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为我国民族团结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近年来,陕西省积极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陕西省的实际情况,从省情出发,分析现状,从成效中总结经验,在问题中寻求解决对策,为奋力谱写陕西民族大团结美好未来贡献理论力量。  相似文献   

4.
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需要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树立示范品牌,加强宣传推广,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赋予高校应教育青年大学生坚定祖国统一的共同信念、增进维护民族团结的共同认识、引领厚植爱国爱民的共同情感、激励坚守强国有我的共同目标等新要求。但目前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方法缺乏精准性,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作用还有激发空间,没有紧跟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形势,思政课程全过程改革尚不到位。为此,必须契合高校学生需求,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精准性;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性;加强思政课程全过程改革,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科学性;激发少数民族学生骨干作用,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我国社会成员意识层面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旨在将存在于观念层面的主观意识转变为现实层面的客观存在,必须依赖科学的方式和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路径进行推进.本研究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遵循坚持党的领导、坚...  相似文献   

7.
跨境民族是指跨越不同国境间居住的同一民族。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全面推进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但是,由于人文内涵和社会特征的复杂性,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较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群体而言任务更为困难和艰巨。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识受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从微观角度来看,我国约有30多个跨境民族分布于不同省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着眼全局,认清现实,在全方位制定路径的基础上,推进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具有独特内涵和特点。民族地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有利于增强宣传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最大程度地凝聚人心、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民族地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的逻辑进路主要有完善党委领导、队伍建设、依法管理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靶向推进的有序落实机制,建立制度规约、目标管理、问题导向的协调保障机制,建立量化评估、典型带动、跟进压实的评估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具有“大一统”的政治凝聚力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传承了“民为邦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智慧。黄河文化凝结了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勤劳务实、开拓进取、团结统一、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精神;黄河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黄河文化,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构建以“黄河”为中华文化认同的符号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精神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1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理论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代我国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根本依据.民族院校要认清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从实际出发,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尊重各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尊重各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以内容要实、动力要足、路径要多、机制要全为根本遵循,深入推进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开创民族院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新局面,提高民族院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社区是各族群众进行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可以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社区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增进城乡各族群众福祉,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利益基础;深化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事关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此,我们对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进行了实地调研,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边疆安全治理和中华民族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客观要求,又具有充分的历史、文化基础。作为共创中华历史凝结成果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于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内涵要求。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建设工程,必须在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因素力量的基础上,以"国家主义"取向为原则,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红线,从少数民族实际出发,从本民族特点出发,把铸牢共同体意识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新的历史自觉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谋划、科学设计,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7.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前提在于文化的认同。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遵循;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好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血脉;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增强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8.
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深深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所彰显出的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统筹兼顾、整体部署的辩证思维,以史为鉴、镜古鉴今的历史思维,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为推进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脉。”地处边疆民族大省的云南,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讲好民族团结交融史话,对于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做好这一点,就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深挖史料,展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密切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揭示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始终保持团结交融的深层次民族历史发展规律。本文以云南省为例,在理论探索的同时,结合史实,对如何讲好民族团结交融史话,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