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丕 《新视野》2000,(5):24-24
从1997年10月至2000年7月,我国的商品零售价格已连续出现了两年零10个月的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也已连续出现了两年的负增长(从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对这一现象应当怎样认识呢?它是不是通货紧缩呢?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下面是我个人的几点认识。一  首先,我认为它不是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一般有三个标志:(1)货币供应量显著减少;(2)物价持续负增长;(3)经济出现衰退(负增长)。  这三个标志并不是平列的,在三者之中,第一个是基本的、决定性的标志。这是因为,所谓通货紧缩,其基本内涵就是货币(即通货)供应量的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1997年末开始的持续性指数下降及多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来看,我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我国通缩的原因不单是宏观经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而且,我国总供求不平衡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制度原因,本文分析了造成通货紧缩的诸多因素,提出了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货紧缩的形成,既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而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既有宏观经济政策的因素,也有体制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因素。这些因素中,有些是短期因素,有些则是长期因素。因此,治理通货紧缩,启动需求,应当把刺激需求与改善供给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从1998年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近两年来,我国政府使用了各种政策手段,但通货紧缩的现象并未缓解。通货紧缩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通货紧缩,已成为当前一大热点问题。(一)通货紧缩从理论上来说可能是需求下降造成的,也可能是供给增长太快造成的。需求下降的原因可以是信贷紧缩或货币供应紧张导致市场利率上升,筹资成本增加,致使投资需求下降,并使企业开工不足,工人收入和消费减少;也可能是因为金融、房地产等行业  相似文献   

5.
通货紧缩(deflation)是与通货膨胀(in-flation)相对应的一种经济过程。概括起来讲,就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太少了,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正常需要,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其特征是:经济萧条,生产过剩,市场萎缩,物价下跌,企业亏损,投资减少,失业增加,收入下降。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主要表现是:市场需求不足,重复建设所造成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差,就业与再就业压力加大。据统计: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自1997年6月以来持续绝对下降;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自1997年10月出现了绝对下降;居民消费价格自1998年3月以来也开始出现绝对下降。另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数字显示:1998年11  相似文献   

6.
袁钢明认为,用“通货紧缩重现”来说明中国经济目前的状况要更为确切。通货紧缩是宏观经济严重下滑的表现。很多权威人士对中国经济持不甚乐观的态度,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将此归咎于外部经济的冲击。袁钢明认为,出口的下滑具有独立性,中国经济的问题主要出在内需而不是在外  相似文献   

7.
通货紧缩已悄然来临目前,社会上对通货紧缩的概念界定大致有如下三种:一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通货紧缩是指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下降;二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大大少于商品流通的需要,特别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社会对于经济前景的预期普遍不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造成价格水平普遍下降,经济持续萎缩,资产缩水;三是认为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它有两个最大的特征,一个是物价连续下降,一个是通货量、货币供给量连续下降。从市场物价运行来看,1998年各项价格指数均出现了持续走低的运行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相似文献   

8.
1998年以来,为了遏制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和通货紧缩趋势,我们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经过三年努力,尽管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仍然是“十五”时期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应特别警惕和防范在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时,引发财政支付危机和形成经济滞胀  相似文献   

9.
反思通货紧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迎秋 《新视野》2001,(1):28-30
众所周知,自1997年10月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持续2年多的物价持续性下降、国民经济增长率也持续下降的通货紧缩现象。虽然到2000年上半年,消费物价出现了正增长0.2%,GDP增长率也出现了8.2%的较高增长,但是,还不能说在我国通货紧缩已经过去。只有在资源的失业状况已经得到根本改善、同时赤字的边际产出率开始出现下降甚至负增长、且民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也已全面形成的情况下,通货紧缩才会转为通货膨胀。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还是通货紧缩。物价、特别是零售物价的低增长和负增长,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存在的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0.
徐敏生 《探索》2002,(6):78-80
2001年1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出现了持续下降的势头,继1998年之后,通货紧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的通货紧缩具有外部性特征,直接表现为一种结构性的通缩。从本质上来看,则表现为体制性通缩及受其影响的收入分配性通缩。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发展中心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陈淮在《人民政协报》撰文认为 ,展望2000年 ,预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难点可能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宏观调控。扭转物价形势与运用价格杠杆。当前 ,尽管人们对国民经济增速连续下滑是否已使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颇多争议 ,但一个共识是 ,7 %左右的增速并不低。令人担心的问题主要在于价格的持续下跌。短期宏观调控的直接目标是争取今年第一季度使同比价格变动指标扭转为正增长。二是农业发展。在200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农村发展的难点主要在于农业结构调整和政策性减产。在过去多年中 ,…  相似文献   

12.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都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严重不平衡的结果,与通货膨胀一样,通货紧缩归根结底也是一种货币现象。当货币供应量过多,超过商品流通量需要时,较多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当货币供应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流通量的需要时,较多的商品追逐较少的货币,就会导致物价下跌,出现通货紧缩。所以,经济学理论认为,通货紧缩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通常指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这样一种经济现象。我国经济运行中是否已出现通货紧缩,去年以来,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实际经济…  相似文献   

13.
在90年代后半期,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均已表明在我 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局面。它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有 正面的影响,但其负面影响却更大。而通货紧缩的形成机理又是 复杂的。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深层分析,从而从战略角度出发,采 取治理通货紧缩的有效对策,使整个社会经济平稳运行,以确保 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通货紧缩的态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根源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改革20年来,经济增长制约因素发生了明显变化,市场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已上升成为制约经济运行的首要动因。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10月,美国学者斯蒂芬·罗奇 (Stephen Roach)发表了《全球:中国因素》这篇颇具争议的文章以来,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并改变汇率形成机制的呼声日益高涨。2003年2月,日本财相盐川正十郎以“输出通货紧缩”为由,史无前例地在“七国集团”(G7)财长会议上提交了一项迫使人民  相似文献   

16.
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我国一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物价持续下跌的局面。从 98年 4月起 ,消费品价格连续 2 4个月负增长 ,2 0 0 0年 5月转为正增长后同年 9月又陷入持续负增长状态 (仅 2 0 0 1年 10月和 2 0 0 2年 2月由于节日消费出现了短暂的正增长 ) ,同期生产资料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降幅更大 ,持续时间更长 ,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目前 ,经济学界对通货紧缩持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货币主义观点。弗里德曼曾经说过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说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通货膨胀 ,那么货币供…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当前我市边远农村农民收入现状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农产品价格呈下滑趋势,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停滞、下滑状态。我市农民近几年来收入状况(年人均纯收入)也是如此:1995年1649元,增幅26.6%;1996年2051元,增幅24.4%;1997年2427元,增幅18.3%;1998年2630元,增幅8.4%;1999年2783元,增幅5.8%;2000年2926元,增幅5.1%。而农民的消费支出虽然有所增加,增幅却在递减(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负增长):1995年1643元,增幅  相似文献   

18.
刘学军  马越 《世纪桥》2009,(5):68-69
决定股价短期波动的因素是所有参与的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的综合,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心理因素。非理性是人类难以克服的弱点。个体非理性的累加造成了整体市场的非理性波动。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从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角度分析了股票价格的波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熊思浩  康逸 《党建文汇》2010,(12):19-19
首先是国内问题一箩筐:通货紧缩、日元升值和巨大的公共开支使日本经济复苏步履沉重。 10月“月度经济报告”显示,日本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为防止同内经济继续下滑,11月16日,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出现的通货紧缩同以前出现的通货膨胀,都是经济发展中的非良性现象,根源于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不平衡和不协调。解决的办法应主要是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以适当的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其理由有如下几点。 第一,由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导致经济总量失衡而出现的通货紧缩,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最有效的办法。我国目前出现的通货紧缩,虽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首次出现的现象,但绝不是偶然的,而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很难避免的现象。1992年为了追求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采用了依靠财政增大投资大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