010年11月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把行政调解作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0.
朱艳萍 《法律适用》2012,(9):102-105
随着现代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谐司法的理念不断渗入刑事诉讼领域,被誉为"东方之花"的中国调解,不再是民事诉讼领域的"宠儿",在刑事诉讼领域同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刑事调解对有效贯彻刑法罪责刑相  相似文献   

11.
[基本案情]唐某与翁某原系夫妻关系,双方于2004年3月6日在重庆市登记结婚。因感情不和,唐某于2007年6月2日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于2008年3月1日作出判决准许双方离婚。2006年4月,双方共同出资在重庆市购买商品房一套,价值18万元。2007年5月9日,翁某父亲翁某林以翁某向其借款买房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翁某归还借款6万元,并出具翁某书写的借条一张。人民法院当日  相似文献   

12.
司法调解作为一种常规的纠纷解决机制,影响其解决纠纷的因素是多元的。本文以实证研究为视角,对当事人的关系距离、司法环境以及法官的偏好与特质、案件的类型等社会变量进行法社会学研究。司法调解的选择与适用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盲目地适用司法调解进行纠纷解决并不见得比适用判决方式更为有效和合理。在司法政策上,目前各地法院调解结案率的要求缺乏科学性基础。在法律技术上,我国应确立司法调解民事纠纷解决适用的法定范围并建立转介调解制度。司法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应客观评估司法调解的真实价值,科学定位其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问题的提出如何妥善处理发展中的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平安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强化调解在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可以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平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遗憾的是,我们在推进法治化的进程中,一味地强调借鉴西方法治的经验,却忽略了本土法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诉讼成为法律界人士竭力推崇的主流法律意识形态的背景下,调解制度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调解工作也逐渐被边缘化,且三大调解手段存在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格局,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没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中央要求进一步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背景下,人民法院如何通过自身工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司法建议工作作为人民法院审判职能的延伸,因其对促进社会安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创新日益活跃,单一的司法救济程序难以满足主体多元化和利益冲突多元化的需要,目前"大调解模式"的功能与定位与金融调解的功能与定位不相容.通过梳理当代中国金融调解的实践,借鉴域外经验,基于"关系紧密群体理论"提出:金融调解制度创新的方向是构建"权利交易市场建造者".行业协会作为连接"关系紧密群体"的中介机构,可以成为"权利交易市场的建造者".以行业协会为独立的调解主体模式取代目前以法院为主体的诉调对接模式,促成金融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
伍洲 《政府法制》2013,(25):50-51
契约是一种历史悠久广泛存在的可感知的社会现象。在传统民事法律上,契约是债的一种发生方式或者法律行为,是法律所规范的人的行为方式之一。而随着社会发展,契约法也逐渐产生变化,不再困顿于单一的私法领域,而是焕发出新的别样光彩。  相似文献   

17.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相关规定,细化了部分实施细则,对民事审判中证人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以此为基础,梳理了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司法鉴定人制度和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发展脉络,展现“鉴定人+专家辅助人”的二元化专家证人制度模式的中国演变,探讨构建二元化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庭审...  相似文献   

18.
一、江苏法院开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基本情况 江苏高院于今年初制定下发了《全省法院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意见》,对该项工作进行了部署;3月又专门召开了全省法院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全省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明确了进一步落实该项工作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裘索 《中国律师》2011,(3):44-45
在崇尚以和为贵、以和为善的中国,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及至近现代.调解制度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机制.受到国内外司法界的一致认可,被誉为“东方经验”。随着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决策和最高人民法院推动司法调解多项方针政策的提出,司法调解制度迎来了一波复兴的浪潮。  相似文献   

20.
引言:民事诉论法学研究盛况空前 学术会议无异于各种学术思想的展览会,各种对将来有影响的学术思想往往首先萌发于此.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在今年分道扬镳,这无疑是民事诉讼法学界的一件盛事,意味着民事诉讼法学从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