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翀 《法人》2014,(10):72-73
正新闻视频作品与一般视频作品在侵权认定上本来就存有不同,网络环境进一步增加了新闻视频侵权认定的复杂性许多互联网网站,如凤凰、搜狐、腾讯等,频频涉及互联网新闻视频的侵权问题。近几年来此类案件层出不穷,侵权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有文字配视频的、有单独使用视频的、有使用专题页的,也有集中使用视频的情况,还有一些网站采用遮盖台标、嵌套播放器等方式来使用视频。  相似文献   

2.
任奇 《法制与社会》2014,(13):70-71
2006年的彭宇案可谓轰动一时,被称作导致国人道德滑坡的始作俑者,其负面影响久未消退。反思整个过程,媒体偏离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两级法院的办案过程都存在不当之处,特别是一审法院裁判严重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而普通民众在整个事件中也表现出缺乏法治理性。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中国的海外形象由国外主流媒体打造。这些媒体根据他们的报道方针和新闻需要,选择性报道中国话题,所绘就的中国形象常常给人一种印象:中国人,是一群不一样的、神秘的人。  相似文献   

4.
赵文辉 《政法学刊》2008,25(4):120-124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我国民主监督的形式之一,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公安机关是党委政府与群众间最主要的沟通桥梁,公安民警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的形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新闻舆论监督与警察形象建设的关系,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在警察形象建设中的作用,以促使警察组织理性对待媒体,虚心接受合法监督,不断完善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中国的海外形象由国外主流媒体打造。这些媒体根据他们的报道方针和新闻需要,选择性报道中国话题,所绘就的中国形象常常给人一种印象:中国人,是一群不一样的、神秘的人。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天,关于“多数警察讯问时不希望律师在场”的新闻出现在几家媒体上,还出现有关的评论,如“警察讯问为什么不欢迎律师在场”等。看了这样的新闻和评论,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和担忧:这一制度是否需要很高的警察支持率?假如很多警察不欢迎律师在场,这一制度是否就得不到施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2014,(1):5-5
媒体既可以是司法机关错案预防的积极力量,也可能是一种促成司法错误发生、发展的消极力量。应鼓励媒体积极参与对司法活动的评价和监督,但同时也应加强新闻舆论工具的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传媒应当帮助公众理性地看待司法活动,而不是“参与审判”。当诉讼案还未了结而法庭正在积极审理的时候,任何人不得对案件加以评论,因为这样做实际上会给审案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使普通人对参加诉讼一方产生偏见。  相似文献   

8.
作为医患沟通的桥梁之一,媒体在塑造医患关系和建构医方形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媒体中的医方形象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形态在医方形象塑造策略上有共性也有不同。社交新媒体的大规模应用使报道诉求更加多元化,医方形象的构建呈现出多维特征。媒体为追求新闻价值和迎合大众心理,可能选择新闻来源、采取有偏好的立场选择和叙事框架,从而在医疗报道中呈现出负面的医方形象。媒体的放大和传播功能使得医患消极刻板印象得到强化,直接破坏医患关系和医患信任。改善医方形象,缓和医患关系和建立医患信任,需要媒体、公众、患方和医方都要做出各自的努力,从而带动和谐医患关系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治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一、新闻评论的特点强调新闻性。新闻评论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它的内容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07,(1):50-50
最新一期《中国经济周刊》发表了一篇令人震惊的报道——“各省市最低工资均低于国家标准”。这篇报道的内容将成为国内各媒体新闻和评论版面的一个热门题材。其实,该报道所披露的事实和观点。对大多数读者而言。已足够清楚了,因此,我们此时更需要关注“新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今又龙年     
《法律与生活》2012,(3):6-6
龙年春节,除了对春晚一如既往的争议和调侃外,大家谈论较多的另一个话题可能就是龙年邮票了。新版龙年邮票因为龙的形象“凶猛”让国人议论纷纷。票面上,一条金色团龙正面对人,网睁双眼,张开大嘴,威风凛凛,霸气外露。有人觉得这条四爪金龙霸气外露,很是威风;但也有网友评论说今年的这条龙看起来有点儿张牙舞爪,甚至有点儿“凶神恶煞”,不适宜用作喜庆的生肖邮票图案;甚至还有人担心这会向世界传达一个专横的中国形象,坐实“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12.
刘刚  张晓春 《政法学刊》2006,23(3):116-120
警察形象危机会使公安机关陷入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中,并对警察的整体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在危机状态下,媒体既是公安机关管理形象危机的对手,又是不得不与之合作的对象。因此,公安机关在形象危机事件中,应针对危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媒体不同时期行为的特征,运用一系列可实际操作的对策,积极开展警察形象危机媒体公关,以期通过与媒体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化解危机,维护公安机关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浅论我国传媒从业者的道德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媒体的生态环境中,存在很多的道德失范现象,而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媒体的形象,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必要加强媒体的职业道德规范。社会责任理论是当代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理论,它的产生和建立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历史背景都与我国当代的媒体生态环境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因此,这一理论对于我国当代的新闻实践有诸多的启示意义,特别表现在新闻媒体的自律和他律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苗 《检察风云》2023,(11):64-65
<正>如果你刷一会儿短视频,大概率会看到这样的视频新闻:一张颇具冲击力的图片或一段视频,顶部用黑底黄字或镂空红字的格式,一句简单的事实描述加一句网友评论,整个画面稍显粗糙。如果有采访,当事人的回应一般是这样的:“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就顺手拍下来,没想到居然火了。”近年来,短视频新闻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一种“新黄色新闻”正在悄然无息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李江峰 《法制与社会》2010,(29):281-282
媒体对法律的影响是一个法学界探讨已久的话题,但《沈阳市行人与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整个运行过程中,媒体评论对其立法目的实现的影响,揭示了媒体评论对法律运行的影响。相信,只要合理处理好媒体评论与立法目的实现之间的关系,媒体评论终将成为我国法制发展的推进剂和晨钟暮鼓。  相似文献   

16.
王晶晶 《法制与社会》2010,(14):238-238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作为新闻体裁的两种形式,同时肩负着向受众传递消息与表达意见的任务。但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又有所不同,新闻报道以事实为主,新闻评论则以观点为主,它们各有所长与侧重,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青报关于轮胎特保案的新闻报道与中青报的相关评论为例,对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地震断层"尽显传媒价值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波 《检察风云》2008,(17):6-8
社会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它影响着传媒的内容.而传媒的内容又会反过来对社会产生反作用:塑造政府和国民的形象,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国人的个体价值观.这种变化在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断层"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政府法制》2014,(7):41-41
近日,一组漫画版的“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图表新闻成为舆论焦点。这是媒体首次发布习近平的漫画形象。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正悄然兴起的一种新闻--民生新闻,它以很快的速度发展起来,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满足了广大老百姓的需求,同时促进了地方媒体的发展,因而在地方台不断涌现出关于民生新闻的节目,然而一个节目的成功与否与它的节目主持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主持人对于民生新闻的定位以及主持人自身的素养都影响着节目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视频监控技术在安防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技术已经得到公安部门的广泛重视,但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一些负面作用也将会出现。其中主要包括监控视频的伪造和篡改,这将会严重影响视频监控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开展监控视频鉴定技术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从视频监控的数字化导致监控视频容易被修改,视频监控网络化导致视频监控系统容易被入侵的特点分析了监控视频鉴定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监控视频鉴定的基本方法;总结了监控视频鉴定的难点并对监控视频鉴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