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郭肇庆 《世纪桥》2000,(6):18-20
1939年4月末,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抗联第一路军总部在柳树河兵分两路,一路由杨靖宇率领警卫旅第一团、总部机枪连、少年铁血队、方振声游击队,两进桦句;另一路由魏拯民率领警卫旅第三团和第四师的第十三团,留在敦化南部,等待第五师师长陈翰章和副师长侯国忠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少年铁血队     
《世纪桥》2012,(12):57-64
在抗联队伍中有不少十几岁的少年,有的只有十三四岁。对这些小同志,抗联领导把他们看作是革命的火种、抗联的未来,更是关怀备至,同时把他们组成少年连、少年营、少年铁血队等,让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与凶残的敌人进行英勇的厮杀,从中磨砺意志,锻炼成长。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1,(20):62-64
战争是血腥而惨烈的,在武装到牙齿的强大敌人面前,抗联指战员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其战斗更是异常残酷。天梯血战是在敌人围追下,抗日部队利用地形地物与日伪军进行的一场血战。1938年秋,从抗联第一路军第一师师长程斌投敌后,小鬼子真是得意忘形。  相似文献   

4.
在东北抗联的队伍里。有一支由青少年组成的“少年营”。他们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同英勇的抗联战士一样,抛头颅、洒鲜血,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消灭侵略者而顽强战斗,在抗日斗争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1998年5月东北抗联早期革命家、中纪委原常务书记韩光为抗联少年营题词:“铁血少年营”。  相似文献   

5.
1939年4月末,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抗联第一路军总部在柳树河兵分两路,一路由杨靖宇率领警卫旅第一团、总部机枪连、少年铁血队、方振声游击队,两进桦甸;另一路由魏拯民率领警卫旅第三团和第四师的第十三团,留在敦化南部,等待第五师师长陈翰章和副师长侯国忠的到来.送别杨靖宇,魏拯民率队过富尔河,一路东行,进入连绵不断迭峦起伏的牡丹岭山区.这里是长白山山脉的一个支脉,横断在敦化县和安图县之间.主峰中心项子山高达1068米,群山中森林密布,都是原始森林,人迹罕至.几天之后,第五师师长陈翰章和副师长侯国忠带领两个团赶来会合.  相似文献   

6.
张彦夫 《世纪桥》2015,(4):13-14
1938年7月,抗联第一路军第二次老岭会议,决定陈翰章所部改编为第三方面军,指挥一职由他担任。第三方面军建立后,在吉东地区与日伪军频繁作战,是一支具有影响力的抗日武装。  相似文献   

7.
穆占一 《新长征》2021,(4):62-63
1940年初,寒冬时节。由于日本侵略军及伪满当局一系列的"讨伐"行动,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进入了最艰难、最残酷的时期。杨靖宇将军也进入了他短暂而伟大一生的最后时刻。1940年1月31日,农历己卯年腊月二十三,小年。杨靖宇率部进至吉林省濛江县(今靖宇县)东双丫沟里。此时,杨靖宇身边只有特卫排、少年铁血队、机枪连60余名战士。  相似文献   

8.
自1939年9月,梅津美治郎就任日本关东军总司令兼驻伪“满洲国”全权大使后,发布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全力搜捕杨靖宇和赵尚志两位抗日将军。梅津美治郎将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视为“第一心腹大患”,悬赏两万元收买他的人头;视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为“第二心腹大患”,悬赏1万元,收买赵尚志的人头。……  相似文献   

9.
刘国瑞 《世纪桥》2000,(5):50-52
今年初秋的一天,我慕名前去采访抗联老战士李桂林同志。他向我讲述了当年抗联的战斗与生活,尤其是在李兆麟将军身边工作的日日夜夜。1940年8月间,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二支队,奉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命令,由庆安、铁力一带来到“三肇”平原地区开展抗日活动,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16岁的我积极要求加入了抗日联军,在队部当通讯员,  相似文献   

10.
60年代我为创作一部反映抗联英勇斗争的歌剧,曾多次到长白山地区采风。在这里,我先后访问了当年杨靖宇将军经常活动的靖宇县(原蒙江县)那尔轰地区,保安村以南三道崴予杨靖宇将军壮烈牺牲的地方,还有抗联的密营。这使我想起了当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们的神圣国土,抗联将士高唱着由杨靖宇将军创作的“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军, 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 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 这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相似文献   

11.
1941年初,日寇增兵百万,加紧围剿抗联军队,妄图“聚而歼之”。1942年上半年,抗联三个路军先后进入苏联。在伯力和双城子设两个野营训练,整军经武,以便重返东北战场。孟宪德同志就是这时参加革命的抗联老战士。  相似文献   

12.
1938年6月24日,杨靖宇率领的抗联一军在袭击辑安(今集安)土口子铁路隧道工地的战斗中,俘虏了一名日本工人。后来我们询问中国劳工,才知道他叫福间一夫,平日从不欺负中国劳工,为人很和善,杨靖宇就命令战士把他放了。可是他不肯走,并要求参加抗联队伍。杨靖宇沉思了一会儿,问他:“你为什么要参加抗联部队?”他说:“日本侵略中国是不好的,我反对这种做法,我们的平民百姓也反对这么做。眼下,只有制止这场  相似文献   

13.
《党建文汇》2011,(3):38-38
饿极了拽衣服上的棉花吃 1938年7月31日,时任东北抗联第五军政治部主任的宋一夫在西征途中携款叛变投敌,供出了东北抗联第二路军的西征地划,日本关东军随即调集大批部队对参加西征的各支抗联部队进行堵截。  相似文献   

14.
娄晶  崔宏 《新长征》2011,(7):19-20
杨靖宇指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为配合全国抗战,在东南满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使日伪统治当局不得安宁。因而,日本侵略者视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路军为满洲“治安之癌”。  相似文献   

15.
邹本栋 《世纪桥》2009,(12):48-50
当你在医院的产房或自己温暖的家中,迎来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当你推着小车,带着宝宝徜徉在绿草如茵的公园或陪着孩子玩耍在欢声笑语的游乐场上,你可曾知道,在艰苦的东北抗日战争中,有多少抗日联军的后代就出生在风雪之中,长在山林怀抱。本文的主人公——抗联三路军六支队十六大队长隋德胜和老金沟三路军被服厂厂长金玉坤的女儿隋杨兰——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娄晶 《新长征》2011,(3):62-63
魏拯民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的第一位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副总司令、抗联二军政委、军党委书记。1941年3月,魏拯民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桦甸牡丹岭密营中,年仅32岁。  相似文献   

17.
原北满临时省委书记、抗联第三路军政治委员冯仲云曾深情地说:“宋喜斌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很英勇、很顽强、应该很好的纪念他。”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5,(7)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族参加组成的抗日武装。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抗联的斗争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大力支援。在东北抗联历史上,抗联第三路军指战员纵横驰骋,有三进呼盟之说。1939年-1941年,抗联第三路军所属部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曾三次挺进大兴安岭在呼盟各地开展游击活动,与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建立深厚情谊,在兄弟民族的支援帮助下,打击敌人,宣传群众,为民族解放写下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9.
王艳梅 《新长征》2011,(5):62-63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字绍黄,白族,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著名抗日将领。1902年2月,周保中生于云南省大理,曾参加北伐战争,任北伐军副师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底,党中央派他去苏联莫斯科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回国抗日,在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与日军进行英勇斗争中,周保中和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威名同赫。  相似文献   

20.
吕勋福 《世纪桥》2011,(22):60-61
在中共党史和东北抗联斗争史中记载,1933年9月至1934年4月,韩光以中共满州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巡视东北地区党的建设和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工作。他当时化名“小孟”,协助杨靖宇在磐石创建和领导了党在南满地区创建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他还在后来组建的抗联第一路军代理过政治部主任。那时,为了联合各方面抗日力量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