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事业取得很大进展,总体上呈现出从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从单项救助向政策配套衔接转变,从差别化救助向一体化救助转变,从政府主体责任向政府主导与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转变的趋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统筹面临较大差距,社会救助政策衔接仍不协调,社会救助工作社会参与度不高等。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了由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险和其他补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慈善救助等,一起构成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从2003年试点至今,在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医疗保障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救助范围从住院救助向门诊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扩大,救助对象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低收入和因病致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新闻办9月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基本民生保障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临时性、单一性社会救济向制度化、综合性社会救助转型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10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实现从临时性、单一性社会救济向制度化、综合性社会救助的历史转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临时救助为辅助,覆盖城乡、项目多样、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大力推进,特别是随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实施,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入了政府全面主导的新阶段,在理念、制度、体系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理念上,从传统的恩赐型救济理念向现代的公民权利救助型理念转变;在制度上,社会救助形式从临时性、随意式救助转向经常性、制度化救助;在体系上,社会救助内容从单一  相似文献   

5.
正临时救助的办理流程分为:申请、受理、审核、审批。1申请凡认为符合救助条件的城乡居民家庭或个人向所在地乡镇(街道)提出临时救助申请;受申请人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单位、个人可以代为提出临时救助申请。2受理对于具有本地户籍、持有当地居住证的,由当地乡镇(街道)受理;对于不具有本地户籍、不持有当地居住证的,当地乡镇(街道)应当协助其向县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救助管理机构申请救助;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没有设立救助管理机构的,乡镇(街道)应当协助其向县级民政部门申请救助。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14,(10):F0003-F0003
保定市妇联发挥组织协调优势,借势借力整合社会资源,拓宽儿童救助领域,探索儿童救助工作新模式。通过运作“千名孤困学生资助”,“中国学校太阳能供水系统”,“春蕾班”,弱视少年儿童普查普治爱心公盗,“恒爱行动”等项目,不仅从物质上救助困境儿童,而且从精神层面帮助引导儿童,不断优化困境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救助工作逐步向社会化、项目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组织武汉市、黄石市、宜昌市等39个市县探索实践通过告知承诺制确认救助对象,推动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向告知承诺确认变革。通过告知承诺制确认救助对象的动因与发展从城市低保制度建立到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形成,社会救助对象的认定,一直都是按照申请受理、审核、确认的程序,对申请家庭的人口、收入、财产状况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核确认。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政》2014,(2):16-24
<正>导语近年来,我国的社会救助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法治化在探索中前行。2013年1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会议审议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草案)》,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会议强调,社会救助是向特定困难群众提供及时、必要救助的托底性保障制度,是"保  相似文献   

9.
周兰兰 《理论月刊》2015,(2):141-145
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经过了六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然而,社会救助制度本身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体现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救助方式不合理、救助服务不专业及救助缺乏统筹管理等方面。未来我国将着力推进社会救助的四个转型,即从政策型救助走向法治型救助、从管理型救助走向服务型救助、从生存型救助走向兼顾发展型救助、从政府救助走向多元化社会救助,这四个转型不仅代表了顶层制度设计思路,更表明了我国社会救助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国务院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颁布之后,又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使临时救助制度从试点探索向全面建制推进,填补了社会救助体系的"缝隙"。三年来,这一制度对由于各种急难情形致使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群众起到了兜底作用。为及时总结经验,日前,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会救助分会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共同举办了"救急难与社会力量参与"专题研讨,从理论探索与基层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  相似文献   

12.
工作简讯     
<正>社会救助和救灾重庆市奉节县在31个乡镇成立了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站,负责社会救助和低保的动态管理、入户调查、组织评议和公示、提出审定意见。(向国会刘勇)安徽省铜陵县从今年4月起全面提高农村五保对象补助标准,集中供养人员由每人每月395元提高到435元,分散供养人员由每人每月270元提高到300元。(汪明)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救助事业关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是一项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社会救助治理水平,不仅需要完善救助制度体系,更需要转变救助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在整合九大社会救助制度基础上,对转变救助管理服务方式、提高救助治理能力作出规定:社会救助中的具体服务事项可以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宁夏银川: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向多层次梯度化发展银川市探索建立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将无法获得最低生活保障,但基本生活确实存在不同程度困难的低收入家庭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向多层次、梯度化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高位推动,建立工作保障机制。为解决低收入家庭救助不足问题,银川市民政局多方争取、积极呼吁,邀请新华社记者调研,调研报告在新华社宁夏分社《内部参考》刊登后,得到自治区、市党委主要领导重视,批示要求对城市困难群体、边缘户进行排查,分类施策、主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流浪儿童虽然已经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救助模式,但重复流浪率高、流浪儿童总数并未减少等问题依然存在。基于此,需要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进行重新思考,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模式进行适当的转换与合理的整合。具体为:从救助目标上,应该从以回到家庭为主转向以回归社会为主;从救助内容上,应该从以社会救助为主转向以心理救助为主;从救助方法上,应该从以控制矫正为主转向以服务预防为主。同时,还应该将各种救助模式,各支研究队伍,各种社会力量有机地整合起来实施共同救助。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在加强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稳步提升保障水平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存在着救助政策不完善、救助标准化仍有欠缺等问题,为进一步破解救助难题,促进社会救助事业向公正、优质、高效转型发展,全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新时期新形势下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保障投入不减、政策措施力度不减,踏实践行"民政为民爱民"的宗旨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新出路。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救助关乎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新时代推动社会救助事业向纵深方向发展,找准社会救助改革的着力点尤为关键。在苏州调研中我们发现,苏州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当地实情,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主动发现机制,畅通多种求助渠道,优化救助程序,加快管理转型,打造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智慧救助。特别是近年来,苏州在经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救助管理站开展"推进阳光救助、履行兜底职责"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此次活动中,救助站工作人员通过向市民宣讲救助政策、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及政策、寻亲流程  相似文献   

19.
张娟  李峰 《中国民政》2023,(6):40-43
<正>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三主动”公开机制,推动“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打破急难救助户籍地、居住地限制,实行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推进社会救助模式由单一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救助转变……近年来,山东省以切实有效的举措,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今年3月初,山东省民政厅确认济南市市中区等28个县(市、区)为“全省首批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进一步提升救助速度、做实救助服务、汇聚救助合力,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全面开展创建文明救助管理站活动,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站的干部职工在确立以人为本救助管理工作理念、建立健全救助管理工作机制、建设基础设施、主动救助、培训干部队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收到了较好成效。一、转变思想,全面确立以人为本救助管理工作理念在创建文明救助管理站活动中,基本实现了"由强制性管理向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