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为避免其被滥用,法律对此防卫行为在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等方面规定了严格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2.
马宏 《新东方》2001,10(2):64-66
新刑法在修订时,对正当防卫的限度进行了新的界定,并增设了无限度防卫的条款,从而在立法上赋予了公民在特殊情况下具有特殊防卫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公民行使特殊防卫权,在防卫时间和防卫对象上尚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相当部分的人们因不甚了解“特殊防卫权”的含义而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这些无疑会影响和制约着公民依法行使特殊防卫权。  相似文献   

3.
正确使用防卫权利马凤馨所谓的正当防卫,就是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安全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伤害,对实施侵害人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它是法律赋于每个公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一种合法权利。保安人员除享受公民的一般正当防卫权利以外,在执行各种...  相似文献   

4.
对暴力犯罪可以实施无限度防卫是修订后的刑法增设的一项特别规定。无限度防卫在运用时,应具备刑法在适用对象、适用时间和举证责任等方面规定的条件。在司法实际中适用无限度防卫,应注意防卫人与侵害人的关系、刑罚权与防卫权的关系、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潘春平  潘宜林 《前沿》2006,(11):152-154
无限防卫是我国刑法赋予公民在特定情况下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一种特殊权力。这种权力的行使,强化了对防卫人权利的保护,但从另一方面又弱化了对不法侵害人应有合法权益的保障,处理不好会导致无限防卫权的滥用。为正确实施无限防卫权,必须明确无限防卫的成立条件。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中日美三国正当防卫的法律地位、立法模式的分析,进而在比较三者在正当防卫的防卫起因、防卫时间、防卫对象、防卫限度以及相关司法适用的基础上,发现我国、日本、美国在防卫挑拨、警察防卫权、防卫装置、饲养的动物致害、退避义务以及特别防卫权等方面均有特别的规定。日本刑法制度对于判断不法侵害的"客观说",美国刑事法律对于防卫装置、退避义务等的规定,对于我国刑法正当防卫制度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公民扭送权是指法律赋予公民在特定情况下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实施临时扭送行为的权利。在国外,公民扭送权称为公民拘捕权,为各国法律广泛承认,但在权利的行使条件、行使程序方面有一些差异。我国公民扭送权立法规定过于原则,对平衡法益保护和人权保障作用不强。可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规定,适当扩大我国公民扭送权的行使范围,明确公民扭送权的证明标准、时间性要求以及告知义务。  相似文献   

8.
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本文统称公民)在行政活动过程中对行政主体非法作出的或作出非法的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享有直接抵抗的权利。抵抗权具有伴生性、限定性和保护性等法律特性;抵抗权正当性来源于人民主权、自由权利、现代宪法之规定、人的主体性价值等。抵抗权的行使应当具备构成要件,范围应当包括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两个方面。抵抗权应当有相关主体保护、行政主体自律和权义均衡配置三类保障途径。  相似文献   

9.
警察防卫权之思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察防卫权虽与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具有相似之处,但从深层次看,二者的本质不同, 因此,将警察防卫权纳入正当防卫权的观点值得商榷。警察防卫权应与正当防卫权相并列作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警察防卫权的限度也应当区别于公民的正当防卫权。  相似文献   

10.
论人民警察防卫权——基于辽宁盘锦王树杰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22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该制度并没有限制其适用的对象。而警察作为生活中的一员,也应当享有刑法赋予的正当防卫权。但是,警察在社会生活中特殊主体的地位决定了警察所拥有的防卫权与普通公民的防卫权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何建构警察防卫权的制度,关键在具体的成立要件中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紧急避险是一种合法行为,但该行为对无辜第三人造成了客观上的侵害,无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该如何保障?根据社会连带义务理论,紧急避险行为具有合法性,但人们所承诺的连带义务是有限度的。从无辜第三人自身的立场来看,紧急避险人的避险行为是针对第三人的"不法"行为,无辜第三人因此有防卫权利。同时,第三人防卫权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正当防卫,这种防卫权是有限度和有区分的。针对财产法益的侵害,第三人有更高的容忍义务,而针对人身法益的侵害,第三人可以进行有限度的防卫。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侵权及其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凌  唐蓓 《桂海论丛》2002,18(4):92-94
在我国 ,环境侵权作为一种新型的侵权行为 ,其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 ,如何有效地防止环境侵权行为 ,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利 ,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环境污染行为与环境破坏行为导致的损害都属于环境侵害,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加以法律规制,从预防、惩戒、修复三大环节入手,给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预防体系着重环境风险的行政监管,为环境保护构筑第一道防线;惩戒体系强调刑罚与行政处罚在适用层面的可操作性,对环境侵害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修复体系则事关环境能否可持续发展,通过环境公益诉讼的渠道,让民事赔偿能在环境修复上产生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律师辩护制度与国际标准相比 ,在辩护律师的角色定位、侦查机关的“迅速告知”义务、辩护律师的讯问在场权、协商交流权、法律援助权、知情权、调查取证权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为使我国的律师辩护制度与国际标准进一步协调 ,必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确定侦查阶段律师的辩护人地位 ,强化侦查机关的迅速告知义务 ,赋予辩护律师讯问在场权 ,保障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的协商权 ,完善律师的知情权和调查取证权。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17,(4)
As one of the basic human rights, and one confirmed in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the right to privacy has been written into China's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and Tort Law. However,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re has been no unified standard in defining a tort of privacy, especially a tort of internet privacy.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torts of internet privac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rampant and severe. Focusing on "internet hunts", a common tort of internet privacy,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o affirm a tortious act of internet privacy, as well as forms of liability. It also expounds the practical judicial issues such as the object of prosecution trials.  相似文献   

16.
汽车道路交通事故是现实生活中一种常见的侵权行为,构成道路交通事故侵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道路交通事故必须是因车辆造成的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必须是发生在特定道路上的事故;有侵权行为;当事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是过错或意外;道路交通事故必须要有损害后果;因果关系。以上是构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必备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件,则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7.
宋海鸥 《青年论坛》2008,(2):105-108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侵权案件,完善对受害者的救济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在“行为违法性”的认知、因果关系理论的选择以及救济途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应当从宪法、民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方面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从而构建完整的受害者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钱箭星 《中国发展》2010,10(1):13-17
环境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内容,已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该文指出,中国当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安全威胁,主要体现在水安全、土地安全、生物物种安全和气候安全领域。政府必须把确保环境安全上升为国家意志,动员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积极推进国际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19.
我国职务防卫面临法律适用层次低、适用性不强、法律性质不明确、防卫权不能正常行使等困境。刑法应科学地重构防卫制度体系,为职务防卫正名。职务防卫发动的法律依据、正当化事由与正当防卫基本相同,国内外刑事立法可鉴之先例,是我国刑法为职务防卫正名的可行性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杨洁  张海龙 《桂海论丛》2003,19(4):60-62
股票交易中时常发生股票被盗买盗卖的恶性案件。由于事关多方当事人 ,股价又具有波动性 ,因而其民事赔偿较为复杂 ,难点即在于对责任主体和赔偿数额的确定。正确认识涉案的民事法律关系是认定损害赔偿的关键。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应以案发后合理期限内投资者投资的证券市值作为基准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