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法律移植     
法律移植是落后国家加速社会发展和法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法律移植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法律移植的优选性、超前性以及国外法与本国法之间的同构性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2.
法律移植是实现我国法制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重点就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法律移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宋亚萍 《理论导刊》2001,(12):34-35
中国法律变革运动从戊戌变法开始,经历了百年曲折,走过了命运多舛的一个世纪。纵观这百年历史,中国法律变革运动,虽然时起时落,冲突不断,但却最大限度地接受了西方法律文化的主要内容,并基本确立了以大陆法系法律制度为主要特征的法律制度体系,为中国法律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这也正是近代中国法律变革运动的历史价值之所在。因此,思考中国法制改革与中国法制现代化,必然要对这段艰难变革的历史进行总结和研究,并从中得到启示。一、中国法律近代化中法文化的冲突和法律移植法文化的冲突首先表现在中西法律制度的艰难契合上。从戊…  相似文献   

4.
对建立中国法律诊所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法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法律诊所教学方法由于其特有的优势,更有利于法学人才的培养。中国诊所法律教育在引进美国经验的同时,必须重视美国背景与中国环境之间的基本差异,兼顾法律诊所教育的移植与创新,法律诊所教学方法在我国的普及、推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晚清政府推行修律改革,法律移植是清末修律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场法律移植活动是一次有益的实践,它使中国传统的法律制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而这一时期法律思想界在引进西方法律以及法学思想方面的努力,为以后中华民国时期的立法起到了准备作用,亦为现今我国法律移植提供了现代借鉴。  相似文献   

6.
何如一 《学理论》2009,(26):156-157
高职法律教育应定位为法律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法律职业人才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与法律伦理,并对此进行法律职业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清末修律使得中国法律从体例到内容 ,从法律术语到法律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媒介东西法律制度的法律当属近代日本法。研究日本法对清末法制改革的影响 ,有利于总结我国法律移植的历史经验 ,促进中国法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法律诊所教育与法学教学实践评价模式的改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改革法学教学实践的方式应该与改革法学教学实践的评价模式同时进行。引进法律诊所教育,必然改革法学教学实践的评价模式。正视法律诊所教育与传统法学教学实践评价模式的差异,借鉴法律诊所教育的评价模式,改革我国现行法学教学实践的评价理念、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 ,是中国法律职业化及国家法制统一的必然要求。在与高等法学教育互动共进的同时 ,统一司法考试也引发了法律技能教育缺位、教育空洞化等弊端。因此 ,在法学教育中转变培养观念 ,改革专业设置及教学方法 ,建立法律职业引导机制是促进统一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新型互动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法律移植自从进入中国以来就备受争议,无论上世纪九十年代法理学界沸沸扬扬并延续至今的"法治本土资源"之争,还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局限于部门法领域的民法典立法思路的论战,法律移植都成为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社会在不断进步,法律移植需要、也应该从新的视角观察。本文仅对法律移植的概念做简要的分析,并从四方面探讨在我国进行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我国的现状浅谈在我国法律移植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法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当代隐型法律文化相对于显型法律文化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产生这种矛盾和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强化学校教育在法律文化教育和培养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巩红 《理论导刊》2008,(3):85-86
由于缺少法律文化的滋养,缺少法律信仰的精神支持,法律移植和法制演进过程中制度的断裂、制度与法律文化的双重断裂成为我国法治化进程中遭遇的重大现实难题.而制度与文化的断裂又进一步加剧了精神层面法律信仰的危机.立足于我国法制的现状,在目前我国政府自上而下推进法治化进程中,不仅要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型,塑造法治精神,而且要实现法律信仰对法治实践的自下而上的回应和对接,逐步形成广大公民普遍的法律信仰,从而为法治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3.
郭爱芳 《学理论》2012,(3):73-74
法律信仰是源于美国学者伯尔曼的一句话: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中国随着法治社会的进步,法律信仰也被很多学者逐渐重视,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法律信仰。但法律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却不被信仰,这与我们内心世界中对法律必须被信仰又不时发生着冲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法律信仰危机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法治社会,法律信仰的培养有它的必然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处理好执政党与法律的关系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重要问题。关于党法关系,党内曾经存在一些错误思想和工作方法,为此我们应进一步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党法关系的思想,明确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权威应该建立在法律权威基础之上,加强党对法制工作的领导等观念,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5.
沈家本的法律价值观和价值追求,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体现在他改革封建法制采用"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这是革新法制的价值基础,"兼容中西,融会贯通"是他法律价值观的核心,主张"依法治国"是他革新法制的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WTO所作出的教育服务承诺将使我国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各方面的现状都不能适应我国新形势的要求,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具体内容包括:制定我国各类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法律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法律人才的培养标准;积极地调整学科与专业设置,提高法律人才培养的质量: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是当前法学教育的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法学教学应当探索新的模式。传统的讲授型法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需要。美国的诊所法律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确有优势,然而又不可能完全取代法学课堂教学。由于司法考试与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目标相似,因而可以将司法考试作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法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司法考试的导向作用,实现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相当一部分法律工具主义论者在对法律信仰的虚幻性进行批驳的同时却因过分张扬法律的工具性而走向了另一极端.法律既具有工具性,又应被信仰,只是层面不同而已.综观古今中外,法律制定与颁行的首要目的无不在于维护其社会秩序及顺导人性之“善”、“恶”.过分张扬法律工具主义势必与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自由之精神产生强烈的冲突,因而,以法律工具主义的极端化思想推行法治,只会堕落为赤裸裸的权力政治.基于此,为使法的信仰强盛起来,必须加强法律权利之完善及执法环境的改造.  相似文献   

19.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提出对高校法学教育的改革提出了要求,合作教育的开展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路径,合作教育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指导,为卓越法律人才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方向,为卓越法律人才的教学团队提供新鲜血液,为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基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各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6)
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法律基础教育,应该是介于知识教育和理念教育之间的全新教育模式。因此,大众化的法律基础教育与专业化的法学基础教育不同,新体系下的法律基础教育应侧重反映其大众化的特点,以理念教育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