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中学生组合而成的秘密团体“红卫兵”组织,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并演变成为一场红卫兵运动。 “文化大革命”造就了红卫兵及其红卫兵运动,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红卫兵及其红卫兵运动;红卫兵运动点燃了“文革”之火,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红卫兵运动也就没有“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2.
天安门前,红潮如涌。“文革”初期,毛泽东多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检阅红卫兵。从首都北京,到全国各地,从全国各地,到首都北京,红卫兵,大串联,红卫兵,向太阳。千万颗红心向北京,祖国山河一片红。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从主动到被动,从兴致勃发.到心感无奈,其情感几经变化。红卫兵运动亦潮涨潮落…… 揭示“文革”初期的真实,展示红卫兵运动的历程,那时节: 天安门前涌红潮,小将热情比天高。胸前像章带泪闪,手中宝书连心摇。劲猎东风擂战鼓,漫卷红旗歌舜尧。伟大领袖一挥手,映得山河如此娇。  相似文献   

3.
红卫兵,意即“毛泽东的红色卫兵”;它是“文革”中由大、中学生自发建立的一种组织。在十年“文革”中,红卫兵充当了劲旅和急先锋。以其活动为主体的红卫兵运动,裹挟了整整一代青少年,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写下了显赫的一页。运动中所衍生和折射出的红卫兵文化是文革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笔。本文拟对此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史学方家。  相似文献   

4.
"文革"初期,红卫兵在"中央文革"的驱使下,四处造反, 破"四旧",砸文物,烧古书,金瓯板荡,神州不宁。 1966年10月22日,"哈军工"红卫兵首次冲击国防科委 大楼,叶、聂二帅巧计退"兵",化险为夷; 11月7日,600多名红卫兵再围国防部,砸玻璃,伤卫士, 进占国防部…… 事态在扩大,危险在加剧。 老帅们忧心忡忡,彻夜不眠,5条平乱计策,均遭林彪否 定;周总理出面调停,"中央文革"又另搞一套…… 是谁要毁我长城?庆父不死,鲁乱未已。这只是十年浩劫 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的手又厚又大又软和,两三天我都舍不得洗手 为了将“文革”推向高潮,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第一次接见红卫兵。苏燕燕所在的师院附中和北大附中、人大附中、清华附中、石油附中一起成为红卫兵的发祥地。1966年8月17日,苏燕燕等几大附中的红卫兵作为保卫人员,提前进驻中山公园,他们只知道毛主席要接见全国红卫兵代表,并没想到自己能上天安门,能近距离地见到毛主席。  相似文献   

6.
"文革"时期红卫兵的形形色色的"革命造反"运动是从"破四旧"开始的.由于置身在全国"文革"大背景下,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具有全国红卫兵"破四旧"的共同色彩.通过对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考察,探析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一些典型特征,对中国国民具有深刻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卫兵”的名称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传统中占据着神圣的地位。最早的红卫兵是在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中夺取了政权的武装的工人和士兵。在30年代和40年代的中国  相似文献   

8.
霞飞 《党史纵横》2004,(4):18-19
四、到1966年11月中旬,毛泽东已经不高兴接见红卫兵了,但红卫兵不走,他又不得不最后两次接见红卫兵。这两次接见实际上已是走形式了。此时围绕“文化大革命”的斗争也展开了。到1966年11月中旬,在北京的红卫兵更多了,要求毛泽东接见的呼声更高了。无奈,毛泽东决定当月的11日接见红卫兵。这是毛泽东第七次接见红卫兵了。接见时,整个仪式与上次大体相同。被接见的红卫兵有200万人。当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时,广场上立即欢腾起来,一片“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一片“红宝书”的海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首先对在检阅台上的一些中央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9.
霞飞 《党史纵横》2004,(3):12-14
三、毛泽东第四次接见红卫兵时,发生了“拦车事件”,使毛泽东对红卫兵的行为产生了怀疑,同时,毛泽东也从要打倒刘少奇、邓小平转向要“保”刘、邓“过关”1966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纪念日。这时,外地来北京串联的红卫兵越来越多,他们仍然要见毛主席。考虑到这一情况,毛泽东决定把庆祝建国17周年大会和接见红卫兵合并进行,因此这次被接见的红卫兵比以前要多,有150万人。这一天,天安门广场一早就被装扮一新,警卫工作也做得格外细致,关于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标语十分醒目。许多红卫兵半夜就守候在天安门广场等待毛泽东接见。…  相似文献   

10.
红卫兵擅自封存新华书店图书1966年8月18以来,首都红卫兵在破“四旧”中,多次到新华书店及门市部、书亭,张贴“通令”,擅自封存一批图书。其中有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包括黑格尔、费尔巴哈、普列汉诺夫等人的作品,中外古典文艺作品,如《三国演义》、《水...  相似文献   

11.
正1966年底,尚保留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担任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刚刚一年的彭德怀落入红卫兵之手,成了红卫兵的"战利品"。经过一番波折,彭德怀被手持"尚方宝剑"的红卫兵弄上火车,从成都押回北京,从此身陷囹圄,直到被迫害致死。毛泽东说:"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相似文献   

12.
要研究中国青年运动,就要采取客观而又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对历史上较为复杂的时期决不能采取回避态度,红卫兵运动作为中国青运史上不可忽略的一页,同样具有研究的价值.本文结合1992-2003年研究红卫兵的各种学术观点,以综述与评析的形式从九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前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场轰动全球的红卫兵运动,带着红袖章的红卫兵在全国各地搞串连,“横扫四旧”。红卫兵运动的迅猛发展,与八届十一中全会后,毛主席八接见红卫兵不无关系,自1966年8月18日至11月底,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毛主席八次十批接见了1200万红卫兵,消耗的财力、物力不计其数。本文作者当时在首都工作组工作,亲历了八次接见的全过程。他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毛主席对人民群众运动的支持和周总理卓越的指挥才能。  相似文献   

14.
霞飞 《党史博采》2008,(4):32-35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红卫兵运动中,活跃着一个红卫兵头目。他曾经当过北京航空学院红旗战斗队总负责人、北京航空学院革命委员会主任、"首都大专院校红代会"核心组副组长、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常委。他就是红卫兵"天派"头目韩爱晶。  相似文献   

15.
对红卫兵运动性质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0年前发生的红卫兵运动,是中国青运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无论对党和国家,还是对青年一代的成长,它都是一幕历史悲剧.正确认识这场特殊青年运动的性质,对深刻认识“文化大革命”,总结青年运动的教训,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红卫兵运动是毛泽东错误发动的,被中央文革小组利用的青年运动.由于党的领袖毛泽东,对阶级矛盾和党内矛盾作出了错误的估计,并错误地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解决这些矛盾.而要发动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首先需要寻找运动的先锋力量,青年学生天真、单纯、好冲动,又有浓厚的政治热情和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毛泽东看中了青年学生的这些特点,一手发动了作为“文革”先导的红卫兵运动.  相似文献   

16.
海光 《党史纵横》2002,(4):37-37
红卫兵运动是毛泽东为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需要而发动起来的,被林彪、江青集团利用而推上极端的青少年造反运动。红卫兵运动裹挟了全国城乡各种各类学校的青年学生,形成了迅猛异常的造反狂飙,成为十年动乱的突击队。红卫兵的产生,是“左”倾理论和实践的产物。从50年代后期恶性发展起来的,以阶级斗争扩大化为核心的“左”倾理论、“左”倾思潮和“左”倾实践,在反修防修运动中达到了新的高度,完全左右了全国人民的政治生活。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升级带来的思想惶惑“四清”运动造成的社会紧张,中苏关系恶化引起的义愤,意识…  相似文献   

17.
具有“造反”意义的红卫兵组织,在中国大地横空出世又突兀结束,前后仅两年半的时间。这股红色狂飙从何而起?何以又是那样地来去匆匆呢?  相似文献   

18.
北京红卫兵运动大事记卜伟华1966年5月25日北京大学哲学系聂元梓、宋一秀、夏剑豸、杨克明、赵正义、高云鹏、李醒尘7人在校内贴出题为《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报。这张大字报是在康生策划下,由当时在北大的“中央理论调查组”...  相似文献   

19.
“红卫兵运动”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卫兵运动”是在“文化大革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发生的一场青少年运动。它以中学和高校的学生为主体,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为主要武器,在造成打倒一切,全面混乱这幕历史性的社会悲剧中,是推行“左”倾错误的粗暴工具,在  相似文献   

20.
1966年12月,我和几位同学步行串联到重庆。16日晚,我们到“北地东方红”(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红卫兵)驻渝联络站去。上楼的时候,偶然遇到北地东方红负责人之一的王大宾,他告诉我,东方红驻成都联络站和驻重庆联络站都接到朱成昭(北地东方红的主要负责人)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传达党中央、“中央文革”的指示,要我们把彭德怀揪回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