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国内网络青年亚文化研究现状及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网络青年亚文化研究始于1997年,研究对象从黑客亚文化、网络语言亚文化迅速扩展至所有青年亚文化现象,尤其以粉丝文化、恶搞文化等为多.但现有研究中对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定义尚模糊不清,研究视域和价值取向在宽容同情的前提下呈正负两元对立的态势,研究采用的理论话语局限于英国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表现出单一、僵化、整体上明显滞后于网络青年亚文化个体和群体实践的窘境.基于网络新媒体传播的新兴青年亚文化,应该有更多元化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如此,方能更好地理解和分享今天的青年亚文化.  相似文献   

2.
全国第四届青年工作理论研讨会,将于六月中旬在重庆举行.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1、青年文化与现代化;2、90年代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趋势及对策.与会者除少数特邀代表外,均采取"以文赴会".研讨会期间,将成立中国青年研究学会.根据第三届研讨会的决定,这届研讨会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四川省团校、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主办.这届研讨会的论文选题有:1.青年文化研究的意义及趋势;2.青年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3.青年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4.我国青年文化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5.国外的青年文化研究;6.青年文化观念的代际  相似文献   

3.
人是文化的主体。因此,关于青年文化研究的第一个理论前提,是对作为青年文化主体的青年人的认识。以往全部围绕青年文化的概念界定或理论探讨产生的种种争议,几乎无不可以在对青年人认识的分歧上找到它的根由。什么是青年人?换句话说,即何谓作为青年的人的存在?依不同的观察角度或理论思维的侧重点,以往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一般沿着两个方向来进行。一是依人的生理发生机制,把  相似文献   

4.
青年亚文化是伯明翰学派和早期英国文化研究的研究重点.伯明翰学派认为青年亚文化是社会结构出现矛盾的产物,是为了抵抗资产阶级的霸权和解决父辈文化和主导文化之间尚未解决的问题.在青年亚文化理论的阐释模式从"世代模式"到"结构模式"的转变中,伯明翰学派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术卡片     
80年代欧洲青年研究的三大流派陈文兴撰文认为,80年代上叶欧洲社会学界青年研究的理论观点主要有三个:第一,功能主义观点.欧洲的一些社会学者提出,青年的状况可影响甚至改变社会的状况.青年一代既有可塑性又具有主体性、创造性和抗争性.所以,社会应注重青年的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社会规定性,减少和避免反社会的危害行为发生,促使青年一代创造新的价值和行为方式,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运用功能主义观点分析和解释青年现象的理论有:1.青年社会化理论.研究青年在社会环境诸因素的互动中如何去适应和创造进步的文化和价值.2.青年生活圈理论.从青  相似文献   

6.
投稿须知     
《青年探索》2010,(1):F0002-F0002
本刊从201O年起全面改版,为了保证质量,来稿做如下要求:一、本刊是以与青年相关的研究和探索为主的学术性期刊,主要栏目有“特别策划"、“台港澳青年研究"、“青年工作研究"、“青年文化研究"、“青年心理研究"、“青年现象研究"、“青年问题研究"、“外国青年研究"、“青年比较研究"、“青年研究理论与方法"、“青年研究综述"等等,来稿请符合以上选题范围。  相似文献   

7.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加强先进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引领当代青年发展方向;重视理论学习和教育,提升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素养;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切实发挥新时期引领和凝聚青年的作用;强化社会实践,使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当代选择。  相似文献   

8.
汪建兵  张丽 《人民论坛》2014,(12):170-172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加强先进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引领当代青年发展方向;重视理论学习和教育,提升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素养;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切实发挥新时期引领和凝聚青年的作用;强化社会实践,使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当代选择。  相似文献   

9.
"青年研究"何去何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杰博士对“青年研究”的思考,涉及有关“青年研究”专业化、学科化进程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我们认为,正视、思考、争辩、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刊特开辟“元理论探新”这一栏目,旨在就“青年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关于青年、青春期、青年问题、青年现象、青年文化的界定,关于青年研究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学术规范、成果转化等,展开系列、深入的讨论,以推动我国的青年研究界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沈杰博士的文章只代表他个人的意见,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望热心从事青年研究事业的其他专家、学者,就上述基本理论问题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科研为本实用特色邮发代号82-733全年订价180元《中国青年研究》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研究青年与青年社会发展问题的学术理论刊物。《中国青年研究》杂志自1989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科研为本、实用特色的办刊理念,着重关注青年发展、青年文化、青年政策和青年成才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独有的学术特色和品牌优势。以其高水准、新视野、现实感和权威性,受到青年读者、学人和青年工作者的喜爱。多年来,《中国青年研究》的被转载量、摘登  相似文献   

11.
青年“微博文化”现象的心理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需要层次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往及信息传递等相关理论,结合青年心理发展特征对当前青年群体中的"微博文化"盛行的原因以及"微博文化"对青年个性心理的发展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年"微博文化"健康发展的心理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就业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关于青年创业的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八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结论。但目前的研究在研究角度、研究内容、研究理论、研究的学科分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今后的研究应重视和加强对青年网络创业、NGO对青年创业的辅助和创业文化等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卢鹏  韩昀 《青年探索》2015,(2):58-67
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研究理论脉络并非是单线条发展的,而是多维度多个向度的变奏。目前,国内对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研究多数停留在风格、抵抗、收编等关键词的解读,而对其产生和发展的脉络及梳理却较为少见。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在汲取芝加哥学派越轨社会学理论成果的同时,结合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在多动理论的动态平衡中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理论模式。在青年亚文化研究中权力概念是按照某一种逻辑逐渐清晰起来的。年龄、阶级、性别、种族这些维度都是在不断地强化权力观念,这对文化研究的发展都是起着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科研为本实用特色邮发代号82—733全年订价180元《中国青年研究》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研究青年与青年社会发展问题的学术理论刊物。《中国青年研究》杂志自1989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科研为本、实用特色的办刊理念,着重关注青年发展、青年文化、青年政策和青年成才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独有的学术特色和品牌优势。以其高水准、新视野、现实感和权威性,受到青年读者、学人和青年工作者的喜爱。多年来,《中国青年研究》的被转载量、摘登量的排名一直名列全国青年研究类期刊前茅,影响因子长年居于政治学类期刊前列,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正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9月定价:45元青年亚文化是方兴未艾的全球性文化现象。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充分吸纳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诸多理论和方法并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自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以来,历经伯明翰学派、后伯明翰学派直至今日的后亚文化研究,至今已有70余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用,中国青年亚文化呈现出井喷态势。《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正是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马中红、陈霖二位学者立足当下青年亚文化实践进行深入研究的优秀  相似文献   

16.
宣传工作是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方法。结合当前共青团宣传工作的现状与相关理论,从宣传理念和宣传方式等角度,系统分析和研究新时期共青团与青年组织的宣传工作方法,提出了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树立品牌、突出宣传文化等新时期团组织宣传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青年文化的研究,经过一段时间本体特性的争论及对诸多青年文化热现象的感性描述之后,其操作研究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操作研究是青年文化工作与青年文化基础理论研究的中介,它既是本体研究社会化的结果,又是青年文化工作所提出的现实命题.因此,探讨当前青年文化操作的困境,并提出走出低谷的对策,是青年文化操作研究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1.从整体上研究青年,把青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从文化的范畴来考察青年,这可以避免单一学科研究的局限性,高度综合地把握青年的发展规律。从整体上研究青年文化现象的着眼点在于整个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诸多的社会文化因素。从整体研究青年,要求从剖析青年文化的基本结构、内容、功能出发,从而掌握青年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9.
革命传统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革命传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爱国主义、继承革命传统和发扬革命精神。研究革命传统文化与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的相关问题,要尊重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主体性,了解高校青年学生对革命传统文化的认知,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引领形塑高校青年学生人格的作用,使革命传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不断创新和丰富。  相似文献   

20.
14岁至35岁:当代青年的年龄界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青年概念的出现,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产物。我国近二十多年来,随着青年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青年的定义逐步向纵深、全面发展,亦即由生理科学转向心理科学进而转向全方位的社会、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面。但是,学术界对青年的内涵和外延的定义并没有一种权威理论,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