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方式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方式变革密切相关.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是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依靠科技创新、生产创新、管理创新、社会创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提升.这将面临许多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必须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2.
实现美丽而富强的"中国梦",必须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无论是汲取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教训,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还是摆脱建设"美丽中国"遭遇的现实困境都要求我们不能再沿袭现有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和契机,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农业历来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在农业生产中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早在其地方工作时期,就十分重视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并对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他认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农业现代化中得到全方位贯彻,在实践中要通过改革形成农业发展与生态良好的双赢局面,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余谋昌 《长白学刊》2007,(2):138-140
当今时代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我国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表明已经向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前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现实条件下,通过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作为国家行为由全国人民的创造性生态化的实践实现的.中华民族将以率先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类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事实证明,西方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是事倍功半的,我们要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必须转变发展模式。要确立生态文明理念,克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明确各个国家、组织、个人的道德和法律责任;创建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同时,借鉴国内外生态文明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海南经济特区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农业工业化过程中的几个问题:1、将“三农”问题置于海南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海南经济特区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根本途径;3、进一步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加强琼台农业科技合作,大力发展以“特”、“热”和“反季节”为特点的生态农业;4、注重“蓝色农业”与热带果业开发,发展山区畜牧业;5、工业要支持农业工业化。  相似文献   

7.
韦义勇 《当代广西》2009,(17):37-37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与生活中,改善和优化农村自然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善和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二是更新农民的生态观念,提高农民的生态素质。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只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际效果,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和质的突破。因此,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叶萍  ;郭大俊 《求索》2008,(6):102-104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也是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都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实现生态文明,可从以下路径着手: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以有限发展观为哲理依据的思维方式;建立以天人合德为价值基础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的行为方式;以市场经济为运作机制,完善法律制度,保障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毅武 《新东方》2002,(1):89-91
海南经济特区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农业工业化过程中的几个问题:1、将“三农”问题置于海南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海南经济特区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根本途径:3、进一步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加强琼台农业科技合作,大力发展以“特”、“热”和“反季节”为特点的生态农业:4、注重“蓝色农业”与热带果业开发,发展山区畜牧业;5、工业要支持农业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与制度规范的建构相比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变得日益重要。一方面,建设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必须全面实行改革驱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发展、国家战略、社会主义制度、个人生活等方方面面,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改革及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我们在思考新时期浙江“三农”发展问题时,应该把率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梦”作为新的奋斗目标.这是浙江“三农”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如何才能实现"三农"强、美、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老难题,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近年来,资源县紧紧围绕"农业稳县"战略发展思路,通过建设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培育壮大新的富民产业、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子等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指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是提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关键,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其转变的主要途径是:  相似文献   

14.
张君 《传承》2013,(9):86-87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努力搞好“五个文明”建设。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较晚,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必须认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学习和借鉴西方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思考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把生态文明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需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加强领导干部的生态素质教育,提高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必须以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为指导。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消除物质变换的裂缝。建立生态示范区和建设生态工业园是倡导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促进碳交易、发展低碳经济和碳减排是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杜国玲 《中国人大》2009,(Z1):12-13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苏州作为已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正在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试点城市,有良好的基础,也有能力和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研究的生态文明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文明史从原始狩猎文明经农业文明到现在的工业文明,给世界创造繁荣的同时,人类也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生态危机。文章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指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潮流,而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耕地生态保护是耕地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公众生态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必须重视农田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加强耕地生态保护。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建立耕地生态保护与经济补偿机制,激发农民耕地生态建设和保护行为的积极性,实现耕地保护由单纯的数量保护转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  相似文献   

20.
黄娟  张涛 《湖湘论坛》2015,(4):77-82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力量。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于经济建设之中,构建绿色生产方式,是我国应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形势、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态需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与根本途径。实现价值观念的绿色变革、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立生态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科技创新、形成绿色消费模式、确立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将是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