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法律与生活》2016,(14):12-15
与125.3和5999两组数字带给人的差别不同,蒋勇的两场食悟饭局留给参与者的感受浓缩为8个字——收获颇丰,物超所值.据说,两位共赴蒋勇饭局的幸运者是从几百人的大名单中被筛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政治人是生活在政治社会中以整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甘于为整体奉献的人。由于我国的法治建设脱胎于政治社会,受政治思维的影响,一些法律中自觉不自觉地残留着某种政治人的影像。对于转型时代的中国来说,消解和防范政治人的立法思维和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法律人”建构论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玉鸿 《中国法学》2006,1(5):31-46
立足于法学学科基点的设定,必须提炼“法律人”的人学模式。所谓法律人,即参与法律生活的普通民众,他们依存于法律、参与法律及受制于法律。法学体系、法律基础、法律分析及法律发展方面的需要,为法律人模式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人类行为的常态、法律制度中人的观念的引入及法学流派有关人的模式的竞争,使法律人模式的构建得以可能。至于法律人的具体特性,论文以“拟制人”、“一般人”、“正常人”、“复合人”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4.
传统中国社会,法律精英、专制君王、司法官员、师爷、讼师等“法律人”,是法律职业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出身、学识、素质、性格、生活待遇、社会关系、公信程度等,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法律发展的进程、司法公正的维系及法律信仰的树立。如何培育适应新时代的合格法律人,使法律人与法律、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仍是当下迫切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朱春霞 《政法学刊》2005,22(5):118-120
在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力度也在不断加快加深。作为基础法学教育的本科法 学教育,“法律人”应作为中国法学高等教育的人才目标。它所具有完整的内涵包括:高尚的法治信仰是“法律人”的首要价值标准,严 谨的法律思维是“法律人”的必备技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是“法律人”的生存之本,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法律人” 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法治的内涵,得出了法治乃法律人之治的命题,从该命题出发,探讨了法律人的界定,并论述了当下中国法律人的概况,提出了法律人建设的议题,对于如何进行法律人建设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袁世凯,不论后世对他如何褒贬,都无法抹去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的深深烙印。从小站练兵到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进而变本加厉,倒行逆施,复辟称帝,最后落得众叛亲离,在举国的反抗浪潮中死去,短短不过二十余载,这个人将清末政坛搅得翻江倒海。历史对于他的评价却还没有终结,争论一直在持续。本文试从袁世凯的法律思想和法律政策来看袁世凯其人。  相似文献   

8.
曾云 《法制与社会》2010,(35):10-10,14
本文站在理论法学与法哲学的角度,通过剖析法律方法与法律人的良知之间的本质联系,独创性地提出两者如何实现“术”与“道”的辨证统一,贯彻于公平正义的法治价值,以推动当前中国法治建设事业进程。  相似文献   

9.
法律思维是法律人应有的基本品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律思维作为一种职业性思维,具有以法律语言为思维语言、以“崇尚法律”为思维定势、以“恪守公正”为价值取向、以理性主义为指导的经验思维、群体性思维等特有属性,因而成为法律人的职业特征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联结纽带,作为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的核心内容,成为延续法律生命、实现法律价值所必需的具体途径。为培养和维护法律思维这一法律人应有的基本品质,应当特别注意大学法学教育的改革、司法考试的定位、社会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以及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法律人从政     
目前存在一种流行的看法律师天然就是政治家,因此律师参与政治是一种天职本文把这种看法视为一种未经严肃学术考证的“大胆假设”,并试图在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上对此进行“小心求证”在理论层面,本文认为法律人从政合理性随着如下三个政治目标的层次上升而趋式微低层次的谋取政治权力、中间层次的维护政局稳定和高层次的建设公民福祉 同时,利用1980-2010年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33个国家的领导人背景数据,本文在经验上初步证实在民王国家中,法律人的确因其谋取政治权力的技术优势而易于成为国家领导人,并且在同等条件下更能维护政局稳定;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当政法律人在建设公民福祉上—推动经济发展和腐败治理—做得更好或者更坏。对于转型中国来说,此类经验研究有助于针对律师/法律人从政讨论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人的完满”、“团体的人化”、“自然人生命的延展”、“类存在的扩充”等方面论证了民事主体制度和理念正经历了一个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发展历程 ,并指出了此过程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苏力 《北方法学》2011,5(4):155-160
我想谈谈目前中国法律人的问题。有些话必须说开,否则一些政治迷思或职业迷思有可能遮蔽中国法律人的目光,掩盖中国法律职业界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弄不好会错过时代和世界给中国和中国法治进一步发展和创造的重大机遇。但光是说真话还不够,真话仍然可能是谬误。我只是同大家交流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美国语境中的“法律人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像法律人一样思维"的论题不仅涉及到法律思维的种种基本问题,也与法律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直接相关。但是,对它的理解却众说纷纭。法律人思维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类型,而是在特殊目的(权利与义务的确定)、制度化程序(程序规则)约束之下,于对抗性对话框架中(说服性对话)构建、分析、批判法律论证的思考活动。其基本特征是,针对一个法律主张,构建和表达合情理的论证,以获得一个合乎自己预期的法律裁决;它的核心是发现、分析和评价理由。  相似文献   

14.
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认为 ,法律是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类型的变化而发展 ,不同类型的社会有不同类型的人性和对人性的不同观点 ,也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法。他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分礼俗社会时代、自由权利时代和社会法时代 ,由此产生了民俗法、官吏法和社会法。现代法治社会的人基本上是社会法类型的人 ,在全球化时代应有全球化、多元化和新权利的意识 ,而那种认为法治社会的法应以“人性恶”为基础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9日,长假结束第一天,张剑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16.
于一般人眼中,法律人似乎是看惯了人情冷暖,多为冷静之人,看重利益而轻于人情,处事颇为冷漠。冷静与冷漠之间,孰为因果,并不重要,总之,冷静之人对于人们的温情过于漠然就是了。  相似文献   

17.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考察农村基层中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即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人。通过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者、法律文书送达人、基层人民法庭的法官的实证考察,本文揭示了容易为传统的法律职业研究所忽略甚或看不到的中国基层司法的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8.
林海 《法律与生活》2013,(23):54-55
作为中国第一位受聘于哈佛的教授,吴经熊曾起草《中华民国宪法第一草案》,并打上“吴氏宪草”的烙印。用他的自传《超越东西方》来评价他的一生,或许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19.
在那一黎明,活着就是天赐之福,年轻就等于天堂——威廉·华兹华斯  相似文献   

20.
晚清立宪维新,寻求司法改革,一方面鼓励学生出洋游学,而出现有法科留学生;另一方面开设法政学堂,培养法律人才,使旧官绅学习新法,而成法政学堂法科生,一时,社会争相学习法律,法律人因此形成一股社会的新动力。走向共和之后的大理院判决,彰显了法律人在当时立法不足的环境下,以司法造法方式,继续为法制改革作出具体贡献。法律人学有专精,分布在大理院以及其它司法机关。检视时代变化下,法律人在过去的杰出表现,看法律人力量的崛起,以及法律人对司法改革所带来的影响,这其中尤其以浙江法律人更是头角峥嵘,可为法律人崛起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