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12月30日,央视国际频道报道,白宫发布公告,宣布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这是美国认定“俄罗斯黑客干扰美国大选”后采取的首个公开报复行动. 早在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就被扣上了“亲俄”的大帽子,“俄通过黑客(或其他手段)干预美国大选,甚至改变大选结果”的声音至今没有平息.尽管普京和特朗普本人均否认上述传闻,但两人也不讳言双方之间的“好感”.普京曾说过“希望与特朗普之间的合作更加愉快”,特朗普也直言“欣赏普京”.因此,许多分析家认为,特朗普时代的美俄关系会出现“小阳春”.特别是特朗普当选后,两人之间持续“放电”,引发许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2017年7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亲切”会晤了韩国总统文在寅.之所以强调“亲切”,是因为此前特朗普对文在寅一点儿也不亲切. 文在寅在韩国总统大选期间一度表示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为此,特朗普曾多次放狠话“敲打”韩国.更让韩国感到不安的是,今年4月,特朗普表示,2012年达成的美韩自贸协定对美国“不公平”,是“可怕的交易”和“单边有利于韩国的协定”,应该“推翻”.对当前经济形势不佳的韩国而言,美韩自贸协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1月9日,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宣布任命其长女伊万卡·特朗普的丈夫、地产商贾里德·库什纳为白宫高级顾问.特朗普说,这一职位将是政府中“一个关键的领导角色”.这意味着特朗普竞选团队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将成为白宫政要,向总统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1月6日,特朗普的支持者们为反对拜登当选,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进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活动。输掉大选的特朗普不断在推特等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才是真正的赢家”“拜登暗箱操作”“不承认大选结果”等言论。他并不愿意接受大选失败的结果,决定举行一场“盛大”的游行活动,地点就选在距离国会大厦仅仅几百米的华盛顿国家广场。特朗普提前在推特上发出游行示威的“活动邀请”,让支持者们于1月6日当天参加“拯救美国大游行”。消息一经散布,  相似文献   

5.
2017年4月5日,总部设在伦敦的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发布独家消息称,叙利亚伊德利卜省汉谢侯市在此前一日遭到化学武器攻击,导致“至少72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儿童”.随后,半岛电视台等媒体发布了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现场照片,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2017年4月6日深夜,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指令下,美国停泊在地中海的两艘驱逐舰向叙利亚境内两座被指控“化武空袭飞机起飞点”的军用机场发射了59枚“战斧”巡航导弹.此后几天里,叙利亚局势骤然紧张.  相似文献   

6.
2017年3月5日是一个星期天.传统上,法国人绝不会在这一天做什么大事,甚至许多商店也会关门休息.但就在这天14时,数千名法国中右翼共和党(LR)总统候选人弗朗索瓦·菲永的支持者聚集到巴黎市中心的特罗卡德罗广场,挥舞着蓝白红三色法国旗,高呼“菲永挺住”的口号为其打气;当天晚上20时,菲永本人出现在法国电视二台(国家电视台)屏幕上,宣称“任何人都无法剥夺我的总统候选人资格”、“我是经合法程序选出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与此同时,他的支持者不知疲倦地在各平台发布“没有B计划”的信息,号召人们继续支持菲永参选到底.  相似文献   

7.
“水门事件”背景:1972年6月17日,尼克松总统连任委员会的5名共和党成员潜入民主党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全国总部,偷拍文件和安装窃听器,刺探民主党的竞选策略和活动情况,结果当场被捕。为不影响连任,当时的总统尼克松施加压力下令掩盖事实。同年11月7日,尼克松竞选连任成功。但是媒体并没有放过尼克松,从1972年至1974年,调查记者特别是《华盛顿邮报》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对事件穷追猛打。1973年1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审理“水门盗窃案”,引起全国普遍关注。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此事与共和党“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2016年11月30日,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美国华尔街的两位大员——特朗普竞选团队昔日财务主管、高盛前高管史蒂芬·努钦和华尔街亿万富翁威尔伯·罗斯入阁未来政府的经济团队,分别担任财政部部长和商务部部长.  相似文献   

9.
李梓 《政府法制》2008,(13):18-20
“当5月13日早晨,我看到地震死亡人数已经超过8000人时,就觉得应该马上去银行捐款或去献血,一分钟都不能耽搁。”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李黎说。随即,她把自己的MSN签名改成了这句话,并呼吁所有人应该立即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赴美生子将不给美国国籍?!2013年6月,美国24名共和党众议员“公车上书”,要求国会解释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列明本身虽在美国出生但父母均非美国公民的婴儿不得享有美国公民身份。消息一出,让不少想赴美生子的华人准妈妈“很闹心”。  相似文献   

11.
目前,美国国会正面对一项新的专利法改革提案。2005年6月8日,众议院共和党籍议员拉马尔-史密斯(LamarSmith)代表众议院的“知识产权分委员会”提出了对现行专利法的一揽子改革动议,统称“2005年专利改革法案”(ThePatentReformActof2005)。这一美国立法的最新动态,值得关注。在分析这一改革提案前,有必要对美国专利制度的情况作一简要回顾。一、美国专利制度的核心精神两百多年前,美国独立。大陆会议上,各州代表一致  相似文献   

12.
“我能搞定中国!中国一直是我的手下败将!”这是唐纳德·特朗普(以下简称特朗普)的大选名言之一. 然而,铁的事实是,特朗普跟中国人有证可查的商战,是他被中国人搞定了.这个中国人就是中国香港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一位名副其实的“创二代”企业家.  相似文献   

13.
2017年4月10日,美国白宫玫瑰园,49岁的尼尔·戈萨奇宣誓就任美国历史上第101位最高法院大法官,接替已故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至此,空缺近一年的大法官职位再次补齐,特朗普时代的“九人”诞生了. “九人”的叫法来自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何帆翻译的一本人物传记.2010年,他翻译出版的美国《纽约客》杂志专职作家杰弗里·图宾写的一本介绍1990 ~ 2007年间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人事更替、判决内幕等故事的非虚构图书中文书名,将美国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称为“九人”.  相似文献   

14.
据英国《卫报》报道,从2017年1月1日起,法国的器官捐献新法正式生效.该法设置了“预设默许”原则,即除了通过官方渠道“主动退出”的人外,其他所有人都将默认为器官捐献者,不管家属是否同意捐赠死者的器官.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绯闻”,中国报纸对之饶有兴趣, 一传百传,一登百登。8月18日上午10时,克林顿在白宫通过电视向全国发表声明,承认他和白宫前实习生莱温斯基曾经有过“不恰当关系”,他向他的家人和全国人民表示道歉。 消息公布之后,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各有看法,民主党的人认为“克林顿做了不应当做的事情,但是  相似文献   

16.
《商务与法律》2006,(5):43-43
美国总统布什2006年10月26日签署一项法令.决定在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修筑一条隔离墙,以阻挡墨西哥人非法进入美国。此举引起了墨西哥的强烈反对,墨方表示不排除将这个问题提交相关国际组织讨论的可能性。有关修建“隔离墙”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布什之所以现在签署有关法令,是因为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在即.而共和党的竞选态势不容乐观,布什希望此举可以为共和党争取一部分选民的支持。根据新签署的法令,美国将耗资12亿美元在美墨边境修建一道长达1100多公里的隔离墙.除了在墙上装备红外线摄像机、照明设施和雷达等现代化监测设备外.美政府还将在边境地区增加1500名巡逻人员。  相似文献   

17.
李文星去世前两个月的生活轨迹: ●5月15日:在BOSS直聘APP上,李文星将简历发给“科蓝公司”. ●5月18日:“科蓝公司”通过电话对李文星进行面试. ●5月19日:李文星收到入职通知,让其到天津滨海高新区报到. ●5月20日:李文星离开北京前往天津. ●5月27日:李文星告诉同学,自己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工作. ●5月25日和6月8日:李文星先后三次向两名同学借钱. ●6月28日:李文星给母亲发短信,说手机丢了,“别再跟我打电话,等我买了手机再打给你”. ●7月8日晚上:李文星向家属打电话说:“谁打电话要钱,你们都不要给.” ●7月14日:在天津市静海区西外环与北外环交口沟内,李文星的遗体被发现.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多层高层住宅通常为区分所有建筑物,即为数个所有人区分所有一幢建筑物,每一区分所有人既拥有其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又对其共用部分拥有共有权。这种建筑物因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所有权或共有权的建筑物,必然有其复杂的法律关系,德国人称之为“惹事生非的住宅”,故世界发达国家都有专门法律制度予以调整。在美国有“联邦公寓所有权法”,在奥地利、德国有“住宅所有权法”,  相似文献   

19.
"当5月13日早晨,我看到地震死亡人数已经超过8000人时,就觉得应该马上去银行捐款或去献血,一分钟都不能耽搁."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李黎说.随即,她把自己的MSN签名改成了这句话,并呼吁所有人应该立即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20.
1998年,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发起每年4月30日为“国际不打小孩日”活动.之后,全球上百个国家的民间组织参与其中. 在一个与国际深度融合的时代,很多来自国外的节日在中国的国土上风生水起,不管是隋人节还是万圣节,都已经被广泛认同.可是,为何“不打小孩日”却鲜有人知?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媒体,都很少看到有关议论.即使有人说起“不打小孩日”话题,回味的也是“当年挨打的幸福”.这着实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