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监督法明确规定,监督公开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项重要原则。人大常委会监督公开由此而成为一项义务性要求。监督法总则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分则有5个条款对监督公开进行了具体设计,主要内容体现在: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2.
公开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监督法为切实提高监督实效所采取的新对策,,更是推进民主政治进程的重大制度创新,是监督工作内容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施好监督法的监督公开原则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亟需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本文试就德宏州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公开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公开是监督法的重要原则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监督法明确规定,监督公开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项重要原则。监督法从三个层面规范监督公开。首先是总则规定了监督公开原则。该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坛》2009,(3):8-9
一项制度的创新,意味着各种配套措施必须跟进。“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才是例外。”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练知轩对于公开原则的高度概括,代表了多数人对监督公开的思想转变,而这种思想的转变,是一系列监督实践变革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思想保障。各级人大常委会作为监督法的主要实施主体,成为推动人大监督公开的主力。监督法出台后,福建省各级人大在公开方面作了很多积极的探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监督法将公开作为人大监督的一项基本原则予以确立,这是影响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一件大事,是体现并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次重要落实。但任何一项好的制度安排,都需要回到实践的土壤,才能扎根。人大监督的公开,同样如此。其实,人大监督的公开化,已有多年的实践探索,监督法意义在于将此法制化,使人大监督公开成了一项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当下,贯彻人大监督的公开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7.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随着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的深入实施,贵州省赤水市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监督公开原则,在拓展监督公开广度深度、创新监督公开方式方法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助推了赤水...  相似文献   

8.
公开和透明是监督法确立的重要原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随着《监督法》深入实施,监督公开的范围和空间将不断扩大,监督公开将步入常态。  相似文献   

9.
随着今年1月1日监督法的正式施行,各级人大常委会越来越多的监督工作将依法向全社会公开。监督法在总则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10.
许广义 《辽宁人大》2007,(11):17-17
辽阳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法》关于监督工作公开的规定,采取三项措施,解决了公开什么、如何公开、何时公开三个问题,使人大的监督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突出公开透明的监督要求,是监督法的主要特点之一。监督法规定,除“一府两院?的落实情况外.包括人大监督计划的制定、监督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提出的意见都要求通报代表周知,并向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12.
《监督法》明确规定,监督公开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项重要原则。人大常委会监督公开由此而成为一项义务性要求。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大网等媒体实现了监督计划,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等面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13.
王琼 《辽宁人大》2008,(9):12-12
行使司法监督权是人大内司委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扩大民主,实行司法公开,人民群众对司法监督的期望值很高,要求人大加大司法监督的愿望很强烈。人大内司委的司法监督,要严格按照《监督法》的精神和有关规定,从过去“个案监督”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改变与《监督法》精神不符的一些做法。按照《监督法》精神和有关规定开展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14.
随着监督法的正式施行,各级人大常委会越来越多的监督工作将依法向全社会公开。可以说,人大监督已进入一个新的层面,那就是"阳光监督"。从监督法的制度设计看,公开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情况和"一府两院"接受监督的情况,目的是走出权力机关"小监督"的圈子,构建一个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大监督"格局。这既是监督法立法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这一原则在监督法条文中体现在“五个向社会公布”上。因此,坚持公开原则,应落实好“五个公布“。  相似文献   

16.
监督法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将人大监督情况向社会公开。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监督法还规定,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年度计  相似文献   

17.
审计报告公开,审议意见见报,执法检查报告现身媒体……明年1月1日以后,人大常委会监督采用类似的公开动作不再单靠勇气和魄力了,因为《监督法》已经把“阳光监督”写在法律文本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监督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公开是人大常委会监督的一项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在监督法实施三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重温监督法,并于2009年9月,围绕监督法规定的人大监督社会公开问题进行了网络调查和问卷调查,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监督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在法律上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公开原则,也是人大常委会多年来首次遇到的新课题,还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研究和完善。现就如何公开、公开什么、怎么公开等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审议意见”、“公开”、“备案审查”……一个个“元素”交织在一起,绘成一幅幅引入注目的景象: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监督法规范开展各项监督工作。从今年第8期开始,本刊“贯彻监督法系列报道”,将以平视的眼光和写实的笔调,观察和记录全省各地贯彻监督法的新闻事件,把读者的目光引入八闽大地,从不同的侧面领略各地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风采,从中感受基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监督法的那种执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