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珍海  张丽萍 《传承》2010,(3):156-157
安顺被誉为"蜡染之乡",由于传统的熏染,安顺苗族妇女从小就耳濡目染,向长辈学习画蜡染色的技艺,其蜡染织品既有较高的物质文化价值,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精神文化底蕴,同时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苗族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安顺被誉为"蜡染之乡",由于传统的熏染,安顺苗族妇女从小就耳濡目染,向长辈学习画蜡染色的技艺,其蜡染织品既有较高的物质文化价值,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辛南神文化底蕴,同时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苗族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人大论坛》2013,(4):40-41
苗族姑娘蔡群今年33岁,是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在自己的老家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经营着一家苗族蜡染刺绣公司。  相似文献   

4.
提起云南的苗族,自然会想到那色彩斑斓、史诗般的妇女服饰,那蜡染的麻布挑花百褶裙,那精湛娴熟的麻纺工艺以及勤劳智慧的苗家妇女。在冬季农闲时,只要你步入苗家山寨,你就会被房前屋后栏杆栅栏上晾晒着的一个个圆形、半圆形的漂亮蜡染挑花百褶裙深深吸引住:在院坝内的妇女们,有的蹬着纺车纺麻;有的坐在织机上织布;有的摆开十字理线架牵线绕麻;还有的围坐在一起,绩麻的绩麻、点蜡的点蜡、挑花的挑花……一派繁忙的景象。苗族妇女的百褶裙可以说是苗族的标志,苗族妇女喜欢把百褶裙晾晒在自家的房前屋后。但有时在房前屋后、猪圈和牛圈的围栏上…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20)
正9月29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我的民俗相册——两岸青年走进贵州"活动在凯里拉开帷幕。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8所高校的共27名大陆、台湾、香港学生走进贵州凯里极具苗族特色的苗妹非遗博物馆和西江千户苗寨,开启了为期5天的民俗文化探索之旅。依托黔东南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底蕴,创造性的将博物馆的收藏展示与苗族非遗技艺传承相结合,苗妹非遗博物馆由  相似文献   

6.
隐藏在清水江边密林中的文斗苗寨被誉为苗族环保第一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苗寨”。它是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人说它是“苗族文化艺术馆”,也有人说它是“研究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7.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距离县城36公里,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公里。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共有一千二百多户,五千多村民。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8.
熊丽芬 《今日民族》2004,(12):41-42
提起云南的苗族,自然会想到那色彩斑斓、史诗般的妇女服饰,那蜡染的麻布挑花百褶裙,那精湛娴熟的麻纺工艺以及勤劳智慧的苗家妇女。在冬季农闲时,只要你步入苗家山寨,你就会被房前屋后栏杆栅栏上晾晒着的一个个圆形、半圆形的漂亮蜡染挑花百褶裙深深吸引住:在院坝内的妇女们,有的蹬着纺车纺麻;有的坐在织机上织布;有的摆开十字理线架牵线绕麻;  相似文献   

9.
苗族素以服饰的多样性而闻名,仅女装款式就有百种之多,在国内少数民族实属罕见。杜甫就曾用"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诗句,描写苗族服饰的丰富多彩。贵州省有"苗族的大本营"之称,境内的苗族对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质地各有所好,空申、空烈苗寨的短裙苗是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支。空申、空烈苗寨位于距贵州省省会贵阳市400多公里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四季常青,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寨子里女性头戴用自制的青云布折成的一个"人"字形的尖角雨帽,上身穿斜襟短衫.下身籽仅七5寸卜的口梢…  相似文献   

10.
重要更正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巍峨的雷公山脊梁上,距贵阳不到三百公里,离凯里仅数十公里,集苗族风物和苗岭风光于一处的胜景。西江的民族建筑则冠苗寨之首,誉五洲之最。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特殊魅力,深深的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我尤喜西江的建筑,它向我们展现出的多种美感。  相似文献   

11.
芦笙是苗族人民特别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在苗族地区广泛流传.芦笙承载着苗族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苗族文化的象征.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芦笙的需求越来越少,芦笙制作技艺濒临失传,亟待保护和传承.对国内享有盛誉的芦笙制作村--雷山县丹江镇排卡村展开实地考察,研究芦笙的文化内涵和制作技艺,提出芦笙制作技艺保护和传承的可行路径,为有效地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制作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370篇关于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体验有价值的评论文本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苗寨文化感知比较明显,在评语中持肯定的态度,主要由苗寨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礼节文化、节庆文化等特色文化吸引物激发产生。但苗寨旅游开发中商业化程度严重,影响到苗族文化本真性的体验。根据游客文化感知特点,以苗寨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苗寨旅游经济水平,提出从重新制定旅游规划、苗民危机意识教育、基层政府政绩考核、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打造休闲度假苗寨、合理规划旅游地产开发几个方面构建苗寨旅游扶贫模式,推动苗寨旅游扶贫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8月9日,农历七月十四,地处黔桂边界的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乡甲朵村高埂苗寨举办“闹鱼节”。来自贵州从江县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七邻八乡的数百名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欢聚一堂,参加吹笙踩堂、浑水摸鱼、抢鱼等活动,欢度节目,预祝丰收。图为甲朵村高埂苗寨,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在举行闹鱼仪式。  相似文献   

14.
西江,素有“天然民族风情博物馆”之称,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最大的苗寨,据统计,1987年共有1107户,5862人,是有名的千家苗寨。 1988年7月,我们师生一行6人到西江从事社会调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诸如社会结构、人民风习、文化心态……,构成了苗族社会的一个缩影。现拟就此探究一下西江苗族自身的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由此而产生的西江人面临的扶择的问题,也许对西江甚至对整个苗族今后的宏观发展将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巴江平坡苗族同胞在沿袭传承蜡染、刺绣的基础上进行的农民画创作,作品富于装饰性,具有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色彩,于稚拙中透出灵秀,于质朴中表现出热情奔放的审美效果;因其历史悠久、色彩绚丽、想象大胆、造型夸张。在数百人的绘画队伍中,有不识字老妇,也有教师、学生,多为女性,最大的九十多岁,小的七八岁。这些苗族同胞一手拿锄头、镰刀,一  相似文献   

16.
都匀     
《小康》2020,(12)
正(图1)苗家喜事格多苗寨作为"黔南最美苗族旅游苗寨"建设示范点,距都匀市中心区36公里。结婚是这里年轻人的大日子,场面极具民族特色。娶亲队伍扛着满载着祝福的嫁妆"服装锦被,箱柜家当,鸡鸭飞禽,献礼生猪",走过女方生活的天地,一路肩扛担挑走到男方家中。新郎则接过新娘家的伞,罩着新娘,相扶相生,帮助新娘融入自己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17.
夜访苗寨     
司机好似在追赶西边的太阳,加大油门驶向苗岭雷公山。“好了,今晚我们可以住进这个苗寨了。”当翻过一个高高的山岭后,司机才松了一口气露出微笑。眼前出现了一片迷人的田园风光,一群苗家独特的青瓦黄木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依山而建,其中间植着许多翠竹和枫树。山寨的四周是金色的稻谷梯田。寨前有一条弯弯的清溪。这就是贵州省东部苗族发源地之一的西江苗寨,也是国内  相似文献   

18.
在雷山苗族妇女服装中,有普通服、刺绣桃花服、银饰服、蜡染服等几种,而“银饰服装”是苗族妇女最重要的盛装,也是苗家姑娘婚配的重要嫁装,谁家的银饰多,就显得谁家最富贵。银饰盛装的特点是色彩斑斓,银光闪闪,灿烂夺目。每当逢年过节或婚嫁时,姑娘们头顶插上银角,身穿着佩戴各式各样的银片及银铃的服饰,在行走或跳芦笙或踩铜舞时,银铃叮噹作响,声音清脆悦耳,显出一片欢乐的景象。  相似文献   

19.
熊元正 《今日民族》2003,(10):41-46
苗族有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等精湛的工艺,因此苗族的服饰绚丽多彩。 苗族发祥于长江流域的古云梦泽地区,然后自西南方向迁徙,湘西、黔南、桂北、滇东是苗族主要分布地区。苗族大分散小聚居于高山地带,因此支系繁多,语言、生活起居习惯、饮食、服饰、风俗彼此间都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20.
张睿 《今日民族》2006,(1):F0003-F0003
适逢新年,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五松包苗族村的苗族小伙韩庭珠正张罗着迎娶新娘,家人为他俩操办了一个地道的苗家婚礼。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远在贵阳、昭通等地的亲戚们也远道前来,还带来了精彩的苗家歌舞节目,热闹的婚典整整延续了两天。我应邀参加了这个婚礼,大碗喝着醇美的喜酒,大口品着丰盛菜肴,看着欢快的表演,赏着艳丽的苗家盛装……心中涌现阵阵感慨;感慨苗家人生活水平在明显提高,感慨苗家人精神生活如此丰富,感慨苗家人浪漫、朴实的生活态度及和谐、超然的生活状态……苗寨新年喜迎新人@张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