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在思想领域表现为自由主义(西化派)与保守主义(国粹派)的对立.一般地说,西化派着眼于文化的时代性,国粹派则着眼于文化的民族性.这在五四文化论战中充分的表现出来.西化派把东西文化差异归结为进化程度不同而造成的新旧差别,取消了民族性的地位和意义.国粹派的主张虽体现着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160年里,中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是深刻的,中国现代化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可以给人许多的启示。其中,比较重要的启示有如下十点。1、中国现代化是一种后发追赶型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启动不是自发的,  相似文献   

3.
4.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伟大源泉和动力。迄今为止,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不可忽略的主题之一,对我国而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离不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而矢志不渝、前赴后继,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精力甚至是生命,每一次历史变革的背后都饱含着艰辛的历程。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卓越成就。当前,只有充分认识近现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沿革,才能更好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齐卫平 《前线》2023,(3):25-28
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极大丰富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出了中华民族拥有强大能力的历史证明。党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和形成的系统性理论,标志着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了重大成果,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史和认识史上的先进性,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承载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夙愿。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就其奋斗目标而言,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梳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本刊特请复旦大学杨宏雨、杜艳华教授就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几次历史性转换撰文,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70年,中国人走过了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具有世界意义,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更具有可借鉴性。认真总结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历史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谋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不懈奋斗,就是为了让中国强起来,把中国变成一个强国。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事求是、埋头苦干、拼搏进取,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征程。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而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是一条康庄大道,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地走下去。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下去,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内在的历史逻辑。它是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的崭新道路中走出来的,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艰辛探索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持续奋斗中走出来的,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中走出来的,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孕育和生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范围来看,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并走向现代化,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早发内生型现代化”,以英、法、美等国为典型,它们早在十六、十七世纪就开始利用资本主义的方式,通过自身累积的社会变革而逐步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可称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以二战后步入现代化旅程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为典型,它们是在前者的刺激和示范下,为了应付来自外部世界的生存挑战而实施工业化及现代化变革的。中国现代化属于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由于历史条件及国情的特殊性,中国现代化经历了异常曲折的历程,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模式变革,最终才使现代化步人了康庄之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指导,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建议。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时期,在这一重大的历史紧要关头,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为指导,准确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内涵、本质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13.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的重要论述中告诫全党:“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既要考虑当前的发展需要,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即既不能吃祖宗饭,也不能断子孙粮,其要点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中国式现代化既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本质要求,又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化实践。中国式现代化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而发展、丰富和拓展,开辟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的中国叙事。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认知经过总结、拓展和升华,从道路的创造凝练为理论的建构。内生于中国而具有普遍世界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图景,在发展路径、方式、策略等方面为世界历史的进步作出了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武中哲 《探索》2003,7(5):4-7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起者,他所代表的时代进行的现代化的实践和探索在新的历史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毛泽东时代提供的遗产中包含着物质遗产、制度遗产、精神遗产和文化遗产等多个方面,这些遗产在不同的领域表现出对于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毛泽东时代对于现代性的诸多规定正是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历史将在否定之否定中彰显出毛泽东时代为我们提供的遗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渐在时间纬度上形成了周期性的、循环往复的历史想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在均质的流中无限循环。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时代的来临挑战了传统的历史发展观,取而代之的是资本主义的线性历史观。线性历史观把资本主义的萌芽视为现代化的起点,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则是人类历史的终点。线性历史观仍然是从死的状态中去研究历史。以大历史观为视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强调在“合力”的互动中建构历史,以“和而不同”的伙伴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的霸权统治关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与世界的现代化相勾连,开辟了全新的现代化秩序,塑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当人们掌握并运用历史规律时,历史就不再是支配人们的力量,而将为人所掌握和驾驭,人们就获得了历史主动。在中国,认识历史规律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主义,激发人民主体精神,带领人民运用历史规律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掌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形成普遍和特殊两个层面的现代化规律性认识,并在自我革命过程中保证领导核心地位,从而独立自主地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现代化规律层面的具体运用。认识历史规律是动态过程,掌握历史主动也是动态过程,这决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不断理论探索和创新,在把握历史大势中应对风险挑战,基于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坚定历史自信。中国式现代化将提炼出更多普遍意义上的现代化规律,全面形成“新现代性”,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指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方向的真理力量。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建国前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曲折发展.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开辟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建国前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曲折发展。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开辟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钊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贡献张静如1989年,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发表了《李大钊与现代化意识》。文中,我提出:“衡量现代中国历史人物的作用,应该考察其现代化意识之强弱,考察其对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过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