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第四任外交部长乔冠华,是周恩来一手培养起来的我国著名的外交家。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就十分欣赏乔冠华的才华,称赞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跟随周恩来多次出访亚、非各国,出席各种国际性会议,并承担了许多以中国政府名义发表的声明、公报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从 50年代初期出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议、朝鲜停战谈判、印尼万隆会议,到 70年代参加中美关系谈判、第 26届联大会议等,乔冠华不负周恩来的厚望,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留下了一个个令人赞叹的故事。   毛泽东说,“乔木”的一篇文章等…  相似文献   

2.
元帅外交家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不仅是文武双全的儒将,也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香港一家咖啡店嘈杂的地下室里。这一天是1940年6月9日,德国向法国马其诺防线发起全面进攻。一大群中外记者聚在一起对战局作了各种猜测和设想。一位姿态潇洒的高个青年,手里挟着香烟,慢慢搅动着杯中的咖啡,一言不发,倾听大家争论。那黑边眼镜后边的一双深沉的眼睛和嘴角不时露出的微笑显示出他的学者风度。忽然,他站了起来,他是一位颀长而瘦削的人,走起路来微微有些弓背。他挥手打断众人的话头,断然说:“6月9日是法军最黑暗的一日。刚才听了诸  相似文献   

4.
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因病医治无效去世。10月25日,对外友协主持向乔冠华遗体告别仪式,自愿前来参加的亲朋好友600多人。这天,秋雨霏霏,上天同悲。前往八宝山送葬的人中,有一位年轻的特殊客人。她,就是陈老总的女儿从军。陈老总的长子陈昊苏较多的知道父亲与乔冠华之间的友谊,他因出席一个  相似文献   

5.
江涛 《湘潮》2009,(10)
1955年初,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提出授予中央军委委员元帅军衔。这一意见得到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央政治局的支持。党的中央军委是1954年9月成立的,主席是毛泽东,不设副主席,委员有朱德、彭德怀、林彪、  相似文献   

6.
曹晋杰 《湘潮》2005,(8):14-16
陈毅巧对《红楼梦》陈毅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陈毅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在《雅俗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看完后,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7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  相似文献   

7.
“中缅友好添新页”1961年的元旦,陈毅是在昆明度过的。作为外交部部长,他将陪同周恩来总理率大型友好代表团访问缅甸。行前,他与周恩来一起出席昆明的迎新晚会。这在他《昆明新年》的组诗中有生动的描述:“忽报岁除俱欢然,满堂鼓掌迎新年”、“座上总理传电讯,北京欢庆同昆明”、“晚会已散不能散,临散同志更依依”。元旦小憩后,次日即乘机启程,出访缅甸。红旗队队走不停,二日机场送远行。中缅友好添新页,祥云朵朵护机群。在主持外交的10年间,陈毅出访最多的国家便是缅甸。《赠缅甸友人》是歌颂中缅友好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相似文献   

8.
陈毅与非洲国家接触始于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当时周恩来总理作为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和首席代表,陈毅副总理作为代表,在会议期间与非洲代表团进行了初步交往。1958年陈毅兼任外交部长后,与非洲国家交往日益增多,除热情接待到访的非洲代表团和友好人士外,还多次前往非洲访问,为我国第一代领导人中涉足非洲次数最多者。  相似文献   

9.
早年乔冠华     
1983年9月22日上午10时40分,乔冠华因患肺癌不幸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当天下午,身在外地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这位与乔冠华有着半个多世纪深厚情谊的同乡至友,惊闻噩耗,"不胜痛悼",随即向章含之发来唁电.他称"冠华同志投身革命近半个世纪,对党和国家的贡献不可磨灭",并痛惜乔冠华"晚年遭遇坎坷,方庆重新工作,得以博学英才,再为人民服务,不幸被病魔夺取生命.这固然是党的一大损失,也是我个人失一良友".其评价之公允,言语之动情,着实令人动容.  相似文献   

10.
1960年12月的一天夜里,瑞雪纷飞.元帅诗人陈毅在处理完一天的公务之后,感触纷来,长夜不寐,吟成五言28题36首,不知东方之既白.这组冬夜杂咏的压轴题为<不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乔冠华,在他4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写下了难以计数的国际述评和外事文稿,但并未留下诗作。写诗乃是他历经“文化大革命”的坎坷之后,为遣兴抒情而作,从不示人,故外人不得而知。乔冠华晚年时  相似文献   

12.
元帅与教师     
《湘潮》1992,(8)
在平江,一直流传着彭德怀元帅关心普通教师的佳话。为了弄清事情的始末,初春的一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汩罗江畔的三阳乡,走进了座落在绿荫丛中的袁紫东教师的家。一进门,只见客厅正面墙上挂着一个干净整洁的镜框,框内镶嵌着一幅龙飞凤舞的墨迹。近前一看,令人肃然起敬,那正是彭德怀元帅的手迹。它是用两页竖行信纸写的,笔力刚健,文词简练,全文是:『平江县同志:袁紫东以前来函,转请你们调查其情况,现又来信要求介绍工作,是否可行,请予斟酌。兹由我处寄给袁紫东人民币卅元,一并附闻。顺致敬礼,彭德怀,一九五六年四月十六』  相似文献   

13.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1913—1983)博学多识,睿智超群,在中共党内有“风云才子”之誉。他撰写的国际述评嘻笑怒骂,如剑似戟,“可顶战场上的几个坦克师”(毛泽东语);他的才思敏捷,文如行云流水,令许多文坛名家击节称叹。从他随手挥就的几首打油诗中即可见其一斑。 早年在盐城市淮美中学读书时,乔冠华曾参加学校学生会组织的破除封建迷信的活动,写过一首宣传诗,嘲讽给死人烧纸钱的迷信者。诗云:  相似文献   

14.
陈毅同志十分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他深知知识分子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把知识分子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关怀知识分子,爱护知识分子,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时值他百年诞辰之际,追忆他同知识分子交往的感人事迹,实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1918年1月,李大钊应邀出任北大图书馆 主任、经济系教授,并相继在女子高等 师范、师范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 中法大学任课。李大钊通过大学讲坛积极传播马 列主义,引导许多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当时中 法大学学生陈毅就是在他的指引下走上革命道  相似文献   

16.
陈毅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党的统战工作楷模。有许多上层非中共知名人士愿与他合作共事,成为他的知心朋友,上海的赵祖康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们两人是党与非党人土合作共事的典范。赵祖康原为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上海市委名誉主任委员。上海解放时,起祖康年已半百。他学的是土木工程,在国民党逃离上海前夕又任代理上海市长职务。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时,赵祖康一再嘱咐部下必须保护好市府大厦,保存好旧市府关防印信及一切文书档案,以迎接上海解放。赵祖康经常回忆解放初期陈毅与他…  相似文献   

17.
冯锡刚 《党史文汇》2001,(12):33-35
1958年3月15日至17日,连续三天,《人民日报》等四家报纸刊登陈毅的新作《访问朝鲜诗录》12题17首,其中最长的是74行的白话诗《在朝鲜的上阳村》.这一不寻常的安排确能显示陈毅的人格.他在致《人民日报》文艺部信中的几段话道出了内中缘由: 建议你报与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解放军报四家联合同日登载.由你报负责组织,务望帮助并同意此办法.  相似文献   

18.
孟红 《世纪风采》2007,(5):30-32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为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期间相关的外交活动步步紧逼、幕幕精彩。其中中国副外长乔冠华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位具有学者风度的外交家棋逢对手,就《中美联合公报》中的台湾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相似文献   

19.
乔冠华,江苏盐城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随后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1935年在德国图宾根大学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参加抗战,长期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统战、新闻、外交工作。他才华横溢、性情豪放、气度不凡,几十年的外交生涯颇有建树,被誉为“红色外交家”。  相似文献   

20.
陈毅与厦门     
陈毅与厦门的关系要追溯到1929年。 1929年6月22日,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龙岩城公民小学召开。陈毅是大会的主持人之一。他代表前届前委作了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陈毅起草的《红军第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党内争论问题及分兵问题》。大会选举的结果,把毛泽东从红四军前委书记的位置上选了下来,陈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