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申府 《春秋》2013,(4):4-8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人中国,给正在寻求解放道路的中国人民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北大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一支以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文化新军开始组成。1919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继而发展成为全国各阶层群众参加的一场规模宏大的政治运动。工人参加了斗争,显示出这个阶级的巨大威力。五四运动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长白学刊》2006,(6):108-112
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开端马克1.(4)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企业面对的社会责任陈建中1.(7)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伦理意义的解读李荣海周吉香3.(4)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袁铎3.(10)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董世峰3.(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贾云泉6.(4)和谐社会构建的三维思考陈富国陈付龙6.(6)构建城市和谐社会与基层党建格局创新———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和谐互动的研究刘冀瑗6.(9)政治执政合法性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杨供法1.(10)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3.
内容简介:儒家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并不断中国化的社会文化土壤或背景。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两个思想根源,一是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绝没有脱离中国社会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要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也离不开调动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儒学传统。我们不应该抽象地、教条化地对待儒家传统。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发展之最为紧迫的课题,一是经济与社会的科学、全面、可持续地发展;二是政治与社会改革,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三是中国主体性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包括荣辱观的建构与整饬吏治。在这三方面的理念、制度、心理习俗系统的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创造性结合,是一个包含着主体、客体、过程、成果等在内的多要素互动的自主创造性过程。长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价值:经过长征,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性真正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领袖主体基本形成,群众基础不断壮大,理论成果逐步在全党范围内获得共识,信仰引领、思想交锋、纠错创新等理论创新机制日益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5.
何海燕 《人民论坛》2013,(12):185-187
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社保思想作为指导,并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成功经验和教训,是加快完善我国社保体系的需要.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社保思想的社会和阶级背景、理论基础、主要内容等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我国社保体系的健全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产生主要有三大背景:"经济事实"状况、政治环境状况和"已有的思想材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与完善的长期过程,主要体现在他们的一系列著作中。探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产生和发展过程,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建设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创造性结合,是一个包含着主体、客体、过程、成果等在内的多要素互动的自主创造性过程。长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价值:经过长征,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性真正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领袖主体基本形成,群众基础不断壮大,理论成果逐步在全党范围内获得共识,信仰引领、思想交锋、纠错创新等理论创新机制日益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8.
苏联哲学教科书是长期在包括苏联、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读本。它从上世纪30年代传人中国后,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发挥了直接的中介作用,特别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体系构建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的分期理论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进行阶段性划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划分依据、起点确定、逻辑分期及其现实意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理论架构。从阶段性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得以孕育的必要前提;从十月革命至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的一两年间破天荒式地自发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一个孕育期;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大致经历了萌发期、攀升期、形成期、巩固期、推进期、奋越期、曲折期、挫折期、徘徊期、开拓期、丰富期、发展期等十二个阶段。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逻辑进程进行合理分期,构建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的分期理论体系是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通史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体系构建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的分期理论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进行阶段性划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划分依据、起点确定、逻辑分期及其现实意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理论架构。从阶段性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得以孕育的必要前提;从十月革命至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的一两年间破天荒式地自发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一个孕育期;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大致经历了萌发期、攀升期、形成期、巩固期、推进期、奋越期、曲折期、挫折期、徘徊期、开拓期、丰富期、发展期等十二个阶段。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逻辑进程进行合理分期,构建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的分期理论体系是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通史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恽代英承接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不断的自我扬弃中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转变并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旗手.他关注青年,教育青年逐步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他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恩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见解.恽代英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进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马克思思想彼此交流、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的过程。分析网络时代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影响力、覆盖面及实效性,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人们的主流意识。更好地净化网络环境,建立健康的网络文化,才能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华民族救亡、求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思想武器。这既有外部的客观原因,也有内部的主观原因。而其内部的主观原因就是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土壤。这些思想土壤是:(一)源远流长的大同理想;(二)广阔开放的文化视野;(三)深厚发达的史学基础;(四)农民起义的反抗传统;(五)唯物辩证的哲理思维;(六)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七)忧患乐观的双重性格;(八)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正是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使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在感情与道义上,更加亲近与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奠定了先天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述了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该思想对城镇化建设的启示:城镇化是自然化和社会化的双向互动;城镇化是资源合理流动的过程;城镇化是解决人、自然和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卢晓勇 《人民论坛》2014,(6):209-21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产生主要有三大背景:“经济事实”状况、政治环境状况和“已有的思想材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与完善的长期过程,主要体现在他们的一系列著作中。探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产生和发展过程,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建设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19世纪中叶开始.由于中西关系的巨大变化和西方新事物、新思想的不断输入.中国原有的慈善思想遂由传统向近代嬗变。鸦片战争爆发后.国门大开.西方的慈善思想也不断传人中国.随着外国传教士的进入.一些教会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兴办起育婴堂、孤儿院、诊所、医院等育婴与医疗慈善机构.这为中国人了解西方社会慈善事业提供了一个窗口.西方书报对西方慈善事业的介绍以及对西方传教士举办的慈善医药、育婴、赈灾等活动的报道为中国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慈善事业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单耀军 《人民论坛》2014,(3):176-178
新文化运动是探寻中国未来出路的、在文化层面、思想层面的一次革命性尝试.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最终实现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大众化的过程,也是其逐渐被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和普通大众接受的过程,这对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经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董诗顶  盛翠菊 《求索》2013,(1):112-115
以霍尔为代表的文化研究中的伯明翰学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重要力量,所形成的文化唯物主义的文化研究思想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而他的重要论述《文化研究——两种范式》却很少引起人们应该的重视。本文即是在这种背景上,通过重新翻译该文,大量结合背景材料,对其进行细读。梳理清楚了霍尔对文化主义关于文化的定义过程,和对结构主义意识形态论的成功接受。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和研究方法论依然是文化唯物主义的重要来源,这对当下中国的文化研究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主线,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主线的论点,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原理相悖;(2)西方哲学流派几乎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传入中国,从传播过程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开始就占优势。基于这两点,他们认为,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现代哲学的主线,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新任务,为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们头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理解、掌握与接受,并转化为投身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事业的内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与时俱进,从其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大众化。本栏目发表的两篇文章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大众化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供政工师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