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押沙龙 《各界》2014,(10):58-60
上官婉儿是唐朝最有名的一位才女,她的知名度非常高,许多电影电视都演过她,形象都很秀雅动人。她能在现代社会这么出名,当然一方面跟她的经历与才华有关,另一方面跟她名字起得好多少也有关。一个才女能姓个“上官”这样的复姓,已经是很大的福气了,何况又叫“婉儿”呢。倘若她名叫牛桂芝,想想看那又会是什么光景。  相似文献   

2.
王孝武 《侨园》2014,(2):8-8
面对被舆论炒得沸沸扬扬的李某某案,北京某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竞如是说:“李某某案中,法律被人利用,那个女孩本可以随时走掉,但是她最终还是跟这几个人在一起。而案发后.她应立刻举报这个案件,可她是在所谓的谈判不成的情况下,才举报了这几个人。她没有遵守职业道德,但她利用了法律的漏洞。”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3,(18):20-21
中国有一句话:子不嫌母丑。从这个角度来看,民族主义者(或所谓的“爱国主义者”)似乎都是例外,因为他一般不愿接受一个长相并不佳的母亲。他必须得相信自己的“亡母”是绝世佳人(如:日俄战争的胜利等),而将来自己也会娶一个跟她一样美丽的姑娘(如:“美丽的日本”等)。只是现在自己仍没出息,如此下去既对不起美丽的母亲,又娶不到未来的老婆,所以一定要振奋精神,自强不息。就像这样,  相似文献   

4.
张慧 《党政论坛》2013,(2):48-49
纤细的四肢,似乎一把就能握住的细腰,天鹅般的脖颈,弓起来如水果般饱满的脚背……在舞台上,47岁的希薇·纪莲身上没有丝毫时间的痕迹,她对身体完美的掌控似乎告诉世界,她只会成熟,不会衰老。  相似文献   

5.
崔增印 《各界》2010,(10):18-21
表姐傅冬菊在世的时候,我和她多次谈到她在北平和谈过程中的活动,并跟她再三声称:关于涉及到党内机秘的事,咱们不谈;她说:“过去的事已经成了历史,也没什么保密的了。”  相似文献   

6.
杨银禄 《各界》2010,(11):10-15
江青与李讷 李讷1940年8月3日生于延安(为江青所生)。江青不止一次跟工作人员说:“共产党员只有工作、工作,不应该生孩子,生孩子是党外人士的事。我生下李讷就是一个失误。我怀她的时候就不想要她,可是主席喜欢小孩子,我也只好生下她了。”  相似文献   

7.
于丹 《党政论坛》2014,(2):18-19
岁末是一个盘点的时候,人到岁末心情就特别复杂。每一个年头都有一些人远离,让我们思虑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到底会起着怎么样的支撑作用。就在前不久,我看到了一则消息,钱锺书的夫人杨绛先生把她独生女钱瑗以及她先生钱锺书的版税,加上她自己所有的版税,都集结在一起,去清华大学捐了一个基金,这个基金不是鼓励那些学习冒失、出国留学的孩子,而是鼓励广大孩子去读书,叫“好读书奖学金”。清华大学的领导让她跟大家讲讲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8.
王鹤 《各界》2010,(6):69-71
一 王微究竟应该感到失意还是得意呢?她身为姨乐圈大牌红星的日子,委实太长了。从明朝万历末年到天启年间,再到崇祯初年,那幅晚明士人分花拂柳、醉吟风月的行乐长卷上,时时能看到王微的身影。她浪游杭州、南京、嘉定的足迹,牵连起董其昌、陈继儒、钱谦益、谭元春、许誉卿等一大串文化名人——他们有的跟她是诗文之交。有些则有或深或浅的情缘。  相似文献   

9.
赵霞 《各界》2010,(4):52-55
在“秦淮八艳”中,马湘兰是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与其他七艳相比,马湘兰的容貌是最不起眼的,人生经历也是最普通寻常的,知名度似乎也是“秦淮八艳”中最小的。这么一个看似平凡的乐妓,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她名列“秦淮八艳”之中的?马湘兰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她的过人才华,  相似文献   

10.
闵泽平 《各界》2010,(3):65-68
传说中,才女似乎像花儿一样多,像花儿一样灿烂,但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实力而非漫天的绯闻,能与一流男性作家分庭抗礼的,在过去那个时代却只有李清照。李清照还没有成为历史人物的时候,大家不太看好她,宋朝人也不因她而自豪,只是不以为然地说在本朝妇人中,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4,(Z1)
<正>面对被舆论炒得沸沸扬扬的李某某案,北京某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竞如是说:"李某某案中,法律被人利用,那个女孩本可以随时走掉,但是她最终还是跟这几个人在一起。而案发后,她应立刻举报这个案件,可她是在所谓的谈判不成的情况下,才举报了这几个人。她没有遵守职业道德,但她利用了法律的漏洞。"且不分析李某某案究竟如何,笔者觉得这位某局长身上有三个"亮点"很值得"推敲"。在某局长看来,法律是可以被人利用的。法律怎样可以被人利用呢?他举了例子:那女孩本可以随时走掉,但是她最终还是跟这几个人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9月4日的凌晨,姚芳的朋友圈突然火了,她发的一条信息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得到近百位好友点赞和评论,还有一些人直接跟她私信,大有彻夜长谈之势。这一话题也在生活中继续,姚芳的朋友同事见到她后都会主动提起,跟她深挖细节。人缘颇好的姚芳感慨:"这都是爸爸《心灵有约》的魅力啊!"暖亲情中的"硬约束"在深圳的家中,记者见到了  相似文献   

13.
打扮得漂漂亮亮跟歌星差不多的安徽临时工阿萍忽然不见了。 住在北京常有来往的她堂兄、亲妹子都不知道她上哪里去了。她的同乡姑姑、小姊妹也不知道。去她当过保姆的主人家,她当过临时服务员的东家家里,打听了,都没有。信也没有,这是他们料得到的,因为她不会写信。 后来他们到她经常在那里等雇主的“人市”(指许多找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14.
在政工岗位上10多年了,似乎总有站在门边的感觉,越努力越如此。想当初,宣传报道干着多单纯,信息加调查,再编编弄弄就一篇稿子发出去了,可党委领导一句话,得,又揽起了理论宣传的差率。想一步跨入熟手的行列,结果一试,不行。那就只好从头学啦。但正因为这样,我觉得才有趣,干起来才有劲。跟领导学,跟同行学,跟报刊学,睁大眼睛看,开动脑筋想,加上领导带着办了一些活动,多少有点想法。九六年的一次全厂性寓教于乐活动,我改变会标的形式,制作出装饰性的年度教育主题吊挂和本期活动的主题大板,用有关材料使室内的空中、墙边、…  相似文献   

15.
正1981年我到师大中文系读书的时候,系里没有开儿童文学课。大约是大三的时候,有一天,邻班一个女生对我说,83级开了一门儿童文学选修课,她想去旁听,问我愿不愿意跟她一起去。我小时候没有接触过"儿童读物",当然也没有听说过"儿童文学"。我觉得很新鲜,便跟她一起去了。大概因为是选修课,而且又是"儿童文学",同学们对这门课很陌  相似文献   

16.
1959年某日,我去陆老师家,只见好些陌生人围在一个小房间内,我挤进去一看,翁瑞午僵卧在床,眼睛瞪着,口不能言。我叫一声“翁先生”,他似有反应,眼珠朝我略一转动。这时,陆老师在卧室里闻声唤我了。她独坐在大藤椅里,异常平静地对我说:“翁先生不行了。你不要去看。”在她脸上,似乎并无什么永别的悲痛之色。  相似文献   

17.
玄圭 《各界》2009,(11)
四年隐晦的初恋 遇见林萃如前,梁羽生有过一段短暂青涩的爱情.当时梁羽生18岁,喜欢的女孩小他两岁,是他的表妹,沉静高傲的大家闺秀,不会做家务、不会主动跟人说话.他不修边幅,站在她身边显得落拓又张皇,他爱她爱得甚是卑微.知道表妹喜欢<红楼梦>,梁羽生通宵达旦地看,然后拣了她最喜欢的章节,站在她面前,朗朗背给她听.  相似文献   

18.
柳萌 《民主》2011,(7):50-50
一位朋友的女儿,有次跟我聊天儿.不知怎么说到茶叶了,她不无感慨地说:“我老爸在位那会儿,别人送的茶叶,每年都喝不完;这会儿他退休了,就很少有人送了,有时还得自己买。”这位朋友原来是位编辑,在一家大报编文艺副刊.对于某些作者来说,他掌握的这块地盘,可就非同小可了。  相似文献   

19.
张颐武 《民主》2011,(4):7-8
雷洁琼先生走过了106年的生命历程,2011年1月9日17时38分在北京逝世。各大媒体都刊发了新华社专稿.隆重纪念这位穿越了二十世纪的风雨,和我们走到今天的老人。微博中,很多年轻的朋友在问:“她是怎样的人?”人们似乎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了解她的生平。  相似文献   

20.
舒展 《民主》2009,(2):51-52
2008年10月9日下午.我向杨绛先生电话请安的同时,跟她老人家说了将《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收入《钱锺书集》是您在钱先生辞世后所作的一件大好事。数量上它是《边上》的五倍,质量之高则无法估计。研究钱锺书的重要篇章极多,其中有钱先生在访意、访美和访日的一些谈话和学术演讲,充分反映了他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积极鲜明的态度。杨先生说:“这些文章是陆文虎精心收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