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力戒浮躁     
弄臣是祸的观点,是齐威王执政的经验教训。起初他任命了两个地方官,一个即墨大夫,一个阿大夫,不久就不断听到阿大夫好、即墨大夫不好的反映。威王即位之初委政于大臣,连续九年遭到外来侵犯,严峻的形势迫使他改弦更张,就准备从这里入手整顿吏治。派人慎察,即墨耕地扩大,人民丰足,没有积案,社会安宁;阿大夫那里土地荒芜,百姓贫苦,赵国来犯时他没能力救援,卫国来犯时他干脆不理不问。为什么官场里的评价与实绩恰恰相反呢?原来,即墨大夫不搞歪门邪道,阿大夫贿赂威王身边的人替他说好话。弄臣是祸啊。齐威王褒奖即墨大夫,诛杀阿大夫及同党。干臣…  相似文献   

2.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阿Q所喊出的这两句口号,既是他对革命的理解,也是他对革命的追求。吴晗先生曾说,朱元璋革命就是为了要“过当皇帝的瘾”。这是一个最好的注脚:“阿Q革命”者,“过革命的瘾”而已矣!虽然这一切不过是阿Q在土谷祠里的“南柯一梦”,而且很快他也就“大团圆”了,但是现实中此类思维  相似文献   

3.
说“贵”姓     
两人打交道,不知姓名,于是握手寒喧,要问一声“贵姓”。这“贵”字是敬辞,并不是说姓有贵贱之分,但也有“并非如此”的时候。读鲁迅《阿Q正传》,在介绍阿Q的姓氏时,就写道:“有一回,他(阿Q)似乎是姓赵。赵太爷儿子进秀才,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地说这于他很光彩,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其时几个旁听的人倒也肃然有些起敬了。”听赵而起敬,这“赵”姓自然是真正的“贵”姓了。读到后来,这印象越发被证实了:第二天,赵太爷一见阿Q便满脸怒气,甚至给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  相似文献   

4.
自虐症     
乐朋 《唯实》2001,(10):70-70
阿Q这人的毛病真不少,虚荣,浮夸,贪财,好色,手脚又不干不净。可他另有个性格缺陷,患自虐症,即自己瞧不起自己,还要不时地虐待自己,作践自己,把自虐当作一种愉悦。他曾自骂“是虫豸”,即不算个人;赌钱输了,自打几个热辣辣的嘴巴,才能安然入唾;见了官老爷,双膝发软、身不由己的就下跪,别人要拉都拉不住。所以鲁迅说,“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阿Q的自虐症,源于那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极端专横、暴虐的社会,使阿Q这类弱小的羔羊式的人们,只能从自虐中找到一点快慰与满足。也就是说,阿Q之自虐症,是…  相似文献   

5.
加强中阿双方在人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是深化中阿经贸合作的必然选择。宁夏必须借鉴国际人才开发合作经验,积极探索中阿人才合作新模式,明确中阿人才开发合作的战略重点和途径,努力把宁夏打造成中国面向阿拉伯国家开放合作的人才培育基地,为推动中阿经贸合作深入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诚龙 《唯实》2007,(8):191-191
阿Q一生最大的“文化活动”是画圆圈。阿Q稀里糊涂当上了造反派,将被押上刑场明正典刑,还有一个手续有待完成,就是签字画押,“因为他的手和笔相关,这回是初次”,所以阿Q“高度重视”,“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结果呢,“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往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相似文献   

7.
提起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知道的人肯定不多,但提起阿Q的逻辑,知道的人不一定很多。色迷心窍的单身汉阿Q调戏尼姑庵的小尼姑,在大街上伸手去摸小尼姑新剃的头皮,当遭到小尼姑拒绝时,阿Q一边扭着小尼姑的面颊,一边振振有词:“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在阿Q的心目中,既然和尚能对小尼姑动手动脚,我阿Q就有理由对小尼姑摸摸捏捏。这就是阿Q的逻辑。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生活中阴魂不散一样,阿Q的逻辑在现当今的一些人中,仍有一定的市场。一位原本很有前途的处级干部因收受贿赂10余万元而锒铛入狱。在狱中他总结自己的失足原…  相似文献   

8.
刘诚龙 《唯实》2007,(9):191
阿Q一生最大的“文化活动“是画圆圈.阿Q稀里糊涂当上了造反派,将被押上刑场明正典刑,还有一个手续有待完成,就是签字画押,“因为他的手和笔相关,这回是初次“,所以阿Q“高度重视“,“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结果呢,“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往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相似文献   

9.
<正>青灰的山梁,沟壑纵横,断崖林立,植被稀疏,这是天山深处阿恰尔沟永恒的荒凉。80多公里,乘车一个多小时,一路崎岖,一路坎坷,这是他8年来每次上班征途的真实写照。他就是五师九○团阿恰尔四级水电站党支部书记、站长汤国江。2007年3月5日,39岁的汤国江受团党委委派,来到团场最偏远的单位阿恰尔四级水电站。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艰苦,对于汤国江这个兵团二代来说并非难以忍受。在轧花厂摸爬滚打了17年,熟悉各种  相似文献   

10.
愿与阿Q共勉     
“共勉”是个很礼貌的词儿,充满友善。意思是“咱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精神品位。”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咱们大家”。有的人动辄就嘲讽张三是阿Q,讥刺李四是阿Q,唯独他自己没有一丝儿“阿Q精神”,简直是个大勇士、大君子。我看,大不可信。我在很多文章中颂扬过阿Q的功德,乃至认为他对很多中国人有救命之恩。比方说,当年闹“文革”,将好多人弄成“牛鬼蛇神”,天天斗你、打你、往死里折磨你,你若是一点“阿Q精神”都没有,处处逞出“士可杀不可辱”的脾气,我看你只能撞墙、上吊、喝敌敌畏。幸…  相似文献   

11.
读不透的阿Q     
在我读过的书中,读的遍数最多而又始终感到读不透的就是《阿Q正传》。我第一次读《阿Q正传》是在淮安上师范学校的时候。那时只觉得阿Q这个人物苦得可怜又滑稽可笑。后来,看了相关的书籍,听鲁迅先生说,他写《阿Q正传》,“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见《致王乔南信》),而是在试着“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来“(《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希望“在将来,围在高墙里的一切人,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这样,我对阿Q的认识才深入了一层,不过越读越感到这个“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不过没有流氓样,也不像瘪三样“(见《寄〈戏〉周刊编者信》),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那个历史大环境里的落后农民,是一个很难读透的人物,以后,也就没有再去细读他。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话说“反怪”张秀璋重读《阿Q正传》,鲁迅笔下的阿Q,在欺凌了小尼姑后曾责怪说.他的"飘飘然"都是小尼姑害的,如果小尼姑的脸上不滑腻,他便不至于被蛊惑"所以,女人真可恶。"看来,阿Q满肚子是怪。但这种"怪"是""倒打一耙"式的"反怪"、颠倒了是非,岂料...  相似文献   

13.
造反派与女人的关系,似乎自然而然。阿Q做梦都在造反,因为在他概念里,造反的好处之一就是女人。阿Q一辈子没沾过女人,只在梦里,因为造反,结果不但有女人,还有挑选的余地哦。"赵司晨的妹  相似文献   

14.
正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7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讲话中,紧密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中东的现实需求,从战略高度全面阐述中国的中东政策理念,提出中阿合作新举措,中阿双方将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中阿合作开启了新阶段。习主席号召,为实现中阿两大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建设中阿利益和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一段时间以来,阿拉伯国家的发展空间饱受美国等西方国家单边主义的挤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中国可以说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一次,阿Q用手去摸静修庵小尼姑新剃的头,小尼姑满脸通红地说:“你怎么动手动脚?”阿Q回答说:“和尚动得,我怎么动不得。”这句话,活脱脱地道出了阿Q的处世原则。本来,阿Q“动”得并非有理,但既然和尚先“动”了,那么他也就可以动一动,无理便成为有理,而且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原本是“正人”,对女人“怒目而视”,时常掷小石块“惩治”女人。可是,当他看到和尚对小尼姑动于动脚,心里却痒痒起来,也动手摸小尼姑,拧一把小尼姑。恼羞成怒的小尼姑骂他“断子绝孙”。阿Q忿忿不平,找出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理由:“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似乎前有车后有辙,动之有理。 阿Q染病变坏,贼心发作,显然“病”是从眼入的,进而由眼入心,产生了“和  相似文献   

17.
曹操与同学     
邓洪卫 《廉政瞭望》2010,(20):47-47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丞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丞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曹操说,你怎么不叫我丞相呢?许攸很为难地说,我叫你阿瞒已经叫顺嘴了,  相似文献   

18.
在中阿合作的进程中,宁夏文化的"走出去"是极其重要的,这是中阿合作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文化的"走出去",势必会深化中阿合作的内涵,丰富其内容,推动其不断走向更高的阶段,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因此,要明确中阿合作中宁夏文化"走出去"的重点领域,也要发挥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全新明 《奋斗》2014,(2):59-60
正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并给他取名叫盖拉蒂。他还给盖拉蒂穿上美丽的长袍,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他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弗洛蒂忒的神殿向她求助,祈求  相似文献   

20.
铮铮铁骨 耿耿丹心──忆郑林同志李玉明老郑依然是老郑,革命革成反革命。坐监阿罪又坐监?专政反而被专政。──1967年郑林写于狱中郑林同志是我的老领导,他离开我们虽近九年了,但他"文革"时在狱中写下的这百七绝却每每在我心头萦绕。每次吟来。他那刚上不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