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论《红字》的矛盾艺术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红字》自一百多年前问世以来一直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读者和评论家。矛盾是《红字》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作者创造了许多前后矛盾的意象,从而使《红字》充满了多意性。正是矛盾手法的运用,才更有效和更具美学深度地展示了《红字》的主题,进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所生活的社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红字》中人物的圣经原型与意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蓉 《湖湘论坛》2006,19(2):60-61
霍桑的象征主义名作《红字》因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一直倍受读者追捧。通过对该小说情节和主要人物命运的剖析,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隐含的圣经原型与意象,即“亚当—夏娃”原型、“圣徒”原型、“基督—替罪羊”原型及珍珠的意象。正是这些圣经原型与意象的巧妙运用,使《红字》呈现出一种灵性的光辉,成为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台湾文学史上,王鼎钧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众体兼擅且独具风格,在小说、散文、评论、话剧几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被称为台湾文学界的五项全能.长久以来,他的散文艺术成就掩盖了他在其它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小说艺术.为了更完整地认识他的艺术发展道路,本文拟对王鼎钧的短篇小说创作做一番探究.(一)严格地说起来,王鼎钧的短篇小说共有十二篇,即收集在《单身温度》这部短篇集中的作品(有人将王鼎钧的《一方阳光》、《红头绳儿》也视作小说,我以为那只是有着较多叙事成份的散文作品,原因容当另叙).《单身温度》原名为《单身汉的体温》,也曾被人改为《白如玉》出版,最后由作者定名为《单身温度》由台湾尔雅出版社再版.此书创作于60年代中后期,初版于1970年.这部小说在作者的创作道路上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它之前,作者的创作以说理性议论性的文章为主;而从它开始,作者的创作风格转向抒情性象征性,逐步形成了自己“幻中见真”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台湾小说创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与90年代初的低落状况相比,近年来的台湾小说创作颇见起色.这并非体现于“量”,而是一批具有新的思想内涵和审美表现的作品的涌现.一、情欲写作:女性主义的自我反思近年来长篇小说的兴盛,得助于《中国时报》“百万小说奖”(1994.6)、《皇冠》大众小说奖(1996.3)等的举办和《联合报》长篇小说奖的恢复.时报的两部得奖作品——朱天文的  相似文献   

5.
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明代白话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是古典公案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这两篇作品可以看出我国公案小说从出现到成熟的发展轨道,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状况和封建司法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理想与现实中的“硬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瑛 《理论月刊》2006,(7):135-137
海明威的小说源自现实生活,他作品里的人物有着与他本人相似的经历。硬汉精神是他作品里常见的主题之一。本文以《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等小说为例,分析了其中分别代表理想和现实中的“硬汉”的两位男主人公,并指出,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精神具有历史必然性和深刻社会性,它完整地体现了海明威对男子汉气概的理解,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秦宏莉 《前沿》2010,(16):154-156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文学中的取得较高成就的一个文学流派,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当之无愧地成为意识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它为我们认识人类、认识社会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更深刻、更直接地认识和了解我们所身处的世界与人类。因为,解读《尤利西斯》则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学阅读水平与创作水平。本文在此抛砖引玉,旨在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来共同研究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技巧,提高我们的文学造诣。  相似文献   

8.
景圣琪 《人民论坛》2010,(7):244-245
在某种意义上,《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为中心、为女性而树碑立传的小说,作品集中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客观地说,《红楼梦》对女性意识进行了充分地挖掘与探索,从而为女性意识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素材与资料。  相似文献   

9.
《春秋》2020,(3)
正凡仙侠必蜀山,无青丘不狐狸。狐妖化人作为我国古代传说的主要素材,在《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等诸多志怪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有的作品对狐仙的发祥地和出处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而大部分作品中,只要提到狐仙的发祥,大都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之地,名曰"青丘"。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包括四百九十余篇作品,绝大多数写的是狐魅、花妖、鬼怪和人交往的故事,或者是记述社会上的奇闻异事,琦玮僪佹,富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自从十八世纪初问世后,因脍炙人口,至今仍葆其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这部作品定名以前,曾被称作“狐鬼史”.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聊斋志异》属于公元三世纪以后流行的志怪传奇性的文言小说.  相似文献   

11.
在某种意义上,《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为中心、为女性而树碑立传的小说,作品集中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客观地说,《红楼梦》对女性意识进行了充分地挖掘与探索,从而为女性意识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素材与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东西原名田代琳,男,1966年出生,天峨县人。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主要作品有:《后悔录》、《耳光响亮》、《没有语言的生活》、《我们的父亲》、《不要问我》、《我为什么没有小蜜》、《猜到尽头》、《东西作品集》(四卷)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凡一平本名樊一平,男,1964年生,都安瑶族自治县人,壮族。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长篇小说三部、作品集六部。创作的小说、剧本被改编拍摄成电影两部、电视电影三部、电视…  相似文献   

13.
赵博 《求索》2013,(7):164-166
意识流文学作为文学中的另类出现在1 9世纪晚期,而直接表现意识流文学特点的意识流小说在2 0世纪初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继承了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创作特点的基础上,弗吉尼亚.伍尔芙对此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她的作品中对于人物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究。其小说《达洛维夫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从达洛维夫人的意识表现以及心理特征中的内心独白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王亚非  吕雅菲 《前沿》2012,(11):197-198
《白鲸》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其作品出版于19世纪中期,却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赞誉。《白鲸》这部作品的成功与其独特的叙事特征、巧妙而多变的文体形态以及更替自如的叙述视角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小说的叙述结构与叙述视角两方面探讨这部作品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5.
李玲 《前沿》2005,(5):203-205
长期以来, 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了对鲁迅的小说《祝福》、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以及孙犁的作品《荷花淀》的研读。本文试图将这三个文本作为社会生活的横截面, 论述其在反观中国现代乡村女性精神史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作家白先勇的小说以感时伤怀的文化乡愁和中西合璧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台湾现代派的文坛上别树一帜。他的作品,尤其是《纽约客》和《台北人》,深刻地反映了当代台湾普遍的社会心理,表现了一代没有“根”的文化游子悲天悯人、礼魂思旧的悲剧情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执着和对“无根的一代”心理矛盾的细致剖析,使他的作品显示出一种深沉、悲凉的美感。下面分别从主题、情调、结构、形象等几个方面分析一下白先勇小说所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一白先勇的早期作品有寓言式、内向化、梦魇感等特点。《青春》、《那晚的月光》、  相似文献   

17.
于艳玲 《理论月刊》2004,(5):127-128
E.M.福斯特的作品不仅承袭了现实主义的传统,还运用了象征主义、心理分析等现代主义方法。本文 主要谈了爱·摩·福斯特小说《可以远眺的房间》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8.
读完周力军的长篇小说新作《生死十七天》(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惊喜地发现这部作品与他的《铁血警魂》《黑色风暴》《欲罢不能》《卧底》等同类题材作品的风格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更加注重了对人性复杂隐秘一面的挖掘和展示。小说情节的演进和发展,不是停留在对故事表象的细节叙述和案件悬念的精心设置上,而是时时伴随着对人物灵魂深处矛盾复杂性的层层剥露;书中人物面对突发的绑架事件引发并愈演愈烈的人性冲突,成为贯穿作品始终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19.
阿来重塑的神话《格萨尔王》不仅仅是将史诗用小说的形式写出来,更重要的是阿来加入了藏族史诗说唱人的成长历程。独特的叙事手法让小说亮点更多,用叙事学的理论分析文本,能够读出作品的深层意义。阿来通过这部小说来向全世界,特别是藏族人民宣读了自己的心声。作者期望能够有更多的族人一同加入他的寻根之旅。  相似文献   

20.
尚继武 《前沿》2008,(1):225-228
反讽是小说艺术中常见的叙事修辞辞格泛。《聊斋志异》中的反讽叙事,机制灵活,方式多样,中的“孤愤之情”抒写得更加深沉厚重。明清之际以《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使用最为广丰富了文言小说的叙事功能,使蒲松龄寄寓在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