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秀霞 《新长征》2008,(12):40-41
吉林的振兴发展既需要与生产经营发生联系的基础条件,即硬环境,也需要影响投资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因素,即软环境,如服务质量环境、优化政策环境、人文氛围环境、法治环境等。其中法治环境是所有软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境因素,它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地方法治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节点和有效路径。法治环境是关键的软环境,抓法治建设,也是抓科学发展。加强法治建设,是山东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保障。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要求相比,山东法治软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应当尽快制定规划,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法治建设等方面,明确法治山东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要坚持依法执政,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工作,进一步提高法治山东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3.
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良好环境,这既包括硬环境,又包括软环境.硬环境即物质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软环境包括人文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管理服务环境、法治环境等.西部地区的硬环境差,软环境也不理想甚至更差,它直接影响着西部的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因此,西部大开发,在营造良好的硬环境的同时,更要注重营造和提升良好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4.
适宜的工作环境是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这个环境不仅包括物质待遇、工作设施等硬环境,也包括由情感、人际关系等组成的软环境。在为人才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重视硬环境的改善而忽视软环境的优化,以为只要硬环境好了,就完全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研究表明,软环境在人才的心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优化软环境,方式方法有很多,但无外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优化人才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要坚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不断加强社会文化硬环境建设,不断改善社会文化软环境。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全社会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的状况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全社会具备法治思维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需要;全社会成员通过自身努力并营造一个有利于全社会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的良好外部环境,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7.
法治文化是推进法治建设的精神动力,是落实依法治国重要方略的内在要求。目前,由于法治文化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为此,构建法治文化,推进法治建设,应强化宣传教育,树立法治信仰;加强文化立法,完善法律体系;积极厉行法治,形成法治风尚。  相似文献   

8.
随着法治建设的深入,人们将迎来全新的法治社会和法治环境。如何理性认识依法治国以及依法治国将会对我国高校的依法治校产生哪些影响是值得深究的。在高校依法治校的基础上,谋求法治的刚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的深度融合,不断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新境界,是高校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湖北经济发展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差就差在软环境上。相对于硬环境建设的大投入、高成本来说.软环境建设可谓是一本万利.甚至是无本万利.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总是软效应大于硬效应,硬资源跟着软资源走。经济发展软环境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思想观念、政务环境、融资环境、科教资源、诚信环境、治安环境等,具有四大特征,即易碎性、系统性、共生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湖北经济发展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差就差在软环境上。相对于硬环境建设的大投入、高成本来说.软环境建设可谓是一本万利.甚至是无本万利.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总是软效应大于硬效应,硬资源跟着软资源走。经济发展软环境主要构成要素包括思想观念、政务环境、融资环境、科教资源、诚信环境、治安环境等,具有四大特征,即易碎性、系统性、共生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依法治校是高校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实现依法治校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高校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和论证法治文化功能的基础上,从高校法治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角度探索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1,(17):17-18
抓法治建设也是抓发展 ——抓“法治湖南”建设,就是抓湖南发展的软环境。科学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软环境,而法治环境就是最关键的软环境。正因为这样,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抓“法治湖南”建设,就是抓发展的软环境,就是抓发展的长远竞争力。要把法治建设作为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来抓,努力争创科学发展的法治优势。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环境是一个社会实行“法治”或“人治”的根本基础,社会文化环境的特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社会对“法治”或“人治”的选择。中国传统“法治”之所以打上了深深的“人治”烙印是由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现代法治是现代社会文化环境各因素全面作用的结果,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进步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要实现现代法治必须完善现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两学一做"既是依法治党的重要举措,又是法治精神的应用实践,还与全面依法治国共同推进党内法治建设,运行法治思维,契合现代法治步伐,夯实党建的法治基础。法治基础准备前置要素,法治核心构建关键要素,法治大局确立战略要素,法治方向引导指引要素,法治精神彰显理念要素,法治思维提供动力要素,法治规则保障安全要素以及法治方法制定路径要素,共同构筑法治路径,构筑全面法治理念,构筑法治共同体,共同服务于"两学一做"。  相似文献   

15.
通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但很多人将法治和依法治国等同,混淆二者的关系。法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是法治的内容和体现。二者在实质、内涵、范围、对象、内容、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探讨他们的关系既有理论意义,又有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玉军 《前线》2022,(11):104-107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法治中国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提出一系列重大创新的法治表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廓清了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表明了新时代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法治规范和加强了党的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党法关系就是要将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要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是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将对我国各个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思考如何在法治底蕴薄弱、法律意识相对落后的中国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构建法治模式及相关制度要素和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法治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文章对法治环境建设应坚持的法律理念、核心要素、多样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法治环境建设应坚持市场经济法治观念、要以培育和保护市场竞争为核心的民商法和经济法"秩序"建设为重点以及法治环境建设应多样化等观点。  相似文献   

20.
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和实践基础上,对传统依法治国理论的一次创新和升华。这一理论既传承了依法治国的本体要素和基本内涵,又在此基础上生发出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三推进"原则"、三位一体"建设方针、全新的法治理念和时代性的法治要素。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我国高等院校要学习和贯彻全新的法治教育,为实现法治奠定必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