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意义重大。然而,目前英语学习中阅读的“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却很普遍。这主要是由于学习者未掌握和使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因此,要获得好的阅读效果和理想的阅读速度,就必须有意识地发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有效的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原:昌耀诗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诗人昌耀用“高原”意象 ,表达了对高原生命和高原灵魂的赞美与仰慕 ,也表达了对高原历史和高原现实的追索与反思。“高原”这一美丽的精神幻象 ,包含着诗人的人生追求和艺术理想 ,寄寓了诗人自我以及人类社会一种永远的心灵向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Ference从职业生涯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职业高原”的概念,意指一个人在其职业生涯中的某个阶段,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现在指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某个阶段,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暂时处于职业发展的停滞时期。军人职业虽然有自身的特点,但在其职业生涯中,也必然会遇到“职业高原”现象,尤其是对于部队基层的军官,由于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更容易产生“职业高原”现象。进入“职业高原”期的基层军官,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上的高原期(Plateau Period)是指:“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滞不前的时期”。与之相应的高原现象(Plateau Phenomenon)是指:“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在练习后期的一定阶段出现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在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的“高原现象”,并成为培养拔尖人才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籍岩  杨玉萍 《青年论坛》2003,(2):103-104
本篇主要介绍了汉英语序不同的表达方式,对这两种语言中的简单句型、修饰词词语位置及表达习惯作了简单的对比,指出英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帮助摆脱“用汉语学英语”的不好习惯,尽量克服“汉式英语”。  相似文献   

6.
《人权》2002,(5):19-24
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将穿过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一直铺到“日光城”拉萨。 青藏铁路这条牵动人心的“钢铁大动脉”,被人们比喻成一条即将架设在雪域高原的“金桥”。在西藏各 族人民心中,“金桥”通向首都北京,也通向富裕的美好生活。世界“第三极”的千年之痛 很早以来,藏族人民就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开发了西藏高原这片富饶  相似文献   

7.
对青少年"英语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不分年龄和职业,国内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学英语热潮。无疑,这对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国际间技术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英语学习陷入了很大的误区。面对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当务之急应摆正英语学习的态度,认清“英语热”的弊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华大地、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申办奥运会的成功,“英语热”在我国达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据估计,全国目前学习英语的人数早已超过了两亿。在我国普通教育中,英语被明确列为…  相似文献   

8.
夏萌 《前沿》2012,(19):167-169
本文从英语名词化角度对英汉翻译中的名—动词类转换现象进行了分析.以Halliday语法隐喻理论为依据,分析英语名词化现象,阐述了名词化结构是动作的“隐喻式”体现,其内在机制是动作再现.通过分析描述名词化结构汉译过程中动作再现的不同情况,尝试总结名—动转换的规律,揭示出升级翻译会引发词类转换.  相似文献   

9.
丁小 《两岸关系》2001,(10):30-31
台湾九年一贯制教育将英语课纳入小学教程,正式宣告台湾进入了“英语梦时代”。在这期间。出现了一位英语“神童”,他就是年仅5岁的多多。5岁的多多通过“全民英语检测”!多多会听说读写3000个以上英文单词!多多成为全台湾年纪最小的书作者!是的,“多多传奇”已经在台湾开始上演,他和妈妈竺静玉合写的《我五岁,我的英文比你行》一书,正风靡全岛,台北市长马英九特为此书写了“学习英语,从小开始”的推荐序。小男孩多多,生性活泼而有主见。多多英文单词的发音非常标准。他说学英语的秘诀之一是玩“文字  相似文献   

10.
潘春华 《群众》2017,(24):58-59
时下,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和重视,一些党员干部“只学习不思考”,口号倒背如流,“鲜词”张嘴就来,可就是对其不求甚解.不求理解透彻,不往深处思考,不观大势、不谋全局.这种现象在基层干部身上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7,(11)
<正>“今夜我在德令哈,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这首诗让德令哈显得神秘又充满魅力,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个青藏铁路沿线的高原小城。立春了,高原还在下雪。当你走入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巴音河畔的海子诗歌陈列馆,你的脚步会慢下来,这座拥有青瓦与雕梁的徽派建筑讲述着海子与这座高原小城的过往。海子眼里“雨水中荒凉的城”1988年夏,诗人海子经过戈壁上的高原小城德令哈,写下《姐姐,今夜我  相似文献   

12.
在承担着培养人才使命的高校中,大学生“卷绩点”现象引发了广泛社会关注。大学生在“卷绩点”的过程中,经历了课程学习引发的自我疏离感、学习活动带来的反常后果、个体的无意义感与无力感、师生同学关系的微妙与紧张。这一社会化现象的生成既有现代化国家普遍存在的“学校异化”因素的影响,又建基于中国社会与高校的传统和现实中。本研究通过对“卷绩点”表现、动因和影响的批判性分析,从学理意义上揭示了高校教育的困境及社会原因,也表达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处境。针对这一问题,从政策、教育系统与个体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终身教育”理念入手,讲述了“终生教育”的涵义,分析了实现“终身教育”的条件是终生学习,并展望了终身学习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同时,结合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阐明了英语教师与终身学习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提出了英语教师如何进行终身学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条钢铁巨龙正向“世界屋脊”——青藏雪域高原挺进!这是中国工程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跨越。这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边出的强劲步伐。这是中国国力强盛、科技进步、百业俱兴的时代写照。这,就是青藏铁路正进入全面攻坚建设阶段的青藏铁路。“凿昆仑成玉洞青藏高原创伟业,穿雪域架金桥世界屋脊树丰碑。”数万建设大军如何在雪域高原挑战生命极限,如何在千里无人区期待造辉煌;铁路建设进程情况如何,世界级“三大难题”能否攻克,无不引起世人关注。《时代潮》记者专程赴雪域,与青藏高原,与青藏铁路,与建设者“零距离”接触。在此,向大家展示发生在雪域高原的壮丽。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末 ,各大新闻媒体热炒一本名为《学习的革命》的书 ,号称此书是“每一个人迈向21世纪的护照” ,“读这本书 ,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一年多过去了 ,据说这本“护照”在中国卖了几百万册 ,但是 ,买者是否真的依靠它进入了21世纪 ,无从查证。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学习的革命”并没有在中国发生———否则 ,教育部就用不着在2000年的1号文件中再次强调减轻学生负担。一本关于学习的书打动了千百万家长的心 ,这个现象本身就说明青少年的学习问题非同寻常。在很多家庭中 ,孩子的学习被当作头等大事 ,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创造良…  相似文献   

16.
马跃明 《今日浙江》2012,(18):14-15
这是一片终年冰雪不化的雪域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空气中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自然环境恶劣,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和“生命禁区”,是西藏生活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木子 《今日民族》2016,(3):16-19
鲜切花、香蕉、葡萄、蔬菜……七彩云南的高原立体气候,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经济作物,也催生了难以估量的农产品消费热浪。不知何时,农业这一古老又新鲜的行业,成为引领云南新一轮快速发展的“火车头”,而在这背后,是超过千亿的高原特色农业蛋糕。  相似文献   

18.
蔡艳山 《前沿》2012,(20):43-45
在康德的美学思想中,有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一个是“美是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另一个是“美是道德的象征”.康德认识到审美判断的二律背反现象,他设置了“附庸美”这个中介,较好地沟通了这两个美学观点.  相似文献   

19.
湖南的浏阳提起来大家并不陌生,一曲动听的《浏阳河》,以其生动美妙的旋律传遍了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知名效应。近几年来,革命老区浏阳以其惊人的创造力,造就了区域经济发展中令人瞩目的“浏阳现象”,靠的是什么,那就是“文化制胜”。学习浏阳城市建设的新经验,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文化制胜”这一新理念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藏行小记     
陈峰 《观察与思考》2008,(23):61-63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近人间天堂。”枕着韩红的歌声,细数着黑夜里火车在青藏铁路上发出的哐当声,终于在狼狈的失眠中开始了向往已久也顾忌已久的“雪域高原之旅”。7天之间,虽然只在广袤的青藏高原转了一个角落,我们却早已心甘情愿地臣服在她纯净的怀抱中,因为那确是一方需要仰视的世界。同行的《教育信息报》记者说,这是一次生命之旅。这份高原的体验,将是一生中抹不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