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代民主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首先来自全球化。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没有政府可以宣称自己拥有经济主权,所有的经济要素都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同时,各国的政治主权则越来越强化,“一人一票”体制下,政府由人民所产生。前者意味着政府必须“亲商”,否则资本流失,税基就会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2.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保持农村长期稳题,必须从全球化和战略性的角度出发,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速城市化进程,推动农业向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迈进.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现代化的两大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是“第二次现代化”主要特征 ,其中 ,“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是第二次现代化的两大引人瞩目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分工和资源配置 ,知识经济意味着知识作为内生因素的新经济运作方式 ;而信息技术革命则是这两大趋势的技术支撑 ,它与历史上的前两次技术革命不同 ,信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经济利益直接驱动下发生的 ,科学家的研究行为带有强烈的经济目的和市场行为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加入WTO。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中国将更加深入、全面地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竞争靠的是人才,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人才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使我国人才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将直面世界,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必须创新才能适应全球化趋势。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创新应该是立足我国现有高等教育体制中合理成分,借鉴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先进理念,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需要我国政府在政府管理理论、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管理体制及政府职能等方面进行创新。政府创新 ,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府管理观念的创新。只有真正树立了“法制政府”、“有限政府”、“信用政府”、“服务政府”等新观念 ,政府管理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才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才能解决各种社会公共问题。  相似文献   

7.
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是2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十五”计划的主线,抓住了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意味着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站在时代前语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判断。将这一思想置于具体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就要求经济社会活动要以科学技术作为创新的动力源,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从产权视角分析我国的公有制企业中的科技创新问题,提出明确的产权归属方能刺激企业的科技创新。一、我国企业创新能力需要提高。我国目前的GDP总量处于世界前列的位置,这已经意味着我国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但是从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拥有核心技术来看,我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目前世界上大量“的生产车间”转移到中国来,主要看重的是中国劳动…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交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跨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 ,也正是文化趋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文化全球化”是在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转型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语境下文化交流发展的新趋势 ,是跨文化交流的当代表征。在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发展的同时 ,文化渗透作为后冷战时期的一种新动向 ,也显现在文化全球化之中。后殖民主义则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此进行着冷静的反省。  相似文献   

10.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大计。农业发展的根本希望在科技。一、科教兴农的重要意义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要靠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靠增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但更重要更关键的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无论是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