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M省某高校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现状的全面调查统计和对部分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总结梳理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现状的主流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主张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为师德建设的总目标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扎实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升高校师德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
对道德内涵的把握上过于理想化,忽略道德的利益含义;师德培育上,割裂"真"与"善";师德考核上,未能恰当地发挥学生的作用;师德培育外部条件上,体制性竞争破坏师德生成条件,固化师德困境,这四点是高校师德建设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破解高校师德建设困境需要矫正体制性竞争缺陷,尊重教师正当利益诉求,加强和完善学生考评教师机制,严格师德考评结果使用并通过鼓励小善小德,营造平易的师德建设氛围。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价值主体的变化,价值取向由单一走向了多元,因此,在高校更新师德建设机制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加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的过程中,实现师德建设机制的创新是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建立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是符合教育自身规律和道德建设规律的,在实践中,应以师德认识、师德内涵认识、师德实践和师德评价等互动式师德建设机制为内容,努力建构高校互动式师德建设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即高校师德"红七条",针对我国当前高校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划出了高校教师师德七条"红线",对于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于净化高校生态环境,推动社会风气的扭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师范生的双重身份与师德教育的双重功能,是对高校师范生进行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逻辑起点。在全程全方位师德教育的过程中,应深刻把握师范生成长发展的特点、严格遵循师德教育的规律,设置"同向型"师德课程、生成"耦合型"师生共同体、搭建"协同型"育人平台,构建"互联—互动—互融"的全程全方位的师范生师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着教师责任感缺失、学术不端、道德滑坡等问题,阻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要在进一步尊重教师自身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将师德建设融入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应构建"理念-主体-制度-环境"四位一体的规约路径,即加强政治引领涵育社会主义高校师德师风,在尊重教师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强化教师的道德自觉,完善高校师德考核机制、监督机制、惩处机制,创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优化师德师风,从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  相似文献   

7.
推动高校师德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是解决师德教育实效性问题的必然选择。高校师德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内舍四个维度,即师德教育由单一主体转向多级主体、由威权压服转向平等对话、由道德说教转向体验建构、由单向教化转向互利共赢。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开创双向互动式教育载体、共建“三紧贴”师德规范、建立开放式师德考核机制和培育民主和谐型校园文化等,是推动高校师德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范式理论观照下的高校教师建设有着不同的理念和实施方式。现实语境下的规范约束和价值引领两种师德建设范式都有其价值基础和实践基础,规范约束并非简单的规训控制,价值引领也需立足高校教师的职业属性和现实生活。超越两种不同范式的对立论,实现规范约束范式与价值引领范式的整合,在优化师德规范体系、构建合理师德评价机制的基础上,让师德建设触及教师灵魂,走进教师的真实生活是破解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瓶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学精神的灵魂,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关涉到教师的师德风范和学生的学习风气。本研究立足于高校学风建设这一视阈,概述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与现状,探讨其发展的制衡与关联,尝试通过明析师德学风关概、辨析师德内质要件、解析师德评价机制,厘理清师德在学风建设中的要义。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师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高校新师德建设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树立社会主义的新师德观,通过全方位的师德建设,才能真正使广大教师成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排头兵,成为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7,(5)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部分,是高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本文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师德师风建设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师德方面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进而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进行探究,指出建立引导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方法,旨在更好地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丽 《世纪桥》2009,(1):110-111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高校师德建设所体现的价值理念是我们终极信仰的保障物,对制度设计与安排起着引导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形势下,师德是教育之魂;而爱与责任,则是师德之魂。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师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高校新师德建设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树立社会主义的新师德观,通过全方位的师德建设,才能真正使广大教师成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排头兵,成为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大学精神的灵魂,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关涉到教师的师德风范和学生的学习风气。本研究立足于高校学风建设这一视阈,概述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与现状,探讨其发展的制衡与关联,尝试通过明析师德学风关概、辨析师德内质要件、解析师德评价机制,厘理清师德在学风建设中的要义。  相似文献   

15.
师德问题是近年来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师德问题更是师德问题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至2013年,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高校师德问题进行了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特定背景下的高校师德研究、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高校师德建设对策研究等三个维度,其中高校师德建设对策研究最受研究者关注。高校师德研究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存在着重理论研究轻实证研究、重本土研究轻比较研究、研究视角不均衡等方面的不足。因此,高校师德研究应在这几个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师德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何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和完善的师德评价机制,一直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高校师德内容的构成要素和高校师德践行的层次划分着手,研究了师德评价的目标体系,探讨了师德评价的方法、途径和机制等师德建设的前瞻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和论述了影响高校师德建设的四个因素。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引领性因素;科学的激励是高校师德建设的促进性因素;有效的监督是高校师德建设的保障性因素;高校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基础性因素。高校师德建设的这四个因素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他们共同影响和促进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高校师德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万山区"两要点两清单"工作自启动以来,区教育系统以其独有的方式在区属中小学"两要点两清单"制定工作中总结出"12字方针",即"立师德、守底线、履好职、比奉献",取得较好成效。立师德。在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提高党的政治站位,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各区属学校认真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贵州教育精神"为指引,坚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始终将教育与讲政治、立师德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校  相似文献   

19.
建构高校"四个全面"宣传话语,须坚持民本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在话语逻辑上遵循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在话语价值上彰显政治价值、实践价值和民本价值,在话语布局上追求其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的功能互补,在话语方式上根据场域选择"指引式""指导式"和"引导式"等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20.
师德问题是近年来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师德问题更是师德问题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至2013年,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高校师德问题进行了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特定背景下的高校师德研究、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高校师德建设对策研究等三个维度,其中高校师德建设对策研究最受研究者关注。高校师德研究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存在着重理论研究轻实证研究、重本土研究轻比较研究、研究视角不均衡等方面的不足。因此,高校师德研究应在这几个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