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国家的多元文化教育及其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鉴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3):137-142
西方国家自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兴起的多元文化教育旨在解决西方多民族多文化社会中的教育问题。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 ,多元文化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与此同时 ,在多元文化教育的推进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在西方理论界出现了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左倾和右倾的批评。如何对待这些批评将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一种潮流,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西方一些多民族国家陆续采纳,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在此,探讨了西方国家多元文化教育模式的部分内容,并对我国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这一术语在西方20世纪20年代已然出现,而多元文化教育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多元文化教育发展大致历经三个阶段,即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四川民族教育具有如下启示: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尊重民族文化,实施多元文化课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特殊模式。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的历史与现实基础上,中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演进、特点、政策、课程、实践效果等问题就成了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多元文化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教育:传承多元民族文化的一种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以传承多元民族文化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它的提出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在倡导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我国民族多元性和文化多样性的特殊性,借助多元文化课程使之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多元文化教育的世纪论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鉴 《贵州民族研究》2003,23(1):125-131
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不仅有东西方界定的差异,而且在同一国家中也存在着对多元文化教育明显的不同理解。比较分析这些不同的界定,目的在于认识多元文化教育论争的主题以及隐含在这些主题背后的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当代国外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地区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国外一些国家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教育目标及教育实践的模式进行了比较 ,阐述了我国民族地区开展多元文化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分析了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可采取的模式 ,并提出了多元文化教育开展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教育"本土化要慎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元文化教育兴起于西方的民族权利运动,并逐渐发展为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它具有时代发展的必然性,但由于国内学者对其概念的模糊和误读,以及没有准确地理解具体国情,所以盲目掀起的本土化浪潮需要慎重对待。在吸收其理念的基础上,批判借鉴国外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措施,是解决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兴起,多元文化教育运动应运而生。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更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文化浸染过程,它强调既培养自我意识,又要增强对"他文化"的敏感和深刻认知,形成多元文化综合分析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课堂,要尊重和弘扬各民族学生的语言和文化,营造相互配合、协作学习的友好氛围,完善教师的多元文化知识和教育策略,这是增进民族团结,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胡春梅 《前沿》2004,(9):67-69
本文通过对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教育内涵的分析理解 ,梳理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教育各自的基本观点和特征 ,解释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文化教育现状的六大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静菊 《理论月刊》2007,(7):176-178
近年来,由于文化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也由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加强和重视,我国高校当代大学生文化教育的状况得到了一些改进,但是依然面临着六个方面的困境:民族文化认同感弱化与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困境、主流意识形态淡化与多元思想流行的困境、高雅文化缺失与通俗文化泛滥的困境、文化习得片面与文化教育失衡的困境、科技与人文分割与对立的困境、价值取向知“道”与体“道”脱节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安塔林夫 《前沿》2014,(9):39-41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创造形成了我国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新思维、新观念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环境中,了解认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蔡红梅 《传承》2012,(2):80-81,85
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是中华民族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深厚根基。其对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多方面的启示。然而我们在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上片面强调理论的灌输,却很少考虑到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因此在接受理论的视角下,科学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和现实境遇,分析接受系统各个要素的功能和连接,优化教育的效果,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动态发展的文化、与时俱进的文化,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微媒体时代要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积极影响,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使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更加"微型化",并以教师为主导打造红色教育主体的"微阵地",以学校为主力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的"微平台"。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主要指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教育在各方面既要考虑和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环境,本民族的发展和需要,又要兼顾以主体民族为主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的大文化大背景及其发展和需要.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造成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特点的最深刻的客观根源和成因是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双重性.  相似文献   

16.
灾后重建背景下羌族传统文化教育发生了传承场域、传承者、可持续性之变迁,在羌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中,充分发挥羌族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将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教育、文化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摆脱通过外力助推羌文化的静态保护,催生羌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生力,依靠羌族民众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觉、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互为补充等途径,为羌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东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差异性,探讨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教育多元化文化教育改革的启示。首先分析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成果和不足,总结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特征,着重探讨了我国民族教育与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之间的差异性,最后从五个方面分析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俊华 《前沿》2008,(9):160-162
高校生态文化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在处理人、社会、自然关系时,就其应采取的态度、应遵选的原则、应负的责任及所要达到的目的而进行的教育。自文艺复兴及之后的工业革命,“天人合一”的理念转化为“天人对立”,“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获得了发扬。受此观念的影响,高等教育成为受教育者接受、学习和培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能力的重要领地,功利性的教育及服从于国家经济发展目标使得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缺位。构建与可持续发展时代相适应的高校生态文化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柏伟 《人民论坛》2010,(10):196-197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体系要遵循五结合原则,即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节日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联动与互动结合、知与行相结合。构建思路应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化的方式全程全面联动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价值性和实践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是红色文化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价值的必然要求,是传承和弘扬民族地区红色文化的时代要求,也是维护民族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