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在中国和日本国内都出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并且都体现在了两国国民对对方的感情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双方政府对待对方的政策。民族主义可以分为内向型民族主义即合理和积极的民族主义,以及外向型民族主义即不合理和消极或极端的民族主义。中日两国的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将对方作为其对立面,因此在两国关系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破坏性。中日两国政府应该有意识地制约和积极引导各自的民族主义,彼此的民族主义都要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能够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看待对方,而不是将对方作为参照物和对立物来加以反对。中日两国要更多地提倡地区主义,增加中日两国在东亚地区的共同责任,逐渐淡化两国的民族主义,尤其是要削弱极端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中日两国关系才能步入比较良好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梳理、研究《东方杂志》上的时论文章,探讨了国内外学术界所忽略的日俄战争对中国民族主义的影响这一问题。通过揭示其时中国民族主义在情感、意识、精神与理想等方面的若干表征,以及其中的困惑心理和复杂意绪,可以看出日俄战争在民族主义的心理层次(感情或情绪)、意识形态(思想或学说)和实践运动(革命或斗争)等方面对中国的民族主义之发轫和形成所产生的广泛和深刻影响。即如孙中山先生1905年所论,中国社会较前发生了巨大变化:革命者已普遍接受民族主义。日俄战争对这种变化所起的重要催生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国名对于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具有强烈的凝聚意义和符号价值。"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名称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以天下观念为核心的王朝时期(1912年以前),中国并没有将"中国"正式、长期和稳定地作为自己国家的名称,而是以王朝的名称代替国家的名称。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民族国家意识兴起后,作为民族主义主观构建过程的最终结果,"中国"才凝结成为中国的正式国家名称,构成了中国人对其身份的认同。然而,用民族主义叙述中国身份认同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中国式的民族主义与源自欧洲的民族主义存在本质上的差别。欧洲民主意识先于民族主义产生,而中国却走向了其反面,同时,在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并且中国回归了大一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并没有因为国名的确定而实现向一个经典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转变,近代中国是一个"未完成"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常笑君 《工会博览》2008,(10):116-117
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拉萨事件、奥运火炬传递受阻、CNN主持人辱华风波等一系列反华行径使中国的民族主义力量迅速凝聚。本文试图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论述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以促进中国民族主义的重构和自身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与文化民族主义的迷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兵 《南风窗》2008,(23):90-92
文化保守主义与左派学者,在文化民族主义这个议题上令人惊异地殊途同归了。这种文化民族主义由于无法推动公共空间和民间社会的成长,最后极可能限制了其发扬中国文化的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民族主义是现代性的文化基础,也是社会意识赖以建构的框架。而正是因为民族主义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因此它在民族主义动机不太明显的现象中——比如2001年的基地组织袭击——就很容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7.
方亮 《南风窗》2008,(8):90-91
在光头党崛起的过程中,民族主义思潮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推动力。克里姆林宫的"民族主义化"为彻底解决光头党问题制造了障碍。  相似文献   

8.
历史认识问题是影响日韩关系发展的症结之一,民族主义是影响历史认识问题的重要因素。东亚国家的民族主义有着特殊的性格,即存在本质民族主义与近代化民族主义两个侧面:本质民族主义通过近代化民族主义参加东亚国家间的近代化竞赛,这场竞赛的目标是完成“西方”规定下的近代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韩两国的近代化民族主义占据优势,在历史认识问题上采取了务实处理的态度;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国的本质民族主义与近代化民族主义完成合流,其历史认识问题走向相互攻讦、问题混一的新模式。本质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与近代化民族主义的合流是日韩历史认识问题解决的两重难关。  相似文献   

9.
齐宏伟 《南风窗》2010,(2):89-91
20世纪的极权主义和民族主义潮都极大地摧毁了人们对真理的敬畏,这种创伤才是致命的。毋庸讳言,中国的当代文化也带着这样的创伤。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影响国际局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民族主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就近几年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一、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有人指出 ,民族主义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最早是 1 40 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召开的题为“波西米亚和波西米亚民族的宗教与经院哲学”辩论会上提出的。此后 ,这一名词开始被政治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频繁使用。人们对民族主义研究的分歧首先表现在对其概念的界定上。据有人统计 ,目前学术界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有2 0 0多种不同的概括。目前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民族主义是在民族…  相似文献   

11.
多视角的国外当代民族主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冷战的结束 ,2 0世纪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滚滚而来。面对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 ,国外相关研究领域展开了新一轮讨论 ,就民族主义涉及的诸多方面各抒己见 ,对我国民族主义问题研究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2.
经济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形态和类型。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格局转换时期,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同时世界性的民族主义不断发展,它们都已经成为国际性的社会科学关注的问题。其中的一大特点是经济民族主义十分突出。本文所说的经济民族主义是民族国家框架下经济领域的民族主义,既指一种最优先考虑民族国家建设的理论学  相似文献   

13.
文化民族主义是一个长期被贬义使用的概念 ,被等同于文化保守主义或排外主义。到底该如何评价文化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 ,文化民族主义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本文在探究文化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以及中国近代的文化民族主义的表现后 ,认为文化民族主义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它首先是一种文化保全主义 ,在历史上具有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革命导师列宁曾经指出:"抽象地提出一般民族主义问题是极不恰当的。必须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把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据此原理,结合当今情况,我们还必须把不同历史阶段、特别是历代剥削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以克服在这个问题上的"左"倾错误,使民  相似文献   

15.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Benedict Anderson,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London:Verso,1983)与已故英国社会人类学家盖尔纳所写的《民族与民族主义》是目前学界公认的有关民族主义研究的经典之作,2003年这本书终于有了中文译本(《想象的共同体》,吴叡人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版),为我们对民族主义的研究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遵循自由主义的逻辑,提出了"后民族结构"、"世界主义民主"等现代国家构建和运行的理想型模型;而后发国家回应全球化的举措则表现为新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努力提升国内实力的现实主义态度。这两方面存在的张力和理论上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现代国家构建。  相似文献   

17.
格林菲尔德在<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中认为,现代世界历史中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直接动因或原因(而不仅仅是条件)是民族主义.本文认为,现代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推翻王朝国家而建立民族国家的政治理念,对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二重性.而现代民族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影响同样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因此,人们不仅要支持进步的民族主义,而且要反对反动的民族主义,才能有利于现代世界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赵灵敏 《南风窗》2008,(1):96-96
2000年以来,崛起和盛世的民族主义热情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话语。但在"崛起"和"大国"的问题上,人们之间是有分歧的,一些人根本不承认中国在崛起,因为国内的问题堆积如山,很多人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另一些人则欢呼雀跃,声称中国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指日可待,要建立"中国治下的和平"。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现  相似文献   

19.
正一、现代民族主义的概念杨钪森(以下简称"杨"):民族主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请问您如何从理论上界定"民族主义"的概念及其研究范畴?王联(以下简称"王"):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在《国际政治研究》的平台上分享我对世界民族主义研究的认识。民族主义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正如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厄内斯特·盖尔纳(Ernest Gellner)所说:"民族主义是只大象,  相似文献   

20.
在亚非拉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政党是主要的政治力量.民族主义政党晚于西方资本主义政党的产生和发展,大多以民族主义为旗帜,以寻求民族独立解放、民族发展富强为宗旨目标.民族主义政党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轨迹与西方国家近现代政党有很大不同,即使在民族主义政党之间,意识形态和政策主张也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