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由单纯的行政手段转变为由相对中立的专门仲裁机构仲裁和司法审判构成的“一裁两审” ,顺应了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改革的要求。这是我国人事争议解决程序制度改革取得的重大发展。“一裁两审”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仲裁制度体系 ,而且从制度上确立了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并保障各方合法权利在公正的基础上得以实现。本文还对“一裁两审”规范的法律渊源及其与劳动争议、经济争议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存在劳动争议预防机制不健全、协商程序流于形式、调解机构不健全、仲裁不堪重负、各种机制衔接不畅、执行难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多元化解决机制,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争议之"一裁终局"制度是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重要改革,但其缺陷明显,亟待修正。集体劳动争议不能适用"一裁终局",而应当以调解为主。个体劳动争议宜适用"一裁终局",但必须予以改良:一是厘清"一裁终局"之小额争议认定标准;二是均衡劳动仲裁双方当事人权益;三是扩大"一裁终局"的适用范围;四是实行仲裁和诉讼双收费制;五是修正仲裁裁决的生效时间。  相似文献   

4.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核心问题。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否必需,取决于该国或地区处理劳动争议的模式。只有在采用强制性仲裁或者采用或裁或诉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情况下,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设置才具有必要性。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模式具有独特性,从我国实际出发,在我国设置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正当和必要。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由于我国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起步晚,基础薄弱,发展速度快,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一、《仲裁法》内含人事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把劳动仲裁单列了,但未列出人事争议仲裁,人们据此认为人事争议仲裁没有法律依据。事实上,《仲裁法》起草时人才流动、人事争议仲裁已经出现,但考虑到我国的特殊情况,起草者当时研究把人事争议仲裁放在劳动仲裁里面,同时提出劳动仲  相似文献   

6.
多元化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宝华 《前沿》2011,(3):93-97
以劳动者利益保护为宗旨设计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宪法的根本要求。根据我国国情,应当在坚持单轨制的前提下,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加以改革:修改民事诉讼法,将劳动争议案件应用特别程序进行审理;提高对仲裁员的选聘条件以增强仲裁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扩大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生活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也逐渐受到挑战,其弊端日益凸显。这不仅弱化了劳动争议仲裁的功能,甚至危害整个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完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仲裁制度作为一种不同于诉讼的民事争端解决机制,其本身具有专业性、便捷性、自愿性等特点,经过几个世纪 的发展和实践,其在解决民事争议方面的效果和效率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的认可.利用仲裁机制解决证券争议的尝试 亦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以《仲裁法》为核心的证券争议仲裁法律体系,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 国的仲裁制度依然存在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本文以证券争议仲裁为视角,围绕我国仲裁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展开,旨在为我国证券仲裁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律师信箱     
NO.1怎样进行劳动仲裁?老师:您好!现在我们和公司就一些工资和待遇问题有矛盾,希望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听说可以进行劳动仲裁,但在这方面我们并没有经验,希望您给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谢谢!读者:李鹏月李鹏月:你好!你们与公司之间的纠纷应属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处理一般是由法律、法规授权的专门机构,对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依法进行解决。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形式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人民法院的审理判决及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其中的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10.
论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律特征张立新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依法进行裁决的活动。劳动争议仲裁是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劳动争议的处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预防、减少和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保证生产秩序、社会秩序的稳...  相似文献   

11.
香港新竞争法下反垄断争议解决可以通过仲裁及ADR方式,目的是为了鼓励积极动用各种力量和途径更好地维持市场竞争秩序,而对于界定具体的反垄断争议事项则仍需要进一步分析。反垄断争议可通过仲裁及ADR方式解决是各国竞争法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一协一调一裁二审”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限制和解,改善和加强劳动调解制度,规范、健全仲裁制度,实行“裁审分轨”,以及建立劳动诉讼制度的建议,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农民工维权取证难,在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中最易作出妥协与让渡,繁琐的程序不利于维护其权益,对用人单位的滥诉无应对之法,是由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造成的,应通过构建自主平衡的协商机制、多元化多层次的调解机制、高效权威的劳动仲裁机制对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进行完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视点扫描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建议:降低农民工维权司法“门槛”“现在,老百姓打官司难,农民工打官司更是难上加难。”这是国务院研究室日前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的话。基于此,报告建议,完善农民工维权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降低农民工维权的司法“门槛”。报告提出,要改革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避免农民工因耗不起时间、精力而被迫放弃仲裁权利。对涉及农民工权益的劳动纠纷,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各级劳动争议促裁机构、法院要优先处理.对确有困难的农民工,可适当减、缓、免仲裁劳、诉讼费。  相似文献   

15.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两个月各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平均增幅逾五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近日提出:“争议案件逐年增多、日趋复杂,调处难度加大,劳动仲裁机构和人员非专业化的弱点日益显现。”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开始实施,能否实现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的立法意图,仲裁队伍将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16.
形成诉讼机制与非诉讼机制良性互动关系,利于实现通过多元化渠道解决社会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改进和强化对行政ADR的引导和司法审查工作,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最佳突破口:借鉴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的确认,强化对行政ADR效力的认定;总结劳动纠纷仲裁工作的经验教训,对特种类型纠纷,如果当事人没有经过人民调解或仲裁程序,就把行政ADR作为法院受理民事纠纷案件的前置程序,予以规范;改进和完善对行政ADR的司法审查工作,同级法院对行政ADR原则上实行一审制的形式审查,如要对协议或裁定(复议)所涉及的实体法律关系进行审查,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才能启动,形成行政权与司法权运作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台湾劳资争议仲裁制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资争议仲裁是世界各国及地区普遍承认的解决劳资争议的有效方式之一,由于其与民商仲裁在主体、内容、机构设置及程序设置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各国及地区的劳资争议仲裁规范和民商仲裁规范大都自成体系.就劳资争议仲裁制度而言,既有规定于劳动法典中的,也有规定于单行劳资争议处理法中的,此外,还有部份国家的劳动法典、劳资争议处理法及其他相关法规都涉及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通常可以通过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协调解决,但有些时候,劳动者对本单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缺乏信任,不认可调解方式或结果。这时,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就成了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然选择。但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注意些什么事项呢?  相似文献   

19.
黄恒学  杨华 《人民论坛》2012,(17):96-97
劳动争议调解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相较于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诉讼,调解能够更简便、迅速地解决劳动争议。其整个过程应都本着合法、公正、及时处理、注重调解、自愿、民主说服的原则进行。应强化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以保证劳动调解制度的规范性,运行的有序性,及执行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20.
将行政诉讼作为解决PPP项目合同争议主要途径不利于PPP的长远发展,而仲裁被排除于大量PPP项目合同争议解决途径之列后,需要再次探寻PPP项目合同争议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从国内外实践探索来看,当前可供政府与社会资本方选择的非诉解决途径包括友好协商、调解、政府行使行政优益权以及争议评审机制。此类机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对抗性更低,且与PPP的诸多特性相契合。经横向对比,争议评审机制与PPP的特性契合度更高,可将其作为我国主要的PPP项目合同争议解决机制。建议中央政府围绕争议评审机制修订PPP条例的争议解决条款、重新制定项目合同指南并建立争议评审专家库。建议地方政府在具体PPP项目中明确争议评审规则,对委员会候选专家进行政治审查,签订委员会成员协议,并将该机制作为行使行政优益权解决合同争议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