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标题 :中国现代史学理论与思想新论。作者 :侯且岸。本书着重探讨中国现代史研究方面的学术史问题和学术方法论问题。作者认为 :“任何学术 ,如离开了学术史的考察和方法论的探究 ,它必然失去其存在的重要的支点 ,这种学术是很难建构的。”(《自序》)因此 ,本书相当大的篇幅是着眼于中国现代史 ,特别是中共党史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史与方法论问题的研究。作者认为 ,这一方面以及对历史难题的深层思考与理性批判 ,应构成现代史研究中的“显学”。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历史人物篇”,从思想史角度 ,研究了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邓演…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按语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全面梳理党所走过的非凡历程,阐述发展成就,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发展规律,从中汲取营养,是中共党史学界的重大责任和现实任务。本期"党的思想理论史研究"栏目选择的主题是:"以学术史为基,深化中共党史研究"。近年来,《北京党史》期刊特别重视学术史研究,在编辑每篇文章时,在编辑部组织的评刊例会中,都强调要从学术史认识问题、判定稿件的学术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的萌动,以近百年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为历史动力,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社会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日本侵华和苏联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诱因。具体表现为知识界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国民党关于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共产党关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在主客观两个方面表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倾向和走向。其意义和启示在于:现代化的开启有待于民众的广泛参与,而其实行必须有政府的有力推动;现代化的选择务必要一切从国情出发;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党的历史上,先后产生过三个历史决议。这三个历史决议分别对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第一个历史决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个历史决议在捍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成果的同时,开始孕育新的飞跃;第三个历史决议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标明了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行,就在于党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民族化、时代化。实事求是是贯穿于三个历史决议的主线,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和灵魂。  相似文献   

5.
正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用集体的力量构织出来的一幅绚丽多彩的宏伟画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英雄人物传记,而是运用藏族的语言艺术集体创作的一部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而来的,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它容纳了历代民间说唱  相似文献   

6.
桑林峰 《新湘评论》2014,(22):26-26
乡贤文化根植乡土,它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乡贤是指在民间基层、本土本乡有德行、才能和声望,并且深受当地民众尊重的人。由乡贤主导形成的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刘洋戈 《湘潮》2016,(1):85-86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开展地方扶贫自治的尝试,部分学者对我国古代的乡约和仓社制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立足于中国历朝历代的本土资源,提出借鉴民间自治为基础的自下而上的扶贫实践模式。个人认为,中国传统的扶贫自治治理建立的社会基础是"乡土中国"而不是当代中国,它以传统的民间力量为中心而非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它的核心在于发挥传统民间社会组织的巨大作用。民间扶贫自治可能只是在理论的分析中有一定的可能性,它在社会的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巨大的阻力,甚至会造成比当代中国"自上而下的扶贫治理"效果更差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保档案     
《当代贵州》2013,(12):46-47
六盘水市现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和钟山区四个县级行政区98个乡镇,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总人口302.7万,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区。除汉族外,全市共有37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技艺、民间美术、民间  相似文献   

9.
正"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我国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体现了我们党牢牢掌握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历史主动性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10.
王梅琳  张英魁 《探索》2020,(1):166-177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还是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及其研究也一直在进行,因而也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文献。从近百年学术史的考察来看,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文献可以在总体上归纳为三大进路:一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视阈,着重探讨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政策与行为;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视阈,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注重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作用于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制度与行为;三是以二者互动关系为主体视阈,兴起于党的十八大以后,着力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关系。三种研究进路具有相继承接的历时性,也具有主次分明的共时性,共同表现了追求中华文明复兴的自觉意识。展望未来的研究,建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传统文化百年关系研究的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厘清二者百年关系演变的内在逻辑与历史经验,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7,(11)
民间力量在民主政治进程中有重要功能,它通过整合并表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实现民主政治的有序参与,同时民间力量将民众的利益纳入组织化的渠道为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理性沟通谋求共识成为可能。民间力量的发展成长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是政治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结构的分化与重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过程是现代世界的普世现象,它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合理性控制的扩大。换个角度说,它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从而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本书就是一部将中国百年现代化追求的艰难步履,放置于这种世界大趋势中加予考察的史学专著。  相似文献   

14.
现代行政决策在本质上是由政府代表民众意愿对社会发展做出正确选择和判断的过程,它是政府对社会发展秩序和市场规范进行管理和控制,政府的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离不开民意的基础。政府在决策时要更多地考虑民众的利益和愿望,以民意为基础,积极推进公民参与行政决策。  相似文献   

15.
积极引导民间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宗教信仰长期以来存在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对党的宗教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 ,民间宗教信仰活动日益活跃 ,深刻影响当代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 ,甚至制约着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与文化教育的普及。因此 ,探讨民间宗教信仰的真实传承状况 ,提升文化品位 ,实行合理扬弃 ,积极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民间宗教信仰现状的基本特点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主要是指那些长期以来在中国社会历史上形成的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为核心 ,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宗教组织及宗教经典 ,具有分散…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要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信不是迷信,也不是轻信,它应该是建立在对中国百年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对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对现实矛盾问题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的信念。最近,我阅读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浩雷博士撰写的《国家大势》一书,觉得这是一本有助于我们坚定"三个自信"的好书,值得一读。该  相似文献   

17.
巫滨利 《世纪桥》2009,(5):153-154
本文拟从计划生育宣传标语转变的角度探讨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民众的社会心理变迁。计划生育宣传标语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社会发展不同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标语也不尽相同,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中国民众的社会心理变迁。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民众的社会心理变迁总体上是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而且从现代的计划生育标语反映出的社会心理我们还看到了中国民众的社会心理初步具有了现代化心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高梓梅 《理论学刊》2006,3(8):118-120
民间叙事文学来自民众生活,民众的家庭伦理观念在民间叙事文学中有着真实的反映。下层民众的家庭伦理不像上层社会那样规范严整,小农经济支配下的家庭生活决定着父与子的孝亲观以行为和互惠为目的;向往以爱情为基础的自由婚姻和不遗不弃的夫妻伦理;兄弟姊妹讲究患难与共、亲情至上。所有这些既是农耕社会下层民众家庭伦理观的体现,但又不乏理想化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试述无政府主义对中国现代工人运动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现代工人运动的积极关系,历来鲜有人论及。本文在说明无政府主义是从事中国工人运动的最早和影响最大的政治派别之一的前提下,意在客观评述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积极作用,以还历史本来面目。 一、无政府主义者是中国现代工人运动的启蒙者和先驱之一。 中国工人运动发端于19世纪中叶。辛亥革命前后,随着第一批现代类型工会的出现,中国工人运动开始了由自发斗争向自觉斗争过渡的阶段。在马克思主义者开始投身工人运动并逐渐掌握领导权之后,中国工人运动进入了现代阶段。中国工人运动的这一过渡阶段虽然只有短暂的十余年,却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上百年时间才实现的工人运动由原始阶段到现代  相似文献   

20.
革命的本质是一种结构的替代,中国革命后建立的新生政权意味着国家政治形态开始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出现了一种结构性的巨变。经济结构开始从传统落后的形态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阶级结构单一化,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整体被消灭;社会结构从"国家——民间精英——民众"的三层结构变为"国家——民众"的二层结构;领导结构方面则是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全面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