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婷 《重庆行政》2020,(1):98-101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身体力行推动保护和抢救文物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命题;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2.
论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曾梦宇  胡艳丽 《前沿》2010,(11):132-134
侗民族是我国民族人口数量居第十二位的民族,同时也是人口集聚度非常高的民族。侗族以其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民族特色、完好的生态环境,为我们保存了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发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功能,同时又在历史发展的动态中保护和传承侗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经济工作者、民族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所需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一、正确认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陛及其与中心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对先人和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心城市建设应是"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格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历史文化遗产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政绩,社会事业发展是政绩,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也是政绩。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是福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定位,但其内涵远比"经济"广泛,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  相似文献   

4.
<正>宛政[2015]4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就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  相似文献   

5.
胡英盛 《前沿》2009,(13):185-18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也是比较普遍的,甚至是空前的。本文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我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阐述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形成及其今后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徐飞 《北京观察》2014,(7):20-23
正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锣鼓巷的雨儿胡同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相似文献   

7.
《松州》2016,(3)
正在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6月11日,赤峰市文物局、红山区文物局联合在赤峰市美术馆门前举行了"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主题宣传活动,向市民介绍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以及保护和利用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号召群众以及社会各界以实际行动关心和爱护家乡历史文化遗产。在活动现场,除了市文物局和红山区文物局的工  相似文献   

8.
崔晨 《北京观察》2016,(7):12-13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北京视察时明确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相似文献   

9.
严杰 《政策瞭望》2015,(3):34-36
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对于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因此,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所承载的重要使命,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规划设计带来了新课题、拓展了新内容、提出了新要求。笔者结合工  相似文献   

10.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我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市非物质文化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严峻形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巴渝大地各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是建设有重庆地域特色文化的基础和源流,是我市各民族保持对祖先的记忆和历史延续性的独特展现,形象地体现了重庆各族人民的内在精神,具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特点,融民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否只能临终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与在传承和开发名义下造成的文化破坏,这两个方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几乎成为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的矛盾体。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实际上不可能单纯以“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保护的标准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假如不承认那些从农耕和游牧时代流传下来的乡土文化传统可以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继续转换生成,不承认通过空间转换和发展了的各种文化传统可以为当代文化生态的良性化建设做出贡献,那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中所提出的使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就成为空谈,所要促进的文化多样性就只好被解释为博物馆文化的多样性。这种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就只能是对民间文化传统的临终关怀和挽歌。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遗产是优秀文化传统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附着物;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很高的科学、审美价值和艺术观赏性。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是实现文化大省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建设形成领导重视、法制健全、通力合作、有序推进、良性发展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3.
陈红玲 《桂海论丛》2013,(3):105-109
在文化产业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对京族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发展文化产业,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力求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在对京族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遗产保护、遗产教育、文化创意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等几个方面,提出京族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映红 《当代广西》2008,(21):52-53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借鉴国外的经验,可以使我们的保护工作少走弯路;借鉴国外的成果,可以让我们的成果更加多彩。遵循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子,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能更具特色、更显活力,也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正翻开莆田历史长卷,众多历史文化遗产犹如珍珠般点缀在莆阳大地,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在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拆、改、提、留、建"统筹中,莆田市重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正确处理好保护、抢救、活化利用、传承发展的关系,留住美丽乡愁。眼下,莆田市全力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作为,持续发力,聚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督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坚定文化自信,努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现就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  相似文献   

17.
加快构建富有浙江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建设文化浙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浙江省在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各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推进特质遗产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和传统工艺振兴,推进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发展。坚持综合保护与科学开发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统筹谋划与培育特色相结合,坚持创造转化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去年6月,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本社与云南民族博物馆联合举行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至今仍余音萦绕。在我们精心梳理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原本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就隐藏着若干无形的文化遗产,各民族的音乐舞蹈、民间传说、方言习俗、节庆礼仪、生活生产方式……几乎每一项遗存都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迹,记录着活灵活现的民族审美。所以,当我们迎来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的时候,将关注的目光聚集在"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与物质遗产的固态化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形态一直在发生着改变,所以对它的保护,不像保护自然和历史遗产那样单纯。在对非物质文化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为此,本刊特邀请了我省部分从事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及保护工作实践的专家、学者撰文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06,(12):17-21
浙江人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00年省委制定颁布《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年)》以来,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事业发展。2003年,省政府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同年,又在《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符折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2004年,省政府办公厅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门下发《关于加强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的通知》。2005年,省委作出《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明确就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断江省文化保护工程》;同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公布《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6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又被省人大、省政府列为一类立法项目。为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省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省历史义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沈文 《今日浙江》2006,(17):51-52
浙江人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以来,我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深入贯彻执行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通过多年来的努力,特别是近五年来的发展,我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打下厚实的基础,保护体系日臻完善,展览展示体系基本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十五”期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加大,保护层级提高,保护范围得到明显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