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树与吃果     
由甲 《学理论》2008,(17):47-47
有有个叫胡安的老翁,86岁了。他的邻居看见他在地上挖坑,便问他准备做什么。他回答:“种芒果树。”邻居笑道:“难道你还想吃到这些树长出的芒果吗?”  相似文献   

2.
周雅 《党政论坛》2012,(6):46-46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没有读多少书,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发现城里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了命运对他是如何的不公,“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  相似文献   

3.
环剥     
尹汉胤 《党政论坛》2010,(22):59-59
雪舟是日本古代画坛宗师。他生性聪慧,不仅热爱绘画,而且对剑术、棋艺和佛学也都有研究。29岁时,雪舟投到大画师周文门下习画,周文问雪舟:“你这一生是想做画家,还是侠客、棋师、高僧?”  相似文献   

4.
分享火种     
《党政论坛》2011,(24):9-9
有个人听说遥远的异国燃烧者一团圣火,他动身去找这团圣火,一要把它带回来照亮自己的家。他想:“我有了圣火就有了幸福生活,大家也可以分享它。”他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终于找到圣火并用它点燃了自己的火把,回家的途中,他只有一个担心:“火把不要熄灭。”  相似文献   

5.
麦草扇随想     
蔡惠泉 《民主》2009,(1):54-55
我手拿破麦草扇,人们就要七嘴八舌地批评:有退休工资的人,拿着这把扇,太倒霉。扇是“宝贝”,有三十多年历史。黄褐色.扇柄处已破损.前段时间.我找块布想沿(缀)边,但家中怎么也找不到。不是像三十年前衣服自己做,现在全是买,即使缝纫店里做,也不拿多余零布,原因是衣服不要补了.零布没有用。  相似文献   

6.
一诺值千金     
《党政论坛》2013,(14):31-31
20岁时,大仲马只身来到巴黎闯荡。他人生地不熟,找不到差事,迫于生计只能找到父亲生前的旧友福阿将军,请求得到帮助。大仲马随口承诺:“如果您帮我找份工作,我将来一定会回报您……送您一座美丽的大城堡!”福阿把他举荐到奥尔良公爵府当了公务员。  相似文献   

7.
蒋醺 《党政论坛》2012,(14):22-22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的赏识时,他的书法很漂亮、工整、华丽而且雅致。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张东亮 《侨园》2015,(1):24-26
据统计,目前全国30-39岁男性中有1100万人处于非婚状态,女性中有582万人非婚。谁都不想让自己的爱情听天由命,这些"剩男剩女"更愿意为真爱主动出击,甚至不借代价,但他们又不知该从何入手。成都海归乔宁从中看到商机,创立了国内第一家"爱情私人定制"公司。没想到短短3年,他不仅把"爱情买卖"做得风生水起,还让公司赢得了"婚恋咨询界麦肯锡"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栅栏和桥     
孙开元 《党政论坛》2013,(20):58-58
从前,有兄弟两个靠他们毗邻的农场生活,有一天,他们发生了矛盾。四十年来,他们并肩劳动,共同使用着机器,需要的时候交换劳工和物资,一直都没有发生过争执,这是哥俩第一次有了严重的裂痕。随后是几个星期的互不理睬。一天早上,约翰的门外响起了敲门声。他打开门,看到是个带着木匠工具箱的人。“我想找个地方干几天活。’’他说。“也许你在里里外外的会有些零活。需要我帮忙吗?”  相似文献   

10.
史飞翔 《各界》2013,(11):44-44
胡适比冯友兰大四岁,但却是他的老师辈人物。1917年,胡适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的时候,冯友兰还是北大三年级的学生。1930年,冯友兰曾将《中国哲学史》的书稿寄给胡适,向他请教,胡适除了提出对老子年代不同的看法外,对全书未做任何褒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连日颇忙,  相似文献   

11.
陆了涵 《党政论坛》2012,(20):28-29
萨依特曾是埃及的一位政府高官,34岁就做了副市长,可谓前程一片灿烂。可惜.就在他飞黄腾达的时候.他主管的城市却发生了一场火灾,于是他被免职。那年他37岁。离官退位后,萨依特的周围依然是一些显赫的人士,富翁,商官,大财团的董事长……大家都认为他会非常痛苦,  相似文献   

12.
施平 《瞭望》2000,(30)
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是代表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经过几十年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老百姓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因此,有了困难,有了问题,有了疑问,有了冤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找党的组织、找政府部门。这就是上访。如果有关部门对他的困难、问题、疑问、冤苦不闻不问,或者给予的解答不能令他满意,他就向更上一级的党组织或政府部门申诉。这就叫越级上访。就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上访,是基于对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信任。他们想:共产党的天下还能没处讲理?人民政府还能不管人民的事儿?对于老百姓的这种信…  相似文献   

13.
独乐与独醒     
赵宗仁 《党政论坛》2012,(20):14-14
人生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一种是在欢乐的时候不会想到我们,只在痛苦无助的时候才来找我们分担。这样的朋友往往也最不能分担别人的痛苦,只愿别人都带给欢乐。他把痛苦都倾泻给别人,自己却很快地忘掉。  相似文献   

14.
潘石屹 《党政论坛》2011,(10):27-27
我出生在西北农村最贫穷的地方,家里又是村子里最贫穷的一户人家。小的时候,我想做医生,因为做医生能够解除人们的痛苦。当时在村子里医生是很受尊重的,天天背着个药箱,挨家挨户地转,所有的人都杀了最后的老母鸡请他吃。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为什么不能安心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了一天班的王闻达,回到 清华校园研究生宿舍时 已是午夜。他在一家摩托罗拉公司兼职,学校与公司之间来回要4小时的公交车程,每月往返20次,月薪1500元人民币。前些时,导师告诉他不要再做兼职以后,他说:“想了想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这学期课本都没翻一下。” 如今研究生做兼职现象在高校很普遍,像北大、清华、人大这样的高校,研究生做兼职的比例高达80%。据称,这与当前研究生待遇太低有关。在清华大学,一名研究生的每月补助只有260元,北大280元,人大250元。北京多数高校一般在260元左右。 北大计算机系…  相似文献   

16.
富弼小的时候很喜欢读书,过目成诵,因而有“洛阳才子”之称。他曾经以茂才(秀才)的身份参加北宋经常举办的文艺沙龙,为范仲淹所赏识,称叹他有“王佐之才”,并把他的文章推荐给了当时的宰相晏殊。恰好晏殊有个女儿正在找婆家,范仲淹又极力从中撮合,富弼便成了晏殊的东床快婿。  相似文献   

17.
参加工作了,我找领导分房,想娶回我那心爱的新娘,领导说:单位没房!等有了房我们再商t。房改的时候,我找领导买房。那时的房价低哟!几千元钱,就能买上一套不错的住房—谁愿意相让?领导说:等以后单位盖房。工作了二十年,后来单位盖房,口袋里有了一点积蓄.我总算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18.
翻译家李文俊说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从中学时代与同学一起合作搞翻译,迄今在这条路上走了已经有50多年。从80年代起他翻译了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作品,包括新近出版的被称作“天书”的《押沙龙,押沙龙!》。他动手翻译是1995年1月,译完时已是1998年2月。这是这位已到古稀之年的翻译家所翻译的第四部福著。法国的福克纳专家莫里斯·库安德鲁译过多部福著,惟独未译《押沙龙,押沙龙!》。晚年他捡起此书想译,但已觉力不从心,终于未能如愿,他因此极为后悔,恨自己没有在较年轻时做这一件事。李文俊说他至少不会为没有做这件事而后悔。他说…  相似文献   

19.
当医生拔掉了你没毛病的牙齿却振振有辞时,当你乘坐从汽车租赁公司租来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找不到责任人的时候,你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找一个律师问一问:究竟由谁来负这些责任?“有事找律师”,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尽管中国人仍不会像西方人那样...  相似文献   

20.
一位职工跟我讲了这样一件事:他什1车间主任,经常给涨不上工资的职工做思想工作,总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可有一年他也没涨上工资,。C里就有了点情绪,职工就拿他说的话来给他做工作,他听了觉得别扭,觉得以前做思想工作简单了一些,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要想打动职工,你必须站在职工的位子上,用体谅、理解去关心他,用你的热情去温暧他,使他觉得你是为他好,处处为他着想。记得一位支书跟我讲,他们车间有部分职工炒股,工作时常分心,车间有的领导说来点行政命令,制止职工炒股,当时他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