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今年起,我刊已经陆续刊发了关于法的本质问题的六篇讨论文章,即:李茂管的关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探讨》、张宗厚的《法学理论必须变革和更新》、杜飞进和汪永清的《马克思主义与法学》、郭宇昭的《法的基本概念的再探讨》、杜道夫的《论法的本质》、陈桢的《生活之树和法学理论——法的阶级性及其他》。这一期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蒋立山的《法是对多元利益的不平等确认——法律阶级性问题浅谈》和张清贵的《论法的本质》两篇文章。我刊还将继续编发关于法的本质问题的讨论文章,希望广大读者赐稿。  相似文献   

2.
论法的本质     
继本刊今年第一、二期发表了李茂管的“关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探讨”、张宗厚的“法学理论必需变革和更新”、杜飞进和汪永清的“马克思主义与法学”、郭宇昭的“法的基本概念的再探讨”四篇文章之后,这里再向读者推出杜道夫的“论法的本质”和陈桢的“生活之树和法学理论——法的阶级性及其他”两篇文章。本刊自今年初开展法的本质问题的讨论以来,已经陆续接到一些同志的投稿。对此,我们十分感谢和欣慰,热诚地期待有更多的同志对这个问题发表见解。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更加深入和科学地探讨法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3.
也谈法与法律的区别——与郭道晖同志商榷蔡建东郭道晖同志发表的《论法与法律的区别——对法的本质的再认识》①及《论社会主义自由——当代社会主义法的精神》②把作者的观点表达得十分充分。本人不揣冒昧,对两文提出意见,与作者讨论。从自然法学到理论法学作者对中国...  相似文献   

4.
《法学》1986,(11)
“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象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一向被认为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的本质的经典性论述之一而被经常引用。随着法学理论领域关于法的阶级性问题争论的展开,对这段话的认识也开始出现不同意见。《法学》今年第一期发表了张宗厚同志题为《对法的三个基本概  相似文献   

5.
唐驷之、袁明健同志在《论法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的两重性质》(以下简称“唐文”) (见本刊第4期——编者注)一文中援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的三段论述,作为自己关于“法的共同性”的立论根据,断言:法的“社会共同属性”先于法的“社会阶级本质”而存在,后于社会阶级本质的消亡而发展;阶级社会的法具有两重性,即社会阶级本质和社会共同属性。对此,笔者未敢苟同,特冒昧请教之。一、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的论述“唐文”认为要解决“有没有共同性”问题,首先要“系统地、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和法学原理”。这是正确的,我完全同意。但该文在论证过程中,却不顾马克思、恩格斯完整的国家观与  相似文献   

6.
法的本质问题是法学理论体系中关系全局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而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也影响着其他法学理论问题的解决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为了繁荣我国法学园地,促进法制建设,本刊继续开展法的本质问题的讨论。本期发表本院李力同志的《社会性应是法律本质论的新立足点》和李权同志的《社会主义法仍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两篇不同观点的讨论文章,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来,有的同志提出了法的“两重性”(阶级性与社会性)问题,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的社会现象,阶级社会的法除了具有阶级性以外,还具有社会性,有些法并没有阶级性。这是涉及法的本质、关系无产阶级法律意识与社会主义法律原则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法学基本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为此,本文试提出如下一些粗浅看法,进行商榷。一、关于法的阶级性问题事物的属性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总有一个是它的本质属性,即这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原理,法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我们可以概括出法的许多属性:规范性、明确性、普遍性、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统一性、客观性、规律性、继承性等,社会主义法还  相似文献   

8.
法或者法律,有没有阶级性?是否“凡法皆有阶级性”?有没有“无阶级性”的法?这是关于法的本质属性的大问题,也是多年来法学界争论的老问题。粉碎“四人帮”以来,法制建设走上正轨,法学论坛春意盎然,关于法的阶级性问题又在新形势下得到进一步的讨论。通过讨论,有些问题更明确了,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法律本质理论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金华 《北方法学》2009,3(1):131-140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社会内部的变革因素开始推动法理学和法律本质理论向前发展。法学界围绕法律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相互关系,对法律本质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探讨,力图论证法律本质是正义性、阶级性、社会性和物质制约性的统一,主张用马克思关于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相统一的原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相互关系的原理、法与法律关系的原理来深化和发展法律本质理论,建构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集自治性与开放性于一体的法律本质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法或者法律,有没有阶级性?是否“凡法皆有阶级性”?有没有“无阶级性”的法?这是关于法的本质属性的大问题,也是多年来法学界争论的老问题。粉碎“四人帮”以来,法制建设走上正轨,法学论坛春意盎然,关于法的阶级性问题又在新形势下得到进一步的讨论。通过讨论,有些问题更明确了,有些认识更深入了,有些意见趋向统一了,但仍存在分歧。根据近年来一些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和讨论会上的各方观点看来,大致有以下两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一、“一国两制”下对传统法律本质论的困惑我国法学界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那段众所周知的关于资产阶级法律本质的论述,通常对法的一般本质理解和表述为两个层次: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所体现的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并且,依此一般又将法律的本质概括为阶级性。我们所谓的传统法律本质论,指的就是对于经典作家关于法律本质论述的如上的理解和阐释。这种理论观点在我国乃至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不容置疑的经典结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这种传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王哲 《中外法学》1991,(6):48-51
<正> 西方社会的法律文化十分发达,历代都留下了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法律理论或学说被后人所称颂和继承.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等一大批世界名著,都闪烁着西方法律文化的异彩.一般说来,西方政治学和法学著作往往反映了一个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理论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就法的阶级性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对解放思想,克服左的影响,提高法学基础理论水平,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环境法有没有公益性,公益性和阶级性的关系如何,是当前国内外环境法学界正在争论的理论问题.例如:张居芳同志认为,象《环境保护法》这些反映经济领域内的立法,并非"反映整个社会利益和要求",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见《法学研究》1980年第5期文章"法的阶级性与法的作用")岳德安同志却认为,"环境保护法",即使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环境保护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利益和要求","有保护'公共'利益的'社会性'".(见《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5.
关于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或称共同性)问题,近年来法学界有些同志已经开始探讨,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不同的见解并引起了争论。这是很好的现象,不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彻底纠正“左”的错误思想,更好地贯彻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也是大有好处的。关于法的阶级性,这是大家一致公认,从来没有任何疑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国家和法都属于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在阶级社会中,国家和法实质上都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法学理论的发展和更新已成为法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法学界就法学理沦学科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展开了争鸣,现综述如下。一、关于法的阶级性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法律规范可以  相似文献   

17.
几6,曰内01人月吸只口7‘.… 宪法、法学理论试谈宪法观念的培养和宪法实施的关系 (孙丙珠王雁飞)论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张浩)对我国基层社会生活中群众自治的 理论探讨················一(杨海坤)论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 (张宏生罗建平)略论经济体制改革与法制和法学的改革 (谷安梁)法的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张贵成)论法制不是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 (吴山)关于法的内化的几个问题……(廖满堂)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促进中华腾飞 (甘绩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两个文明建设 (海风)略沦法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存在不容否定。法学“随立法发展为复杂和广泛的整体”及“职业法学者阶层”的形成而产生。由于国家法律制度与政治有着密切联系,以研究法学为职业的法学者阶层又各自为一定的阶级服务。因此,法学同法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由马、恩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即无产阶级法学,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武器。它实现了法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恩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法律产生和发展规律;分析了资产阶级法律制度,深刻揭示了法的本质,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家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和其他机会主义者在解释法律时的各种唯心主义观点。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其突出贡献在于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制学  相似文献   

19.
法的价值问题是法哲学领域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涉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法与权利、法的社会功能等一系列问题。研究法的价值有助于揭示法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对于法哲学的繁荣有着重要意义。本刊去年第1期、第4期分别刊登了严存生的《‘法律价值’概念的法哲学透视》和武步云的《论法律价值和法律的主体性》两篇论文,今年第1期刊登了李其瑞、何为的《法律价值概念探幽》一文。本期刊登的陈友清的《论法的负价值》一文又从新的角度对法的价值进行了探讨。我们欢迎对这一问题有兴趣的同志参加讨论,以期把这一专题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刘瀚 《法学研究》1984,(6):14-20
关于法律形式的概念,在目前常见的《国家与法的理论》、《法学基础理论》以及《法理学》、《法学绪论》教科书里,多用"法律渊源"这一概念,其实,这个概念就其所表述的内容来看,是不确切的。渊源一词,乃泛指事物的根源。如按这个含义去解释法律渊源,那在"法的起源"、"法的本质"、"法与经济基础"等章节里早已分别作了论述,何必又节外生出一个"法律渊源"由于以前的一些教科书用了"法律渊源"这一概念,而内容又准备讲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