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会瞭望     
《海内与海外》2013,(2):80-80
旨在为台湾中小企业来大陆投资发展提供协助和服务的台湾侨商联合会于1月22日晚在台北举行成立大会。中国侨联主席林军为该会成立发了贺电。林军在贺电中表示,两会今后共同致力于推动海峡两岸侨界交流和经贸往来,进一步加深互信,深化共识,增进友谊,携手为实现海峡两岸的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一衣带水、血脉相连。百年前曾在台湾高雄任知县的中原人曹谨 ,因其勤政爱民 ,至今仍被台湾人民深深地怀念着。在李登辉大搞“台独”的今天 ,台湾百姓自发来到曹谨故里 ,寻拜曹知县的墓地———台胞求助大陆急寻希望回归 ,盼望团圆。正当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声讨李登辉妄图分裂祖国的“两国论”和“特殊两国论”之时 ,1999年8月4日 ,台湾高雄县观光协会名誉理事长林运臣、理事长黄承城、总干事郑温乾等急电河南省旅游局 :高雄县(清朝时称凤山县)清道光年代知县曹谨(道光十七年至二十二年 ,即公元1837年至1842年)在任期内政绩…  相似文献   

3.
年届九旬的台湾模范老人高向荣先生,既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又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著名社会活动家。他善于著书立说,并精于出版发行,在社会交往及促进两岸交流方面也多有建树,留下一串串极为动人的故事,在海峡两岸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4.
1998年1月,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应台湾统合研究会会长龚鹏程教授的邀请访问台湾.我随团出访,先后到台北、嘉义、高雄等地,访问了“中央研究院”、佛光大学、中正大学、中山大学等研究单位和大专院校,同一些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作为东南亚研究人员,我深感台湾的东南亚研究值得重视.长期以来,东南亚研究在台湾一直是较为冷清的.台湾学者陈国栋先生(中央研究院经济所研究员)在去年发表的《关于发展东南亚历史研究之浅见》一文中认为,台湾使用中文写作的学者在20世纪下半叶“几乎放弃了东南亚研究这个范围.”这话虽不无夸大,但也反映了近几十年来台湾东南亚研究贫乏的状况.从5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台湾从事东南亚研究的,大致上有两类人,一类是个别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他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东南亚国家的现状、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根据台湾当局最新统计,台湾高山族失业率高达7.75%,是台湾地区平均失业率的2.65倍。而据高山族反映,不是他们不想工作,而是根本没有就业机会,即使运气好找到工作,也是劳动强度大,又必须作风吹雨淋的建筑工地运送砂石砖块的重活。在台湾当局岐视性的民族政策的影响下,台湾高山族一直是“苦力”的代名词。台湾光复后,台湾社会历经五十余年的变迁,但高山族仍然处于社会的边缘,被压在社会的最低层,且一代又一代在延续着,是台湾社会公认的“弱势族群”。他们主要从事汉人一般不愿从事的脏、累和高危职业或低贱的职业,男子一般多从…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印在汽车领域进行合作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戴江涛 《南亚研究季刊》2004,80(3):95-100,115
中印两国要进行全面合作 ,必须找到突破口 ,没有突破口再大的政治努力也仅仅是一种口号而已。中印合作的突破口应该是那些两国面临着相似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在此领域两国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合作 ,以求共同繁荣 ,汽车工业就是这样的领域。两国的汽车工业存在许多相似性 ,如国外厂商的激烈竞争、缺乏规模经济、缺乏核心技术等。因此 ,两国可以考虑通过共同研发、相互贸易、相互投资等方式的合作实现汽车工业的振兴 ,并以此推动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ECFA开启两岸经贸关系的新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有利于推动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台湾在贸易中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ECFA是一个纯经济议题,与政治无关;它有助于台湾摆脱在亚太经济合作中的边缘化处境,有助于探索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相衔接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国务院出台35条政策支持东北振兴的重要时刻,来自海峡两岸的各界人士齐聚辽宁锦州,出席“第十三届辽宁台湾周”开幕仪式。在这个被誉为锦绣之州的滨海城市,两岸人士共同畅谈发展愿景,营造“一家亲”浓厚氛围,丰富“交流、合作、友谊”平台,共觅辽宁台湾经贸合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马英九政府对海峡两岸政策的调整,促成了台海局势由紧张对峙到逐步缓和。台海局势缓和不仅缓解了台湾岛内及国际反华分裂势力蓄意利用"台湾牌"造成的东北亚地区紧张形势;而且为海峡两岸与东北亚地区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契机。实践证明:由于台湾地缘具有的重要性,台海局势缓和是直接关系到海峡两岸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月3—7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率海协会协商代表团访问台湾,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四项协议。  相似文献   

11.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结束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和通商,以便双方同胞的接触和交往,促进海峡两岸的共同发展与和平统一。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谈话,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点方针,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3年,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海峡两岸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实现祖国统一的设想。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欢欣鼓舞,希望台湾当局迅速作出反应,尽早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振兴中华。蒋经国意识到“时代在变,环…  相似文献   

12.
5月2 5日,南非人文科学研究院(HSRC)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并与中方学者就有关感兴趣的问题举行了座谈。与会的还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学者。来访的南非学者分别向中方学者介绍了各自从事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包括南非城乡发展的结合问题、南非农业发展问题、全球化给南非带来的挑战、艾滋病的灾难性影响、就业与经济政策、政府改革、政府行为以及研究方法等。南非学者指出,运用量化模式研究对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促进研究的深入是很有益的,他们在努力进行这样的研究,希望中南学者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美相互依赖的加深,美国一些前政府官员和学者开始提出重新思考美国对台政策问题。他们认为,需要在中美关系中拆除台湾问题这个引线,《与台湾关系法》已经过时,美国售台武器的做法需要调整。他们的意见本身五花八门,在美国仍然属于少数派。主流派的意见是主张维持现行的美国对台政策。保守派则把"中国威胁论"与美国对台政策结合起来,强调台湾对美国的战略价值。这种争论还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广西工业发展及对东盟贸易投资现状、台湾对东盟经贸发展现状和东盟工业发展及贸易进出口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广西与台湾工业合作共同开拓东盟市场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面向东盟市场的桂台工业合作对接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5.
中关建交后,美国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竭力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寻求平衡,形成了所谓“双轨政策”。依照常理,美国与中国建交后,应该遵守承诺与中国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但美国仍然与台湾在实际上藕断丝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自认为在台湾有着无法放弃的“特殊利益”。从对华战略而言,美国力图通过一个精心策划的平衡的“双轨道”政策以保护它在中国与台湾的利益。其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而牵制中国,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但是这种“双轨”政策的两面性,决定了其必然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可能承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在台海问题上,美国政策是一个关键因素.它的政策底线是台湾问题必须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和平解决,对统"独"结果持开放态度.其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思路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即中美关系状况和两岸关系状况.  相似文献   

17.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后,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资料信息泛滥成灾已成为学者和研究人员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亦成为资料信息处理工作的最大挑战。对浩若烟海的资料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取“干货”,是一项非常费时而又费力的工作。因此,近些年来国外发达国家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开始越来越多地聘用研究助理,协助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鉴于实际国情,我国学者和高级研究人员配备研究助理的寥寥无几,因而绝大多数学者和研究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搜集、整理所需资料。 新年伊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尤其设想为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人员尽点绵薄之力,《国际资料信息》自2003年第一期起将尝试一个新的栏目,即不定期地刊登近期有助于研究某个地区、某个领域或某个课题的重要信息资料。本栏目的坚实后盾,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大批具有高水平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他们日日观察着世界风云之变幻,天天对最新的国际资料进行分类处理。《国际资料信息》将根据读者的需求,聘任他们从大量的资料信息中筛选出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同时注明详尽的资料来源及基本背景情况,并对其价值做些简单点评,以便于读者据此找到所需的第一手材料。如读者需要本栏目所提到的文选资料,本刊将进一步提供服  相似文献   

18.
加强广西与台湾农业合作,联手开拓东盟市场是台湾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目前两岸农产品贸易量偏小,投资环境还不宽松,合作领域偏窄。亟需进一步深化合作机制,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拓宽合作领域,加快农产品贸易合作和农业投资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9.
不经意间开启两岸农业合作先声 1985年,一位名叫邱伏对的台胞驾渔船到福建漳浦做小额贸易。他顺道考察了当地海岸滩涂后,突发奇想,同年10月,他在当地注册成立了一家水产养殖公司。此举被始终密切关注海峡两岸农业领域交往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者称为两岸农业合作先声。  相似文献   

20.
8月初的五羊城,正是骄阳酷暑时分。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与广东华侨历史学会联手主办的海峡两岸“华侨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就在市中心珠江之滨的华厦大酒店内徐徐拉开了帷幕。时值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海峡两岸关系骤然紧张。但政治变幻与学术氛围似乎两不相扰,会议不仅如期举行,而且获得圆满成功,大大出乎举办者的预料。两岸侨界学人的盛会出席此次会议的,主要是来自海峡两岸侨界、华侨学术界的人士,共有71人,其中大陆49人,台湾19人,另有新加坡2人,香港1人;提交论文42篇,其中大陆27篇,台湾15篇。中国侨联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