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将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发掘出来,并加以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传播,为英美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主题,丰富了英美文学的宝库;而英美文学的创作又把希腊罗马神话发扬光大,使世人更深刻更广泛地了解古老的希腊罗马神话,让其生命在世间生生不息,本文将简单探讨希腊罗马神话和英美文学之间相互关系,从而加深对希腊罗马文化以及英美文学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孙静 《前沿》2014,(9):198-199
英美文学既是世界文学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同时它又以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和叙事视角展现了英美的历史、政治、社会、人文等。本文中对人文关怀在英美文学中的发展历程与具体表现进行了研究和阐述,以便对英美文学作品日后的分析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西方英美文学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都蕴藏了大量的人文思想,表达了作家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愿望和追求。然而,由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和西方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的不同,两者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此分析和比较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与英美文学中人文思想的特点。通过研究发现,西方英美文学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都展示了作者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作者所信仰的宗教影响。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更关注个体,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则更关注民族或者国家。  相似文献   

4.
郑永梅 《前沿》2012,(17):199-200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英美文学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进步.在英美文学发展中,哥特文学中的多数作品以揭示当时社会罪恶及人性黑暗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道德层面的研究、探索.在哥特文献的发展史中,与英美文学一样,在近两百年的发展中,其与社会、宗教、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受哥特文学自身的影响,英美文学仍延续哥特式文学传统.在此,本文针对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5.
张换成 《前沿》2012,(2):195-196
英美文学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从人文角度审思英美文学教学,我们看到西方文化和文学的人文传统使英美文学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只有充分认识英美文学课的人文性,才能走出目前这门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误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人文审思要求我们发挥文学的寓教于乐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文学中,获取审美享受和人生感悟,提高中西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6.
孙杰 《前沿》2012,(22):149-150
女权主义乌托邦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解读英美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讨论了女权主义乌托邦的发展及影响,并通过回顾国内学术对一些文学作品的不同阐述,说明用女权主义乌托邦作为研究英美文学的一种独特事业,具有广阔的学术空间,并对深化这一点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台湾的分裂主义势力不遗余力地在岛内、海外大搞“台独”。不仅猖撅于政坛,也把黑手伸向文学领域,试图搞乱人们的思想,以便最终实现他们脱离中国的罪恶目的。但是,这样的行径是不可能得逞的。且不说政治经济、历史沿革等其他方面,仅从台湾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就可看出海峡两岸有着风习相近、感情相亲、文化同根,血脉同源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契约法是英美私法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侵权法、财产法等其他私法领域而言,契约法在英美国家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领域的出现时间较晚。19世纪是英美契约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时期,这个世纪正是古典契约法的极盛时代。短短几十年间,在契约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层出不穷,新的契约规则被不断确立,旧规则进一步发展,新旧规则得以协同一致共构了体系严整、内容明确的契约法。契约法背后的基础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当事人的意志成为在确认契约效力,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二四”之难与黔南事变是贵州本土直面日军而发生的历史事件,它既带给了当地民众各种战时苦难,又给转徙大西南的各类文化人植入创伤体验.基于挖掘整理档案、原始报刊史料,可以部分复原文学书写与此类历史事件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自身的变迁和发展.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城市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元素,与新文学的发生、发展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就北京而言,无论北京文学旱现出怎样丰富的特征,它都无法离开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鲜明的城市文化风格.在我看来,城市文学及其研究有两个重要的立足点:一是城市文学与城市历史文化的关系;二是城市文学与城市的文化品位及其特征的关系.下面我谈谈对这两个立足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方卫兵 《理论月刊》2004,2(1):59-62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最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所在,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随着当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开始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快速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时代特征的历史角度和科技革命的战略高度,科学地回答了时代的变革向唯物史观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初步构建了唯物史观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2.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文学是个开放、动态的多元系统,而翻译文学也属于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一个分支。目标语文学多元系统的特征决定了翻译文学在该系统中的位置是"中心"还是"边缘"。同时,赞助人,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也影响着译者对原语作家、作品的选择。运用多元系统理论这种描述性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我国1949年至1966年间的英美文学汉译,对翻译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具有客观性,有助于全面把握这一时期英美文学汉译的典型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同时也为我国研究某一阶段的外国文学翻译提供了新思路,做出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在1987年“解严”前后进入了一个文化转型期,彼时威权时代的意识形态统一体已然松动,新的本土主义论述正在集结但尚未占据主导地位。本文以这个时期的台湾后现代思潮及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尤为关注那些以历史书写为主题的小说文本,这些文本以语言反省与形式解构为起点,反叛写实主义的美学观,质疑本质主义的历史真实观,不仅挑战前行代的美学主张,也解构逐渐凝聚为新威权话语的本土论述。通过对文本的审美形态及其意识形态表征的分析,本文试图指出,出现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台湾后现代历史叙事文本是一种对意识形态统一体的松动非常敏感且及时作出反应的话语,是意识形态统一体松动后文化危机和思想危机的表征,这些文本以瓦解历史的方式传达出特定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4.
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文斌  罗艳 《求索》2005,(2):157-159
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 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关注文学的社会文化语境,强调 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学史,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的文学标准,并要求研究妇女作品的特殊性、谱写妇女作家 的传统。本文着重从解构男性中心文学的框架与建立女性 主义诗学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 在女权主义运动中富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欢 《求索》2013,(9):159-161
沈从文和莫言分属20世纪前后不同时期的中国乡土小说写作的大家.沈从文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而莫言则荣幸地成为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两人的小说写作都属于乡土文学的范畴,为不同时代的读者提供了不一样的中国乡土社会的镜像。纵观两者的乡土小说艺术,有一致之处,然而亦有不同之处: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呈现的是文学的艺术.而莫言的乡土小说呈现的是艺术的文学。两者以其不一样的格调,建构出了中国乡土社会不一样的情境。  相似文献   

16.
在70年的历程中,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在遵循国家整体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民族高等教育体系。我国民族高等教育70年的发展经历了初步建立(1949-1965年)、遭受挫折(1966-1976年)、恢复与初步改革(1977-1991年)、调整与优化(1992-2000年)、规模与质量并举(2001-2014年)、交融与创新(2015-至今)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标志性事件与发展任务。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民族高等教育应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更精准的发展方式和更完善的结构为保障,进一步深化改革,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迈向普及化。  相似文献   

17.
足迹与文学     
周静梅 《人民公安》2010,(16):54-55
我觉得天空格外的蓝,阳光格外的灿烂,我的心情无比兴奋!我积极注意观察生活,回味人生,开拓创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庞德与英美现代自由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建安 《前沿》2008,(3):175-177
庞德被公认为“英语自由诗之父”,他在清算维多利亚诗风及“高蹈派”的诗歌创作,使英美诗歌现代化时,最杰出的成就却是他对英语自由诗的独特理解。庞德的自由诗理念首先在体现为杜绝维多利亚时代的华词丽句、表达上含混朦胧与堆砌、题材内容上说教感伤,力求明白清楚与简洁,倡导诗体的散文关,体现出现代自由英诗全新的审关特质。他以意象进行诗学思考与建构诗歌,从而开创了自由英诗的表现方式,形成自由英诗全新的逻辑组接和意象的动态美。庞德提倡诗体自由,但并不是不要韵律,而是达到韵律与诗情的契合.形成诗情节奏。庞德对自由诗的运用显示了他艺术家的气质,对英关自由诗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刘舒凌 《台声》2002,(10):34-36
2002年8月31日至9月1日,海峡两岸历史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时下知名的历史、文学界人士,如写作《曾国藩》的唐浩明、《星星草》的作者凌力、编撰《新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台湾学者龚鹏程、台湾作家林佩芬和朴月等,都参与了这次研讨会。近年来这一领域的作家学者相互间有过多次交流,但是这么多朋友济济一堂,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却是难得,特别是台湾同仁的加盟,更使得话题和视野拓宽了不少。两岸的历史文学现状关于两岸的历史文学,来自湖北大学的副教授蔚蓝女士指出,自1949年两岸分隔以来,…  相似文献   

20.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困难不仅仅来自于语言,更多的是来自一些非语言的因素:他们不了解作者所用的一套约定俗成的准则规范(“文学语法”)。因此,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是进行英美文学教学的关键。语言学家李特尔伍德(Littlewood)给文学做了个透视,找出了文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五个功能(或者说五个阶段),即:语言功能;文体功能;内容或文化功能;主题功能;了解社会发展史和文学发展史功能。这给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的老师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