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庆 《各界》2011,(12):72-73
在孙中山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其战友可谓无数,但是有一位却与众不同。他既是孙中山的幼年玩伴,后来又为革命付出了年轻生命,成为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他就是陆皓东。  相似文献   

2.
林家有 《团结》2013,(1):64-66
孙中山的遗嘱有三个:一是《国事遗嘱》,二是《致苏联遗书》,三是《家事遗嘱》。三个遗嘱分别从国事、世事和家事三个方面陈述了孙中山的嘱托,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国家主义和对家事的基本看法和要求,充分地全面地体现了孙中山的伟大品质、廉洁奉公和关爱国家前途命运的精神本质。这是孙中山遗留给全中国人民的珍贵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3.
任仕纯  黄义源 《团结》2008,(4):61-62
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去世也已8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迈出了重要的步伐。然而,孙中山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形象却越来越高大。他的理论和和实践也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理解和赞同,他的精神和遗产仍然在闪烁着光芒。可是,数十年来,许多研究文章,都称孙中山为资产阶级民主派,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按照阶级划分标准,资产阶级民主派属民族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4.
论点集萃     
论点集萃孙中山的思想教育观江苏省建湖县商业局蒋如柏撰文认为,孙中山为实现中国的平等、自由、富强奋斗40余年。他反思胜利与挫折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革命的中国建设事业,不仅要进行物质方面的建设,还应该重视思想教育。综观孙中山的著...  相似文献   

5.
王秉默 《团结》2008,(2):43-46
谭平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建树、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他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五四运动后,他在陈独秀的帮助下建立广东中共支部。他爱国革命、不断进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在著名的南昌起义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然而,中国革命的进程艰难曲折,这位既是早期国民党员、国民党组织部长,又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6.
高仁立 《团结》2012,(5):57-59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但是,孙中山对马克思理论是有选择地接受。他明确指出:"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①长期以来,这句话被作为否定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依据。否定者认为,他既然不用马克思之法,就绝不是社会主义。近些年来,许多学者解放思想,重新评价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从多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作为一位矢志不渝的革命先行者,还是作为一个构造了完整体系的思想家,孙中山先生都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伟人。作为积极的革命活动家,他很少有时间、精力和兴趣去进行专门的思辨;作为思想家,尽管理论深度有所不够,他所提出的思想和政纲。他的三民主义学说,仍然反映和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要求和历史动向,是当时中国最先进最完整的思想体系。虽然他没有完成建造理想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任务,但他留给后人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值此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本文对他关于国家官员的构思作一粗略介绍,以资纪念,以资借鉴。孙中山关于国家官员的构思起源于他的民权主义,在具体地介绍关于国家官员的主张之前,似乎有必要简述一下他的“平等观”。孙中山对于平等的认识很有自己的特色。他对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天赋平等”观持严肃的批判态度。指出“自人类出生几百万年以前,推到近代民权萌芽时代,  相似文献   

8.
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携带由他与叶丹合作编剧、由他执导和主演的新片《非常大总统》,专程来到辛亥革命首举义旗的武汉举行首映式,笔者特地采访了他。 “《非常大总统》是国内第一部描写孙中山先生的故事片,您何时萌生了这个想法?” ——我上小学、中学时常读总理遗嘱,听到很多有关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对这位伟人十分景仰。一九八一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时,上海青年话剧团找我演《孙中山与宋庆龄》。后来虽未演成,但我接触了许多资料,觉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经历十分感人,他的性格也很吸引我这搞表演工作的人。我于是萌生了在银幕上再现孙中山的愿望。一九八四  相似文献   

9.
龙建军 《团结》2006,(3):62-64
李章达(1890—1953),字南溟,广东东莞人,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早年加入同盟会,当过孙中山的警卫团团长。他不但保卫孙中山的安全,而且是孙中山三大政策及政治主张的坚决维护者和坚定追随者。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他被选为中央常委兼秘书长。1953年12月9日病逝于广州。陶铸称赞他是一个“优秀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踏上革命征途1906年8月,时年16岁的李章达考进了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当时,朱执信受孙中山的指派回到广东进行革命宣传活动。李章达受朱执信影响,并由其介绍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09年,李章达…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他曾潜心研究欧美的政党政治,一生凡五次建党,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一、在建党思想上,强调“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民建国,以进大同”政党是由社会精英分子组成的,依靠政纲号召民众为政权而奋斗的政治组织。在建党思想上,孙中山主要以三民主义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武昌起义前,他长年奔波于海外,向华侨、会党和留学生宣讲三民主义,鼓励他们的革命热情和献身精神,扩大党的组织。在孙中山的心目中,三民主义是建党的第一要义。他说:“革命有革命之主义,有革命之道德,…  相似文献   

11.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谢职,由日理万机的大总统,变为一个自由人,心欲轻松一下,便与卫队长郭汉章、秘书长胡汉民等去紫金山打猎.一行人经明孝陵至半山寺,忽见一只喜鹊飞过来,孙中山急忙举枪射击,因喜鹊飞远而未中。枪声响处,几只野鸡受惊飞起,他调转枪口,“呼”的一声,其中一只中弹,歪歪斜斜向下栽落,大家追赶过去,在土地庙旁寻到野鸡。这时孙中山提议休息片刻,他信步向山上走去,至现在的中山陵墓穴处,停下来眺望四方,显得极为兴致。过了一会,对跟随在后面的胡汉民、郭汉章说:“你们看,这里有山有水,气象雄伟,较明孝…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总体认识及其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就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根源,发展历程作了论述,并力求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作出客观的评价,最后对当代民族主义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清末,他留日归来担任过大清银行总司帐;辛亥,他拥护孙中山,担任过广州大元帅府会计长;民初,他首倡和拟订了中国《会计师暂行章程》;他是我国会计制度的奠基者,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持有“第一号”职称证书的会计师,他被加拿大人称为“世界最有能耐的会计师”,他就是民革赏谢霖。他所创办的正则会计学校,如今已由成都民革恢复发展,再谱新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早年就表示对社会主义的热情,甚至自认为是社会主义者,在中国的近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反映他对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强烈愿望,并使他终于在晚年坚定地实行同共产党合作的政策。我们怀着尊敬的心情来评论他的主观社会主义,因为这是他的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从中可以得到若干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实践也很有意义的启发。一孙中山在一九○  相似文献   

15.
“孙学”的定位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家有 《团结》2009,(4):15-19
林家有教授是孙中山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声名卓著的学者。为把孙中山研究引向深入.林教授专门著文,对于孙中山研究作为专门之学,其学科定位、研究范围、今后的发展及其名称等问题.提出了非常具有启迪意义的观点.本刊特发此文.以期引起读者和研究者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吕植中 《团结》2012,(6):61-63
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是民革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孙中山研究会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在民革中央领导下,民革北京市委会以孙中山研究会为平台,在弘扬中山精神、开展孙中山学习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当中我们深刻体会到: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我国孙中山研究不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与这之前的大量研究成果集中在孙中山的早年和辛亥革命时期,集中在他的革命思想和业绩上相比,这20多年来的孙中山研究,范围比过去远为广泛,从三民主义到五权宪法的理论,从权能区分到地方自治的思想,从伦理道德观到中西文化观,都有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孙中山后期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思想和宏伟规划,更成了研究者着重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以杰出海外青年实业家著称的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虽出生于海外,从小是在海外度过的,但他同其他海外华侨华人一样,特别尊崇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当年到海外各国从事革命活动的情形,熟记于心中。其父姚永芳先生在海外就多次参加和主持过华侨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集会,并亲口向他们兄弟讲述孙中山先生救国救民的事迹,给他们看海外华人集会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照片。每当如此,姚美良心中便会涌起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感。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姚美良先生进入大陆发展,至1993年底,他已在全国各地投资达5亿元人民币,仅“永芳”化妆品一项,1993年在大陆的销售额即达5亿余元。事业有了发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把握当时世界民主潮流向经济领域扩展的趋向,以国家社会主义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路径。针对西方工业化经验教训,孙中山不仅为未来中国选择了国有化的工业发展路径,并且在社会领域也积极探索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对于俾斯麦国家社会主义以社会福利阻碍政治民主进程的图谋,以及国有经济模式本身的弊端,孙中山也有清醒的认识,他的对策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引发普遍的民主政治意识,通过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完善,制约国有经济的方向,最终保证工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分享。事实上,在缺乏稳定政治环境的现实下,孙中山美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理想难以付诸实施,但他在错综复杂历史局面下的广阔视野和探索勇气,值得钦佩和肯定。  相似文献   

20.
上一个世纪之交,在中华儿女心中响起了一个跨越世纪的口号,这就是孙中山 1894年在《兴中会章程》中提出的“振兴中华”。这四个字,凝聚了中华儿女反抗西方列强的入侵而把中国建成独立、富强的伟大国家的强烈愿望。   “振兴中华”提出后的 17年,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变革——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后来,虽有过几次复辟帝制、取消共和的活动,但都以失败告终。正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当即将进入 21世纪之际,不能不叹服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的远见卓识。他是极力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