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愚公移山》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闭幕词。这篇闭幕词与同一时期毛泽东所著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被人们合称为“老三篇”。“老三篇”因其短小精悍、文风朴实、言简意赅等特点,一经发表就备受人民群众的喜欢,后来被列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必读教材,家喻户晓、广为人知。“老三篇”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著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党的思想建设史上的重要文献。其中,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给学员作报告《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要求"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反反复复地读",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是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撰写的三篇经典短文,简称"老三篇",分别被收录到《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和第三卷。"老三篇"讲述了三个平  相似文献   

3.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对毛主席的“老三篇”的学习。因为在党看来,无论是对愚公移山精神的赞扬,还是对张思德、白求恩同志的缅怀,其核心都是为使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其目的,都是为了共产党人能:“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重视并不断倡导全党学习“老三篇”的根本原因。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对“老三篇”中所倡导的精神有了怀疑。因此,在新形势下,倡导重温“老三篇”,应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的“老三篇”从不同侧面树立了三个不同的道德示范典型。《愚公移山》因与中华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相通而彰显出典型的实践价值,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示范的精神支点。立足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弘扬“愚公移山”的四种精神:“坚韧不拔”的顽强拼搏精神、“埋头苦干”的实干笃行精神、“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知难而进”的历史主动精神。这四种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的历史情境下“愚公移山”精神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5.
袁垚 《求知》2023,(7):59-61
<正>人无精神则不立。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政党更是如此。《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阐述共产党人精神世界建设的三篇经典著作。其中《纪念白求恩》是写作时间最早的一篇。这篇著作重点颂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同志以白求恩为楷模,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篇著作一经发表便在全党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6.
林贤治 《各界》2011,(1):34-34
经历过“文革”的人,没有不知道白求恩的名字的。在规定“天天读”的著名的“老三篇”中,这是一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革命圣徒,众人学习的典范。但是,作为西方知识分子,白求恩身上固有的个人主义的特质被掩蔽了。应当看到,这种个人主义与革命的理想是有密切联系的,然而也有冲突,并因此蒙上悲剧性的阴影。  相似文献   

7.
阿源 《瞭望》2004,(52)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但凡年过40,学过"老三篇",经历过"天天读"时代的人,对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这最后的一段话大抵都是有印象的,有的甚至能背诵全文。现在的年轻人是否知道白求恩,是否知道毛泽东写于65年前,教育了几代人的这篇名著,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在我们的现实中,像白求恩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8.
1945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发表题为《愚公移山》的讲话,使愚公移山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到全面深化改革,愚公移山精神始终激励我们砥砺前行,夺取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胜利。在21世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我们仍然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坚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用愚公移山的执着和拼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愚公移山的故事妇孺皆知,特 别是愚公垂暮之年“毕力平 险”、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移山精神千百年来令人敬仰,毛泽东同志在《愚公移山》一文中将愚公精神升华为一种民族精神,成为激励全国人民打破旧世界、建设新中国的强大精神动力。近日,笔者重读愚公的故事,觉得愚公坚持  相似文献   

10.
墨随堂心迹     
林阳 《民主》2014,(10):F0003-F0003
<正>上世纪60年代初,还在上幼儿园的我让爷爷牵进书法之园。写得好,给一分钱,我尝到了什么是鼓励。爷爷端庄秀丽的楷书让我以为这是全世界最美的字,爷爷在历史博物馆写文字说明也是我向小朋友炫耀的资本。"文化大革命"初期,天下大乱,家中也不能幸免。在家人仿徨不安时,我的心早已飞向院里拍三角、玩冰棍棍儿的小朋友。此时,家里要求我每天放学用小楷写一篇文言文《愚公移山》。因为心里长草,字写得潦草,万分疼爱我的奶奶打了我一戒尺。我从此懂得,学习成绩固然重要,态度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0,(36)
“结构调整、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被称为电力体制改革思路的“老三篇”,空喊多年却不推行。落实这一思路,必须由政府强力推动    电力体制怎么改革,牵涉到对 电力行业特性的认识。以往 人们把电力行业视为“自然垄断”行业,利用规模经济,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因而这一领域需要由政府干预,通常由单一生产者承担最有效率,这表现为政府垄断、政府投资融资、政府所属企业生产、政府行政管理。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起点也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模式”,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其管理模式与运营方式既缺乏竞争,也严重损害了效率,导…  相似文献   

12.
高云凌 《学理论》2008,(1):56-57
我与这件事儿有关,是一个意外。 2002年5月,黑河日报社的总编候德山送给我一份当年4月26日的《海峡时报》报纸,上面整版刊登了一篇原黑河日报记者现任《海峡时报》主编王居卿写的一篇特别报道。题目是《解读台湾,风雨飘摇“芭蕉叶”》。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红都”的陕西省志丹县,近年来按照“总体规划、配套实施、超前设计、一步到位”的思路,全力实施“龙头牵引、开放带动”战略,使这个曾经荒僻的塞北小县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志丹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一个集山区、老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水、电、通讯、道路和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山里的特产运不出去,山外农用品又运不进来。路是制约志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肠梗阻”。然而,在这山大沟深的地理条件下要修好一条公路谈何容易! 志丹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冒酷暑、战严…  相似文献   

14.
姚雪丽 《学理论》2009,(17):199-200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和认知现象在语篇中尤其是政治语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治隐喻通过对词语和结构的选择,可以起到衔接和连贯的作用;通过其框架功能以及其对民众的价值观和情感的掌控,政治隐喻还能起到游说的作用。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理论基础,尝试性的探讨隐喻在政治语篇这种特殊文体中的特殊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15.
短讯     
近一年多来,长城特殊钢铁公司职工关心政治、学习理论的热情高涨,目前全公司已成立“学马列小组”、“学哲学小组”64个,参加自学活动的职工逾千人。许多职工参加学习后感到精神充实了,心情舒畅了,工作干劲更足了。现在,公司一厂劳动服务公司要求入党入团的青年占青年总数的50%。有的学习小组重温《老三篇》后,成立了“为您服务”小组,每周末用业余时间为企业和职工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新年致辞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1):F0003-F0003
尊敬的读者和作者:翻阅一页又一页的文字,我们走过2009;伴随一篇又一篇的稿件,我们开启2010.岁末年初,我们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改革的征途中遇到了困难,人们纷纷开出药方,向西方取经,向东方求宝,但似乎对我们自己的传家宝倒不够重视,不大提及了。这传家宝就是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维护群众的利益。毛泽东同志在《愚公移山》一文中不是说过吗,全中国人民同我们一道,还有什么困难大山不能挖掉呢。应当说,脱离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脱离群众是很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00,(1):48-48
由中共武清县委宣传部和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求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学习邓小平理论征文活动日前圆满结束。参加这次征文活动的乡镇局共有61个,推荐上报参评论文210篇。经过聘请市有关部门评委认真评选,共评出获奖论文82篇(其中:一等奖6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24篇、优秀论文奖40篇)。评委们认为,今年上报的论文总体质量又有新的提高,文章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紧密联系武清县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9.
董春岭 《党政论坛》2014,(16):36-36
2014年5月28日,在西点军校的毕业典礼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一篇特殊的致辞,回答了“如何保持美国的领导力”这一核心问题。美国媒体对这篇演讲的内容毁誉参半。然而,各大媒体对这篇演说的重要性却是众口一词,认为它集中反映了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思想,标志着“奥巴马主义”的正式出炉。  相似文献   

20.
叶小沫  叶永和 《民主》2009,(12):44-46
在爸爸叶至善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叶圣陶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 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