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美丽印象:率真浪漫自然拥有孩童般明净的心田我的美丽人生很喜欢那段日子,虽然只有2个月——只是为了追逐爱情,彻底放下一切商务,带女儿随老公赴意大利。每天坐在海边的长椅上,看天看海看书,看潮起潮落,看云舒云  相似文献   

2.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中,主人公霍尔顿时不时地会提到他喜欢看什么书,不喜欢看哪些书。这个常被称为"不适应环境的主人公"、"敏感的局外人"的青少年,对于书籍有着他自己的一套评判标准。本文试分析霍尔顿所罗列出的一份看似松散、毫无关联的书单,探寻这些书中的主人公的内在联系,以及为何霍尔顿会对他们青睐有加,从中归纳出霍尔顿的一些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春 《江淮法治》2008,(12):60-60
我不喜欢上网,但是,5月12日14:28分开始。在办公室.工作之余.我就一直泡在网上看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没有新的消息,就一遍又一篇看那些看过的.被突如其来的灾难震惊,也被生命的顽强感动;我不喜欢看电视,但是.5月12日14:28分开始。在家里,我守着电视从入夜直到新一天的凌晨,中央台,四川台。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读书,每每遇到好书,总是看后收藏起来。过段时间后.又喜欢在闲暇的时候,在自己收藏起来的所谓好书中淘书看,其乐无穷也,从中能感  相似文献   

5.
目前美国警察抓违章已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一辆汽车开过去,如果声音、灯光有一点儿不对,他们会立即伸手拦下或鸣笛冲上去。非常时期,警察特别不喜欢贴上遮光膜的玻璃。如果警察让你把车停在路边时,最好赶紧把车窗摇下。试想,当警察俯下身来想看个究竟时,车窗上如果只能看见自己的大头像,他能有好心情吗?  相似文献   

6.
幽默     
《政府法制》2014,(18):33-33
太喜欢 男友:“我送你的生日礼物喜欢不?”女友:“嗯,可好看了,贼喜欢!”男友:“真的吗,那咋不见你带在身边呢?”女友:“刚刚不是告诉你了吗?贼喜欢,被偷了。”  相似文献   

7.
臧华 《江淮法治》2010,(20):21-21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做到“知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一、前言警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就是现场抓捕坏人。犯罪发生的那一刻,秒表就开始滴答作响,每过一分钟,嫌疑人就会离现场越远。逃跑途中罪犯更是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我比较喜欢追捕。这是一场奇怪的比赛,你看不见对手,但你知道他在和你对抗。20多年的警务工作,我总结出一些经验。在特定案件中,嫌疑人逃窜,喜欢跳过围栏。跳围栏表明他是狗急跳墙,他会选择下坡路,通常会右转,除非在街道的左侧才会左转,因为他想尽快逃离警察的视线。如果可以的话,会脱掉外衣。他会跑向熟悉的区域,更喜欢黑暗的空间。他会跑到筋疲力尽,然后躲起来。  相似文献   

9.
直接研究“中华法系”的学术专著,我见到的很少。从前见过台湾李钟声先生的《中华法系论》,又读过陈顾远先生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最近又有郝铁川兄所著的《中华法系研究》。我喜欢这个题目,喜欢看人家搞居高临下的“大制作”,因而把铁川的书从头到尾认真读了一...  相似文献   

10.
读树     
读树张文超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往事都淡漠了,唯有对树的酷爱依旧,似乎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绪。我对树的最初的感情完全出于自然,犹如海边的人喜欢海,牧区的人喜欢草,山沟沟长大的我看得最多的是树,想得最多的是树,读得最多的当然也是树。树是多姿的,田野间亭亭玉...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桩离婚案:一对夫妻结婚两年,婚后感情也不错,但两人的个性都很强,有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看电视节目不能统一。丈夫爱好体育,特别喜欢看足球赛。而妻子对体育毫无兴趣,喜欢看电视剧。而家里只有一台电视机,到底看什么呢?夫妻俩几乎每天都要争吵一番。87年10月26日晚中日足球“世纪大战”,丈夫非看不可。妻子偏不让他看,俩人先是争吵,后来就动了武。撕打之后,两人同时要求离婚。  相似文献   

12.
茅家梁 《检察风云》2011,(24):36-36
我很佩服王安石。爱屋及乌,自然也喜欢起其夫人吴氏写的诗词了。这位大家闺秀的《约诸亲游西池》写得实在“脱洒可喜”,其中有句云:“待到明年重把酒,携手。那知无雨又无风”,常为后人传诵。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买画     
于俊道 《政府法制》2014,(26):59-59
张之洞虽是晚清名臣,但长相确实不敢恭维,而且瘦弱矮小,怎么看都没有官样儿。 他刚接任湖广总督时,当地的一位画家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这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个下属。画作完成后,画家公然把它挂在自己的画展上,以此聚敛人气。其他官员和百姓们听说后,纷纷赶来看画展,想一睹张之洞的“芳容”。这幅画极尽诙谐幽默之能事,将本来就长得寒碜的张之洞丑化得惨不忍睹,让人看后哑然失笑。不喜欢张之洞的人因此幸灾乐祸。  相似文献   

14.
元號 《检察风云》2010,(8):78-79
记得在好几年前,我在上海.老城隍庙的一家有古玩店铺。见一位顾客在问店主,有没有新到货的宋代瓷器。店主拿出几件(在我看来应该是仿品),他看了都不满意。在交谈时,他眉飞色舞地说,他就是喜欢宋代瓷器,  相似文献   

15.
名气和名望     
江曾培 《检察风云》2010,(12):30-30
《论语》有云:“子路有闻,朱之能行,唯恐有闻。”传统的解释是:子路听到一个道理,如果没能实行,就生怕听到另一个道理。从字句上看,这样的解释是通的。它表现了子路的一种”履践”精神,听到就要做到,否则,宁愿不再去听了。  相似文献   

16.
最近,儿子特别喜欢看名人传记,国内的、国外的,没事的时候,总喜炊翻翻.不过,时间一长,就不愿意看了,他说原来名人的成功,都是贵人相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奉承     
人大多喜欢听好话,也就是喜欢别人奉承。我结婚的时候,大号对联写得非常动听,我看后很是高兴。这是因为、那对联对我是说的奉承话。上联是:周游列国名扬四海;下联是:捷报频传誉播九洲。简直奉承得不着边际,看了当然昏昏然。其实,我乃一介足不出户的文弱书生。“周游列国”从何说起?“名扬四海”更谈不上了。尽管写了几篇狗屁文章,但发表的甚少,所以知我名者一定不多。况且自认为有几分迂腐之气,脑子不容易转过弯来,怎么可能“名扬四海”“誉播九洲”呢?细想来十分名不符实,真让人觉得有几分羞愧和荒唐。我明知结婚对联是一种…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高清监控时代的大潮,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海量视频数据,监控应用对存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存储也将成高清存储新方向。各厂商也是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干一场,监控存储市场的竞争将会白热化。  相似文献   

19.
客套惹麻烦     
刘永加 《政府法制》2014,(35):32-32
中国是礼仪之邦,国人历来讲究谦虚,在待人接物之时喜欢说些客套话,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招待不周,敬请原谅”、“条件简陋,多多包涵”等等。殊不知,客套有时也会惹麻烦。  相似文献   

20.
《无极》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一部高投入、大制作的影片.刚刚在北京上映。因香港《明报周刊》刊登文章称《无极》无缘康城影展是因为评委不喜欢影片内容,中影集团遂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香港《明报周刊》告上法庭。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明报杂志有限公司30日内就《明报周刊》第1902期刊登的《评审看罢不喜欢〈无极〉无缘参展康城》一文严重失实的内容,在《北京青年报》上向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二十一世纪盛凯影视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公开赔礼道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