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公路使用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民事合同关系,因此,骗逃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的行为具有合同诈骗的性质,情节严重的构成合同诈骗罪。车辆超载是行政违法行为,应由政府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公路经营者对车辆超载部分计重收费具有惩罚性质,既不合法也不合理。不应当将车辆超载部分计重收费数额作为定罪数额,而应当将不超载情况下的车辆通行费用作为定罪数额。对多次偷逃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行为的犯罪数额可参照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累计计算。在认定共同犯罪时,应考虑行为人的主体身份、所利用的职务便利以及偷逃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财产性质等因素。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骗逃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的行为属于牵连犯,应当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择一重罪处罚。  相似文献   

2.
逃费是指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法逃避缴纳公共管理中各种规费的行为。规费包含了一定的管理目的性,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财产性利益,也不完全是"可以用金钱计算数额"的财产,对规费以财产性利益论,刑法就会挤占行政法的适用空间。通过中外刑法比较可以看出,逃避支付不同于诈骗行为,我国现有立法存在漏洞,司法解释无法解决逃费的定罪问题。缴费卡是不同于规费的交易工具,符合财物的特征,可以成为财产犯罪的对象;而逃缴罚款则不构成财产犯罪。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此款在程序上确定了被告人供述在先,公诉人对被告人的讯问在后的原则。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被告人不可能按照犯罪的构成要件来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加之大多数被告人语言表述能力较差。所以,庭审中一般是讯问与供述相互交错,通过讯问促使被告人完整系统地交待。由于案件的差异和被告人的不同,讯问的方式也就不能一种模式。一般来讲,讯问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是提示性讯问。由于任何一个案件的被告人不可能把自己的犯罪在庭审中合盘托出,使犯罪的过程以及手段、动机等完全供述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公诉人应当及时明确提示被告人,让他知道应该怎样供述和供述什  相似文献   

4.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应结合合同诈骗罪的客体性质来认定.合同形式包括书面、口头形式."虚构主体"包括冒用合法主体或者真实个人的名义和假借根本不存在的主体之名义等形式;"票据担保骗财"的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存在交叉情形;对"逃匿骗财"的认定不能陷入只要收受对方相关款物后逃跑的,一律构成合同诈骗罪的误区."其他方法"必须符合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基本要求,且与四种法条巳列明的行为方式在性质上具有一致性."非法占有目的"要通过客观行为来推断.合同诈骗故意产生的时问条件应当是在合同签订之前、之时或者是合同履行过程中被害人交付财物之前.合同诈骗罪的数额应当以行为人从被害人处最初骗取的财物数额认定."连环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以最后一次诈骗犯罪中被害人的损失额,加上前几次犯罪人尚未还清的被害人损失额来认定.未完成形态下,合同标的额可以作为犯罪数额.  相似文献   

5.
骗逃铁路运费行为是铁路货物运输领域中一种多发犯罪,比较特殊和复杂。对骗逃铁路运费行为本身及骗逃铁路运费行为所触犯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何定性与处理,刑法和司法解释均无规定。司法实践中,对骗逃铁路运费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能否按合同诈骗罪追究骗逃铁路运费者的刑事责任?莫衷一是。笔者就此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吴才文 《检察风云》2007,(13):23-25
错位   2007年5月14日,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天站在被告人席上的他感觉有点错位,因为他曾是公诉席上铿锵有力的指控犯罪的优秀公诉人、市检察院分管反贪工作11年的副检察长.他就是--高良斌.……  相似文献   

7.
[案情]孙某在一背街小巷闲逛,见一妇女在前面行走,孙某见该妇女衣着华丽,且背一名牌包,认为包里一定放有贵重物品(包内有现金2000元以及手机等物品),随生歹意,趁该妇女不注意,孙某跑过去一把夺包而逃,在逃跑过程中,突然见一男子朝他迎面而来,孙某以为该男子是为抓捕自己而来,便一拳将该男子打翻在地后逃跑.  相似文献   

8.
刘欣 《青海检察》2001,(2):38-39
目前,我国各级检察院在向法院提起公诉时,一般只是指控被告人犯什么罪名,至于应对被告人判处什么刑罚不提出具体意见,最多只是在出庭支持公诉时笼统地请求法院“从重”或“从轻”判处刑罚。在法制日臻完善的今天,笔者认为,公诉人对犯罪的指控,不能停留在仅指控被告人构成什么犯罪上,而是应当对案件的定罪与量刑两个方面提出明确的意见。所以笔者认为,公诉人在法庭上应当具有量刑请求权。  相似文献   

9.
公诉人是代表国家出席法庭、指控犯罪,行使公诉权的检察官。与国外检察官不同的是,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代表,公诉人参加诉讼的目的除了指控犯罪,还要监督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所有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因此,  相似文献   

10.
在控辩式庭审方式中 ,公诉人代表国家行使控诉职能 ,在法庭上是唱主角的 ,公诉人素质 (包括讯问、询问水平 ,灵活运用证据指控犯罪的能力 )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庭审的效果。因此对于公诉人来说 ,灵活运用证据揭露犯罪 ,牢牢控制住法庭辩论主动权是最重要的。第一 ,灵活运用证据揭露犯罪。灵活运用证据 ,重要的是选准突破口。首先从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中突破。公诉人可以通过对被告人采用避实击虚 ,迂回包抄等方法迫使其交待罪行 ,获取对定案有利的证据。以共同犯罪为例说明 ,由于共同犯罪成员的分工、作用不同 ,承担的罪责也不相同 ,相互间推卸责…  相似文献   

11.
梅传强  胡江 《法治研究》2011,(11):25-31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界限的标准只能是犯罪构成,即两者的犯罪构成不同是区分界限的标准,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都可以作为两者的区分标准,但犯罪主观方面不能作为具体的区分标准。要构成合同诈骗罪,不仅要看行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更要看行为是否侵犯正常的市场秩序,但有无合同并不是区分两者的唯一标准,在签订、履行非经济合同的过程中实施了诈骗行为的,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罪。在犯罪主体方面,合同诈骗罪既可以由自然人构成,也可以由单位构成;而诈骗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相似文献   

12.
张乾 《方圆》2020,(8):70-71
近年来,高速路逃费案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有效遏制此类新型犯罪,司法机关运用刑法予以有效打击。但无论学界还是实务界对高速路逃费案的性质认定存在重大分歧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王某驾驶小型营运汽车在重庆市永川区至九龙坡区之间往返通行。在驾车由九龙坡区某收费站ETC车道驶出过程中,王某发现当紧跟前车并在自动栏杆尚未落下时快速驶出,ETC只对前车进行收费,遂产生跟车闯关逃交通行费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郑宾 《检察风云》2012,(21):16-19
陈为钢同志事迹:陈为钢,1958年12月出生,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公诉处处长,三级高级检察官。他长期战斗在公诉办案一线,有着十分丰富的公诉办案经验,是上海市检务专家,上海市优秀公诉人,市检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他具有强烈事业心,指挥和直接参办2000余起案件。他是市级优秀公诉人,曾办理先利公司集资诈骗案、"5·22"黑恶犯罪  相似文献   

14.
人大特委会     
1993年6月30日,安徽肥东县糖业烟酒公司供销经营部主任、法人代表56岁的汪伦才将本单位的"好吃店"承包给王丽萍,并与王签定了三年的承包合同.1996年合同到期后,王不但不补交所欠的部分承包费,还在未续签合同的情况下继续营业.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诈骗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一)以签订经济合同的形式进行诈骗 此种犯罪在经济诈骗犯罪中占有极高的比例,而且极易与经济合同纠纷混淆起来。此种犯罪最常见的手段是以法人名义与其他单位签订经济合同,以此来诈骗货款。事实上,这个“法人”并不具备法人资格,如没有经过合法的批准与建立程序,没有营业执照而非法营业,甚至是借用别单位的法人名称、帐号等;有的虽然具备法人资格,但其进行的经济活动与其经营范围和业务能力完全不符,因此不可能履行签订的合同。区分经济诈骗犯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原则应该是:前者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犯罪手段来达到诈骗的目的,因此,从客观上说,所谓的“合同”完全不能履行;从主观上说,行为人也不准备履行“合同”,或者是为了掩人耳目而仅仅象征性的履行极少部分的“合同”。而后者是指合同不能完全履行,即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纠纷,如货物的质量、数量或包装不符合合同的要求,没有按指定的时间、地点交货付款等等。对签订合同时准备履行、但由于客观情况变化而无法履行的,不应认为是经济犯罪;对既知合同无法履行、又收取了对方货款拒不退还、长期非法占有的,应认为是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公诉人与审判长的关系,对于揭露犯罪,维护公正司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庭审当中,公诉人与审判长既有身份、目标的同一性,又有职责、地位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7.
李玲 《青海检察》2009,(4):48-49
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是代表国家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在法庭上通过调查、质证、法庭辩论、指控犯罪,揭露犯罪,达到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目的。因此,加强公诉能力建设,提高在新形势下运用法律和刑事政策制服犯罪能力,尤其是提高公诉队伍的法律理论水平,加强法庭辩论能力及论战技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公诉人,每当我翻开厚厚的卷宗,看见那些失足青少年所犯下的罪行,心情就格外沉重。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如果只对他们犯下的罪行给予惩戒,仍不能达到刑法的终极目的,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就是深入犯罪青少年的心灵,帮助他们走出犯罪的泥潭,让他们重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记得我所办理的一件抢劫案件中,几个犯罪嫌疑人都是十六七岁的小青年,在接受审讯的过程中,有一个外号叫“豺狗”、“冷血杀手”的小青年特别倔犟,他不但不配合审讯,还对我们充满敌意,说:“你们都是坏蛋,没有一个好人。你给老子判了刑,老子…  相似文献   

19.
刑讼祛加重了公诉人指控犯罪的举证责任,同时也赋予了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被害人不仅要向侦、诉人员陈述自己的受害经过,提供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还要参加庭审指控犯罪活动,接受挫辩双方的询问,其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被害人的陈述及所提供的物证等是公诉人举证的关键证据,是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因此充分发挥被害人的积极性,使其在诉讼中与公诉人密切配合,是关系到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司法实践试谈公诉人与被害人的配合问题。一、摸清被害人心理不同案件被害人在接受询问时各有…  相似文献   

20.
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公诉职能,负责在法庭上指控和证实犯罪,其履行职责的公正性是不容忽视的,如何从公诉程序上保障公诉人正确履行职责,我国刑事诉讼法在有关程序上缺乏相应的规定,尤其是在刑事诉讼的公诉程序中缺乏更换公诉人的规定,致使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出庭公诉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刑事诉讼的公诉程序中确立更换公诉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