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编辑同志: 南京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陵墓所在地。它兴建于1926年,主要建筑物有牌坊、墓道、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另外还有音乐台、水榭、光化亭、行健亭、革命历史图书馆、藏经楼、永丰社等附属建筑物,整个陵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二年,从浙江绍兴一座古越国贵族墓中出土的铜质房屋模型,提供了古代举行图腾祭祀的庙堂建筑实体形象。这在我国考古发现中,尚属首见。  相似文献   

3.
王淼 《各界》2010,(7):15-15
1946年1月21日,在南京中山陵附近梅花山上的大汉奸汪精卫墓,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此事在当时并没有公开报道。据有关资料记载,汪墓秘密被炸的经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3,(49)
中国 ●据《光明日报》11月22日报道:考古工作者已在陕西阳陵陵区范围内发现两组大型的从葬俑坑48个、大型建筑群落遗址3处以及陪葬墓数十座;出土了彩绘陶俑兵器、礼器、度量衡器和粮食等大量文物。有关专家认为出土的文物,对汉代丧葬制度、军事史、  相似文献   

5.
何颖 《学理论》2013,(20):197-199
镇墓陶文是古代社会宗教文化和民俗习惯结合的产物,它特指东汉中后期出现的书写于陶器之上的一种仿照地上文书格式的镇墓文书。研究镇墓陶文对于研究汉晋时期的社会、巫术、宗教、民间信仰、社会风俗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镇墓陶文作为古代社会曾经盛行过的一种重要的镇墓辟邪方式,它与其他镇墓文书一样保存了当时的社会原貌,反映出一定的丧葬制度和礼仪,体现着社会中下层民众的生死观和精神追求,这些丰富的历史内涵都期待着我们去不断探寻和发现。  相似文献   

6.
张琴 《学理论》2012,(14):183-184
四川地区明代墓葬有石室墓、砖石混筑墓和土坑竖穴墓,以石室墓为主。根据墓葬建筑材料和墓葬形制的不同可将四川明代墓葬分为三型五式。石室墓多为官员与平民墓。砖石混筑墓或者砖室墓的墓葬规模一般较大,主要是明蜀藩王墓或太监墓。结构严密的土坑墓发现较少,可能是四川地区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而采用的一种保护尸体的埋葬方式。  相似文献   

7.
喧嚣中的宁静———拜谒聂耳墓●邓祝仁这里说的是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公园里的聂耳墓,而不是日本的那座。昆明西山,虽说早在六百年前的朱明王朝之际就被列为云南四大名山之一了,但真正成为游人趋之若鹜的热门景点,还是在今天。偌大座西山,再也不是昔日所谓出家人逃匿尘...  相似文献   

8.
1977年是十月革命胜利60周年,11月7日,苏联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在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队伍中,第一次出现了和列宁像制式、大小一模一样的勃列日涅夫肖像,站在列宁墓观礼台上的勃列日涅夫喜不自禁。  相似文献   

9.
造坟之类     
这几年修墓造坟之风大炽,为了争风水、抢穴子,不惜毁良田、拆庐舍者大有人在,甚至于在教室中央盖了一个大坟的报道也见到过。这次读到一条新闻,也是拆了小学校舍造墓的。奇怪的是,主持其事的,竟是某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呜呼!教授而毁学,毁学以造墓,岂不是双重意义上的自造坟墓了吗?  相似文献   

10.
正耶稣墓,又称"圣墓",坐落于耶路撒冷老城圣墓教堂之内。墓内最重要的遗物是一块耶稣停尸石。最近,耶稣墓已经被考古人员打开,沉睡数百年的停尸石重见天日。该石头系耶稣本人被钉十字架后,遗体从十字架上转移到山洞内这块被用作"殡年,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派遣其母海伦娜为代表前往耶路撒冷,确认了耶稣最后埋葬地的确切位置。君士坦丁皇帝在埋葬耶稣的山洞之上建造  相似文献   

11.
王耕 《瞭望》1988,(29)
砖上的画 棺上的图 秦汉以后砖砌墓穴增多,汉代的墓还采用了预制的空心砖,是建筑史上最早的预制构件。这些空心砖上还用模子打出人和兽的图案,十分简练生动。 洛阳出土的西汉画像砖,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洛阳古墓中的画像砖,表现最多的是雄壮的骏马。有的伸颈扬鬣、萧萧嘶鸣;有的昂首奋蹄、奔腾千里,还有不少画面是马与虎相处在一块砖  相似文献   

12.
良渚文化是5千年前的东方古国吗?距今5300-4200年的良渚文化先民,是否已经跨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即当时国家有没有诞生?这是良渚文化研究中,争论得最热烈的问题之一。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严文明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良洛文化时期,稻作农耕已发展到犁耕阶段;手工业与农业已经分离,玉器、陶器、漆器。丝绸生产达到较高水平;已经有了早期的文字;墓葬已出现了豪华王陵、贵族大墓和普通人小墓的等级差别;玉质礼器上有了高度一致的母题纹饰──神人兽面纹;特别是有了需动用二、三百万人次才能完成的、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礼…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09,(6):F0002-F0002,F0003-F0004
历史风貌建筑是我市珍贵的文化遗存和独特资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对历史文化遗存和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要求。自2005年9月1日《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系统,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三年多来,历史风貌建筑的依法保护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逐步完善,五大道、一宫花园、解放北路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序展开,改善了历史风貌建筑区的整体环境,彰显了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何志斌  张徐剑 《民主》2012,(5):46-48
在南通狼山东南山麓的峭壁前面,有一座高大的三门花岗石牌坊,牌坊由4根3米多高、顶部刻有祥云浮雕的花岗石柱所组成。仰望上部,由3块1米多长的花岗石额枋将4根石柱连接成一体。额枋上镌刻着墓名:正中是"唐·骆宾王墓",右边是"宋·金将军墓",左边是"刘南庐墓"。  相似文献   

15.
在地下沉睡了二千一百多年的一千多件青铜器、陶器、铁器、玉石器、金银器等珍贵文物重见天日,尤其是墓室壁画在汉墓中、石编磐在岭南汉墓中均属第一次发现,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兴趣。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广州越秀山附近的象岗发掘出的汉初第二代南越王赵胡墓葬中的随葬品。  相似文献   

16.
张锦东  董藩 《团结》2013,(2):61-64
北京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旧城内大量的胡同、四合院等院落建筑与皇宫建筑、庙宇寺观,共同构成了北京独特的历史风貌,直观地反映了古都的历史变迁,见证了曾经的繁华和原住民的生活。对北京旧城院落建筑进行保护性再利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与先秦儒家死后灵魂升天的观念不同,在战国时期湖湘地区流行的观念中,亡魂的最终归宿是在地下,与形骸同处于墓穴之中。亡魂居于墓中的观念在汉晋以来影响深远,招魂葬的出现、室墓的形成、泰山府君的传说及其它众多文化现象均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8.
冯骥才 《民主》2010,(12):3-4
我们必需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9.
经常下乡发现一个问题:在一些农村的山头上,圈地造墓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有的亭台围栏、砖墙环绕,一墓占地十几平方甚至几十平方,有的尚未作古就已在风水宝地占好了地方。这种禁而不止的做法不但多占了土地,破坏了植被,而且浪费了社会资财,助长了奢侈之风,毒化了社会风气,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国农村实行土葬改火葬已有30年的历史,当初党和政府在推行这一改革上是花了很大的气力的,其目的就在于节约土地、减少浪费,树立文明的殡葬新风。但是圈地造墓使这一改革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甚至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带来了更坏的后…  相似文献   

20.
抗战感言     
贾亦斌 《团结》2005,(2):33-34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60年了。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遭受了空前的浩劫,许多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墓上已经长满了青草.但更多的烈士尸骨无存.连姓名都无从知道。我是抗战的参加者和幸存者.如今也满头白发,垂垂老矣。回顾六十年前的艰苦抗战.怀念英勇牺牲的烈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