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社会实践观的新视角表现为:把社会实践标准进一步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把社会实践的创新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把握时代的脉搏,牢牢抓住发展这一时代的主题;在发展问题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他在认识观上的新视角表现为:把坚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反对教条主义结合起来;把真理标准的讨论和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且写入党章;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了信心。他“求”是的新视角主要有:通过试、闯“求”是;通过总结经验以“求”是;通过改正错误以“求”是;通过解放思想以“求”是。  相似文献   

2.
夕东 《廉政瞭望》2011,(21):45-45
刘翔的口头禅是“对”。他常常用“对”来断句、过渡,这是种很好的“肯定”心态,对自己也起到了正面的暗示作用,可以让自己更自信,也是对他人抱有善意与期望的表现;吴宗宪在舞台上的口头禅是“这个厉害了……”显然他有危机感,他赞美他人的背后,是对自己现状的隐忧;他同时有强烈的表达欲,他需要大家对他“有反应”,害怕寂寞与冷感。  相似文献   

3.
“庸者下”,毫无疑问。问题在于:“能者”是否一定应“上”? 有一个名叫劳伦斯·J·彼德的老外说过:在任何阶层组织里,每一个人都将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也无论他  相似文献   

4.
中国著名外交官吴建民刚到法国时。法国当时的卫生部长贝纳特·库什纳在法国是有名的“人权斗士”,他从未访问过中国,但常在人权问题、西藏问题上对中国大加指责。  相似文献   

5.
吴志菲  余玮 《湘潮》2004,(1):43-46
对患者,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对同事,他是一位宽厚慈祥的长者;对病魔,他是一位奋勇拼杀的勇士。74岁高龄的他冲上“抗非”最前线,被感染后更是奋不顾身,无私无畏,前赴后继,在自己的身上大胆试验,战胜病魔,积累经验。他这位全球首例非典血清注射治愈者,就是“抗非”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畏的当代“黄继光”、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6.
他,辽宁省唯一的一名农业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他,十年间一直在关注着“三农”问题。在许多人眼中,他的名字总是和“三农”、“农民工”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就是全国政协  相似文献   

7.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领导干部律己只停留在口头上,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另起炉灶;也有些领导干部避重就轻,小事上能够律己,一旦涉及关键问题,便轻描淡写,“顾左右而言他”。在律己上总是空喊口号、装装样子、口是心非、弄虚作假,久而久之,必然会引火烧身,自食其果,被人民所唾弃。轰动全国的“泰安巨案”就说明了这一点。泰安原市委书记胡建学之所以走上严重的犯罪道路,与他在“律己”问题上的“两面派”手法不无关联。想当初,他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上俨然是一个严于律己的“楷模”,而实际生活中却置党纪国法和自己…  相似文献   

8.
他曾在实权岗位上向“朋友们”施展“吸金大法”;他的守财已经到了“抠门”的程度,对情人也不例外。当非法聚敛的财富像肥皂泡一样破碎之后,他问自己: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一贯重视和要求领导干部要有宽阔的胸怀。他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前夕,对第三代中央领导作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其中特别提到“胸襟宽阔”这个问题,并说这是他“最根本的要求”,是他“政治交代”的重要内容之一。他指出:“我们组成的这个新的  相似文献   

10.
褚时健是云南玉溪卷烟厂的厂长。在他的领导下,该厂的“红塔山”在国内市场上击败了世界名牌“万宝路”,“新兴”和“紫云”畅销东南亚和日本;1991年,他的厂向国家纳税39.4亿元,职工人均纳税近100万元;他有“全国优秀企业家”等一大串令人目眩的头衔。但在记者请他介绍成功之道时,他却说:“也许我的教训对你的读者更有意义。”接着,就痛心疾首地介绍自己决策生产“玉溪”,“向世界第一冲击”而最  相似文献   

11.
2000年5月20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陈水扁在其“就职演说”中提到了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统独公决”,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等问题;但在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模糊的态度。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一再宣扬的他在对待两岸关系问题上秉持“善意和解”的原则是缺乏诚意的。两岸和平统一的道路仍充满坎坷。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后来邓小平又逐步完善发展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从那时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和平统一仍然未能实现,障碍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2.
江 泽民同志指出 :领导干部“权力一大 ,直接监督他的人少了 ,利用他 ,为他抬轿子的人多了 ,如果自己不警惕 ,组织上又不及时教育和监督 ,就很容易出问题 ,甚至出大问题。”(转引自《干部道德建设读本》 ,华厦出版社1996年出版 ,151页 )现实生活中 ,人们往往把“主心骨”、“班长”、“核心”、“主角”、“第一责任人”等桂冠 ,统统加在“一把手”头上。其用意无非是说 ,在一个地方或部门 ,“一把手”拥有至高无上的领导权。因而 ,要遏制权力腐败 ,防止“出大问题” ,就必须对“一把手”握有的权力进行合理分解和有效制约 ,建立选民…  相似文献   

13.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世界 邓小平作为领袖人物,一生中接触的人数以万计。 邓小平的女儿邓林说:“不爱串门,不拉关系;除了 几个极个别的老战友、老邻居,他谁家都不去。”但这并 不影响邓小平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邓小平自有他做人处世的原则,有他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独特魅力。 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 邓小平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这在对待他的“上级” 毛泽东问题上表现得很鲜明。 在中国历史上,看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大人物”的态度,往往看他对另一个人生前身后的评价有什么不同,是“鞭尸”还是始终如一,由此判断一个人的品质。 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号召学习海瑞精神时说,海瑞敢于进陈,不怕杀头,他被关到监牢里,但当海瑞听说嘉靖皇帝去世时,抱头大哭。这说明海瑞对嘉靖皇帝始终如一。毛泽东对海瑞这一点特别推崇,他号召学习海瑞精神。在毛泽东生前,邓小平对他十分尊敬。他关心毛泽东,尊重毛泽东,是毛泽东的优秀学生和得力部下。  相似文献   

14.
他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为“三钱”;毛主席曾夸他课讲得不错;周总理曾亲切关怀过他,让他穿着自己的鞋子出访四国;邓小平在谈到他时,曾说“这个人的任命,不受年龄限制”;有人戏称他是“万能科学家”,而他自己却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是一位杰出的国家领导人,也是当今世界上年纪最老的校长。这个不平凡的人叫钱伟长,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任上海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5.
陈毅元帅文韬武略,性情爽直而开朗,谈吐机敏而风趣。他开会讲话很少用稿子,却能口吐莲花,辞采动人,令人折服。 一次,在会议上,轮到陈毅元帅讲话时,他手拿一叠“讲稿”登上了讲台。几句开场白之后,他便参照着“讲稿”讲了起来。他的讲话条理清楚,逻辑性强,阐述问题深刻;讲到关键之处用语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极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强调执政党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 ,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 ;“思想路线问题 ,是个政治问题 ,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他说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 ,是毛泽东首次提出并多次论述了党的思想路线 ,把它概括为“实事求是” ,“他在领导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在新的时期 ,邓小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领导全党拨乱反正 ,结合新的实际 ,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党在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他青年时期曾留学日本 ,接受明治维新的教育 ,并积极参加爱国活动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为《新青年》) ,宣传革命思想 ,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他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称“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在 192 0年发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 ,在党的“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在党的“二大”和“三大”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在党的“四大”和“五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192 7…  相似文献   

18.
在纳粹阵营中,戈培尔作为纳粹党的意识形态的专家,是希特勒最忠实的鹰犬,至死相伴自己的元“首”;他对希特勒竭尽美化之能事,给他套上“一贯正确”、“主宰世界”、“能够预测未来“等等“神圣光环”。当了21年纳粹宣传部长的戈培尔,是纳粹这部历史倒车中一个重要的驱动轮,他炮制种种“第三帝国不可战胜”神话的能力,一点不比希特勒差。  相似文献   

19.
1956年9月,毛泽东对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说,他在见到斯大林之前,从感情上讲他对斯大林就不怎么样。这是为什么?除了斯大林个人性格因素外,主要是因为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犯过错误。这不仅仅是指王明问题,抗战胜利后,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做的一些事情仍然使毛泽东感到不满。1945年8月,斯大林发来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不让我们革命”;1949年1月,斯大林发来另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想搞“南北朝”1945年8月20日,苏联红军驻延安情报组给毛泽东转来一封密电,落款用的是“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当然,谁都知道它出自…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清高”、“脱离群众”,这类帽子如今在某些人那里依然“爱不释手”,随时准备给你“加冕”。你潜心科学,他就送上“脱离群众”之帽;你不附和错误的东西,他就加以“清高”之帽;你爱提意见,就难逃“高傲”之帽。危乎哉,知识分子之头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