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是令人痛心的悲剧,不管是在中国高校还是在西方国家高校,都是困扰高校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下,高校应敏锐意识到自杀事件不仅损害了学生的权益,而且对现代教育管理蕴含着法律风险。本文通过一个典型判例展开分析,梳理和总结高校在不同情况下的法律风险和责任承担。作为校园安全管理机构,保卫部门的职责所在要求其本身增强对法律法规学习,并关注已有的成熟判例,熟稔其中法律原则的应用和法律规范的适用,针对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法律风险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妥善应对处理大学生自杀事件。  相似文献   

2.
李瑾璐 《法制与社会》2012,(22):168-169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对于社会还是家庭,他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几年来,在这个群体中屡次出现自杀事件,引起了人们不尽的思考和感叹。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挖掘出大学生自杀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部分,这种发生在大学校园中的不正常的现象,应该引起当代社会的警醒,进而关注他们的心理。本文试从正常与异常的两个心理状态方面着手具体分析大学生的自杀现象。  相似文献   

4.
李松 《政府法制》2010,(7):26-27
近年来,我国官员自杀事件引人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共发生13起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仅12月,就有6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多数属于自杀。  相似文献   

5.
武传家 《法制与社会》2010,(15):181-183
作为一个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正愈来愈多地影响着国家的繁荣和兴旺。但这一群体又是相当脆弱的。触目惊心的自杀数字一次次向我们敲响警钟,大学生自杀数量正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自杀已经成为大学生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对大学生自杀行为原因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自杀行为的发生是生物、社会、经济、心理等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角度分析了自杀行为产生的原因,以便更好地认识并及早得防范这一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月薇 《行政与法》2005,5(6):66-67
本文应用自杀态度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取样,对9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自杀态度总体上保持中立或矛盾的态度;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大学新生对安乐死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高年级学生对安乐死则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为自杀早期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支持。提醒全社会充分认识大学生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最大可能的降低大学生自杀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根据大学生自杀的心理机制和成因,可从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性防控和从建立、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干预机制、人身安全教育等管理性防控措施入手,以降低大学生自杀率.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制止罪犯自杀一直是摆在监狱管理系统面前的一个难题。罪犯的自杀事件不但严重危害着监管秩序,也具体反映了刑罚执行效率和罪犯改造质量。本文从工作实际与相关社会及法律理论出发,对罪犯自杀问题的形成原因和综合治理加以探讨分析,并结合实例,针对罪犯自杀的原因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能对控制这一现象、改进监狱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主要针对近代频繁出现的诗人自杀这一文化现象,分析诗人自杀的内部心理动因,及与相关生活事件的联系。诗人相较于普通人,更加的脆弱和敏感,更容易罹患抑郁症,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中,或者突然面对重大的应激事件,就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而诗人意志相对来说更加坚定,自杀的念头就更容易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0.
启程 《检察风云》2011,(1):74-75
日前,针对大学生相约自杀引发的一起民事赔偿纠纷,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由于腾讯QQ被法院判定承担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青少年相约自杀现象也随之进入了公众与舆论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深入分析铁路交通事故自杀案件特点,为确定事故性质、事故的处理和预防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方法 收集东北铁路线上50例利用铁路交通事故自杀死亡案例,对案发时间、现场情况、事故发生前行人状态、火车接触方式、自杀认定依据、遗书和遗言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比为3.55:1,男女均以41~50岁年龄段最多见。事故多发生在封闭线路,行人以车前非卧位最多见。自杀原因以精神疾病最多见,其次是器质性疾病。30%案例发现遗书和遗言。结论 利用铁路交通事故自杀事件的定性,除了常规的法医学检验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自杀证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12.
拥军  缪金祥 《法制与社会》2013,(35):203-204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愈来愈多,关注象牙塔,治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预防,并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提出了有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官员自杀事件引人关注.据不完伞统计,2009年,我国共发生13起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仅12月,就有6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多数属于自杀.  相似文献   

14.
蒙艳 《法制与社会》2011,(33):233-234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生长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他们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强国的重任,其思想状况、身心特点、生活环境、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祖国新一代青年的精神面貌。然而近几年来,我们痛心地看到,这个本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高素质群体却由于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甚至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因此,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研究现状的探究,对磨难的追阮与反思、体验与感悟,使大学生的挫折心理教育和磨难教育连同课堂知识融汇于大学的求知历程之中,培养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5.
美国警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警察自杀已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成为一个群体现象。现状分析2018年4月10日,美国慈善组织残疾人权利保护机构鲁德尔曼家族基金会(Ruderman Family Foundation)发布研究报告称。  相似文献   

16.
刘红 《法制与社会》2010,(17):187-188
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学习、就业、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注重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本文通过对有关大学生自杀案例的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研究,指出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着力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发挥社会、家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面对目前不断发生的研究生自杀事件,本文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对研究生自杀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研究生自身特点,从高校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读者     
“自杀免责书”击中校园心理教育软肋
  2013年9月15日,广东省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的新生完成报到。新生踏入校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校方签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该协议明确指出,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等事件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因一时想不开而选择了自杀。是什么原因,使身为天之骄子的他们选择了放弃如花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在突破重大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时常有涉案人自伤、自杀和脱逃事件发生,在社会上给检察机关造成恶劣影响,同时也有迫使检察机关正在查处的案件因涉案人的自伤、自杀、脱逃而中断,给及时突破案件,证实和揭露犯罪带来极大困难,使反贪污贿赂工作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分析和掌握涉案人在自伤、自杀及脱逃前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对预防和制定突破阶段涉案人自伤、自杀和脱逃事件的发生有着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一、涉案人犯罪阶段的心理动态和自伤、自杀、脱逃意识产生的内在因素涉案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