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我国加大对酒后驾驶的惩处力度,“酒后代驾”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代驾过程中,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出了交通事故,谁来承担责任的问题。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建议对酒后代驾问题进行立法,而笔者认为,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已足以解决代驾过程中遇到的纠纷。  相似文献   

2.
张可飞 《法制与社会》2011,(20):295-295
醉驾入刑,这一法规让平时喜欢贪恋杯中之物的司机们不寒而粟。此时,酒后代驾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酒后代驾服务为会饮酒的有车族朋友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空间,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但相应的监管问题也紧跟而来。本文将对酒后签订的代驾合同究竟其效力如何认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酒驾入刑法规的施行与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催生了酒后代驾这一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代驾者与车主之间往往会存在众多的法律纠纷,而我国法律对此行业规范处于空缺状态。文章通过对代驾者责任分析,提出完善代驾行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谭丽 《法制与社会》2014,(11):284-285
所谓酒后代驾,是指由非车主本人驾驶机动车所有人的车辆,将饮酒后的车主连人带车送达目的地的法律行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数量大幅增加。而驾驶员们的素质并没有得到普遍提高,侥幸心理的存在和法制观念的淡薄导致了醉酒驾车事故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后,将醉酒驾车入刑,使醉酒者投鼠忌器,也为酒后代驾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由于目前我国对于代驾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行业内部缺乏统一的服务规范和监管措施,导致一旦发生事故之后往往因责任划分不明,给各方当事人造成诸多困扰。为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从酒后代驾合同性质及效力入手,分析代驾法律行为的属性及特征,进一步阐述代驾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则问题,从而辨明各方主体的法律责任形式,以确保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对酒后代驾行业今后在我国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合同性质的重要性,究其因主要是合同性质不同,它的法律性质和诉讼结果就有天壤之别。本文指出区分代驾合同性质最主要意义在于法律责任承担主体的明确,对于客户和代驾者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魏兰柱 《中国律师》2012,(11):63-65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列为"危险驾驶罪"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酒驾、醉驾处罚力度的提高,"代驾"行业高调出现,本文就"代驾"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作一探讨。一、代驾的概念"代驾"非法律术语,应包含四种情形:一是本人因故无法驾驶车辆,找他人代驾;二是本人直接联系提供代驾的个人提供代驾服务;三是由本人就餐的酒店(免费或收费)提供代驾服务;四是本人因酒后或醉酒不能驾驶,由代驾公司提供代驾服务,驾驶本人使用的车辆,将本人连  相似文献   

7.
代驾,即在车主不方便或者不能自己驾驶车辆的情况下,由专业人士代替车主来驾驶车辆。我国的代驾行业起步于北京一家名为奔奥安达的代驾公司,该公司于2003年11月注册成立,并于2004年年初开展业务,这是北京市也是全国首家专业的代驾公司。随后,在一些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兼有代驾服务业务的汽车服务公司。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酒后驾车交通事故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特征。方法1999-2003年成都地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542例组成病例组,另从同期发生的75324例交通事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l%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73l例组成对照组。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酒后驾车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危险度是非酒后驾车的1.72倍,两类事故的24小时分布基本呈相反趋势,酒后驾车非职业驾驶员和非驾驶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P<0.001).酒后驾车造成车辆的损害程度强于非酒后驾车,两类事故机动车的出行目的亦明显不同。结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较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后果严重,酒后驾车交通事故有不同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9.
酒后驾车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已成为社会的一颗毒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声讨。如何治理酒后驾车,杜绝因此而引起的交通事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来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结果表明,道路交通事故比空难、海难事故严重得多,造成的死亡人数甚于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国GDP的1%至3%。为此,各国政府无不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作为重要的执政目标。酒后开车和醉酒开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在整个道路交通事故中占有一定比例,各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酒后驾车道路交通事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酒后驾车交通事故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特征。方法1999~2003年成都地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542例组成病例组,另从同期发生的75324例交通事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1%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731例组成对照组。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酒后驾车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危险度是非酒后驾车的1.72倍,两类事故的24小时分布基本呈相反趋势,酒后驾车非职业驾驶员和非驾驶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P<0.001),酒后驾车造成车辆的损害程度强于非酒后驾车,两类事故机动车的出行目的亦明显不同。结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较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后果严重,酒后驾车交通事故有不同于非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案情 张某系某镇工商所所长,是单位车辆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一天,因该工商所驾驶员请假,张某便派没有驾照的该所职工李某驾车到甲地检查工作。检查工作后,李某又开车载着检查人自到乙地吃饭。由于酒后驾驶,李某在二级公路上发生车祸,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4人轻伤的重大交通事故。李某因无证驾车酿成重大交通事故,被公安机关以涉嫌交通肇事罪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13.
素心 《法制与社会》2011,(13):34-36
在我国“醉驾入刑”新刑律施行不久后的2011年5月中旬,一起明星醉驾事件惊爆了世人的眼球:5月9日晚,已加入美国籍的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在晚餐中喝醉酒以后,未及等人代驾便自己开车上路,结果在北京东直门外大街撞上一辆出租车并造成4车追尾、多人受伤的严重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4.
陈英凤 《检察风云》2010,(18):62-63
近年来,一起起血淋淋的交通事故惨案,引发人们对酒后驾车、飙车的空前关注。为此,2009年8月以来.我国掀起了一场猛烈的治酒驾风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震慑了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然而,仍有不少人漠视法律规定,顶风作案。  相似文献   

15.
从严罚酒驾     
谢静 《江淮法治》2012,(1):50-51
酒驾是一个说了很多年的话题,尤其是当前有私车的人越来越多,出行都开车,遇到了应酬,难免会喝几杯.酒后人容易兴奋,比较冲动,加上侥幸心理,有的人就会酒后驾车.往往发生恶性交通事故.给亲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成都地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酒后驾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成都市交通事故档案资料,酒后驾车组为病例组,非酒后驾车组为对照组,对其驾驶员性别、年龄、交通方式、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特点及损害后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酒后驾车交通事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4:00-8:00及20:00-01:00,一年中1月、2月酒后驾驶交通事故较其他月份高;发生单车事故、碰撞固定物、追尾、翻车事故及发生事故后逃逸病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他人及驾驶员本人造成的伤害病理组均明显较对照组严重。结论酒后驾驶对社会的危害性很大,应针对其流行病学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酒后驾驶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11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规定酒驾入刑和公安部惩治酒后驾车新规定的出台,酒后代驾这个新兴行业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其中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比如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也没有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故当纠纷发生时也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和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这导致了纠纷频频、归责难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无疑都成为阻碍这一行业发展的种种因素。因此,解决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时年44岁的北京人吴汉,是一名代驾员。2011年1月24日,因涉嫌盗窃罪,他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一名代驾员的冒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假牌假证、酒后驾驶、超速驾驶、超员超载、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多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为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颖 《法制与社会》2011,(14):88-89
酒后驾驶几乎从汽车发明以来就相伴左右,由其引发的交通事故每年都夺走很多人的生命,2009年这个问题再一次被国人所关注,随着一起起恶性事件的发生,人们对酒后驾驶的关注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伟铭一案一审死刑判决的出现。更是在全社会范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将通过对以酒后驾驶有关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比较,阐述了对于酒后驾驶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