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与发展既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契机。上海自贸区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海关保护、定牌加工、知识产权执法等方面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创新。2013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批准成立。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上海自贸区也是我国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的重要试点。合理且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上海自贸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上海自贸区的发展过程中,关于  相似文献   

2.
吕斌 《法人》2014,(7):21-22
正对于全国各地兴起的自贸区热潮,赵晓雷认为是一种盲目的行为,很多地方根本没有弄明白自贸区的含义。在他看来,改革的途径多种多样,自贸区涵盖了很多积极因素,即使不成立自贸区,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自6月初自贸区申报被中央暂停以来,有关自贸区的消息就一直牵动着外界的眼球。作为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与自贸区相关的政策与实践,并亲自参与了多个省份的自贸区申报规划。  相似文献   

3.
彭飞 《法人》2014,(11):56-57
正值此自贸区一周岁之际,政府许诺的利好政策是否都已兑现?投资者是否获得预期收益?接下来自贸区是否会继续开放市场?目前仍旧处于观望状态的企业当退当进?2014年9月29日,距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整整一年时间。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初,经由政府广泛宣传和媒体轮番报道,各路掘金者如过江之鲫,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4.
吕斌 《法人》2014,(7):16-20
正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勾起了其他省市的"自贸区幻想"。然而,这种幻想似乎仍停留在当前中国遍地开花的"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上。如何避免走同质化、低效率、产业优势无从建立的"开发区老路",无疑是自贸区首要逾越的难题。下一步怎么办?中国需要怎样的自贸区?成为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到业界都在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5.
徐美芳 《检察风云》2014,(21):38-38
9月12日,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周年之际、上海WTO事务中心共同主办的“开放战略升级与贸易便利化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举行。与会者围绕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意义、服务业开放、贸易便利化下的金融服务变革、政府监管机构改革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自贸区今后的运行以及中国贸易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上海设立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拉开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序幕。国务院2013年9月27日公布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指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是为了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途径。是国家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7.
张磊 《新法规月刊》2014,(1):104-110
积极摸索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是上海自贸区的改革重点。负面清单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完善的外商认定标准。这实际上就是公司国籍制度。目前,我国公司国籍制度总体上采取绝对的成立地标准。这既不符合当今时代的潮流,也不能满足的现实需求,尤其是无法帮助《负面清单》有效预防和制止外国的规避和渗透行为。因此,全国人大可以考虑在必要的时候授权上海自贸区暂停实施《公司法》第192条。上海自贸区可以在此基础上摸索和积累对传统标准进行改良的成功经验。我国可以将该经验应用于国内立法与相关国际条约的调整中,并循序渐进地建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国籍制度。  相似文献   

8.
据宁波市两级法院统计,在房产纠纷案件中,因登记所有权人与实际所有权人不一致,共有人提出异议而导致纠纷的案件的比例,从2009年的28.57%上升到今年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前房产纠纷行政与民事诉讼交叉案件的审判存在很大缺陷,不仅诉讼时间冗长,且难以正确处理二者之间关系,不能有效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应当在《物权法》立法精神和原则的指导下,以行政与民事程序"二审合一"审判模式一并审理解决行政与民事关联诉讼的难题,重构房产纠纷行政与民事交叉诉讼的审判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贸区试验成败的关键是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如何防范和控制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所带来的风险。为应对自贸区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与自贸区相关的研究机构已经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智库建设契合了这一发展趋势。对于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等而言,自贸区研究是智库建设的最佳切入点,可以事半功倍。但自贸区的智库建设必须精心策划。为此,通过对自贸区的目标、理念以及相关研究资源重组的可能性进行考察。自贸区智库研究的基本定位是根据上海自贸区以及中国制度创新的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扎实的学术研究和实证分析,在整合相关研究机构原有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聚焦社会科学的“巴尔德象限”,即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在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上海自贸区从法律法规到具体制度及司法保护,都呈现出最强的制度改革创新的态势,实现了“自贸试验区肩负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从知识产权的视角,让我们来梳理一下2014年上海自贸区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的改革和探索情况.  相似文献   

12.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在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上海自贸区从法律法规到具体制度及司法保护,都呈现出最强的制度改革创新的态势,实现了“自贸试验区肩负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从知识产权的视角,让我们来梳理一下2014年上海自贸区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的改革和探索情况。法治国家,依法而行。对于上海自贸区而言,作为一国在本国境内自主设立的,实施比国内其他区域更为优惠的经济贸易政策和更为便利的海关制度的区域,其与中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起历经反反复复,曲曲折折,诉讼十一载仍未完全了结的既普普通通又颇有影响的房产纠纷案件。  相似文献   

14.
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摸着石头走完浅滩之后,开始向深水区挺近之前的一次热身.回眸上海自贸区成立三周年,对其改革成效进行梳理,既要关注其自身发展状况,也要考量其在现有框架下能否将改革经验合理转化与积极推广.上海自贸区这三年的变化日新月异,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基本能够坚持按照既定目标先行先试,在行政、金融、海关等诸多领域持续推出创新举措,并将大量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挑战的重要举措,是以区域法制现代化推动法制变革的又一创举,将为中国建立区域经济法制监管新模式提供思路。上海自贸区在区域法制现代化的建设中,应理顺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的关系,厘清投资自由化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处理好放松金融管制与加强风险防范间的关系。展望上海自贸区区域法制现代化,其管理体制、海关监管和优惠政策应为未来立法的重点内容,而风险防范和争端解决则是司法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6.
蒋琪 《中国律师》2013,(12):80-81
最近,上海自贸区研究很热门,笔者作为从事外贸法律实务长达17年的律师.通过外贸律师的视角去看自贸区,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三份遗嘱引来一场官司 王忠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绞尽脑汁立下的三份遗嘱却给儿女们带来了一场房产纠纷.  相似文献   

18.
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决定在上海自贸区“暂停法律实施”的方式存在合法性质疑。从授权主体看,全国人大常委会既没有该项授权的法律依据;同时,自身已有的立法权限,也不具备“暂停法律实施”的解释空间。从被授权主体看,国务院能否在法律已经制定的前提下,创设属于“法律保留事项”的权限,存在疑问;从上海自贸区批准成立主体的角度看,也缺乏创设针对特定区域就现行法律“豁免适用”的正当性依据。在国务院与上海自贸区之间的次级授权关系看,“暂停法律实施”的预设触及禁止性规范,存在行政僭越法律的风险;现行“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也显见在决定主体、排除事项和程度上的不确定性。从变法模式角度思考,未来自贸区的合法性基础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加快,作为自贸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也在飞速发展。据了解,目前中国和东盟多国正在努力打造南新经济带,使南新走廊真正成为自贸区的重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20.
《法人》2014,(2):8-8
新华人寿保险公司1月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总裁、首席运营宫何志光因个人原因离开新华保险公司,结束自己在公司近四年的履职历程。有消息称,何志光下一步可能前往上海自贸区,负责自贸区内某个金融机构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