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大学生养成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养成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是,目前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对于部分大学生缺乏文明习惯养成的现象,高校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2.
浅析大学生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陈莹 《党史文苑》2006,(1):79-80
养成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是,目前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对于部分大学生缺乏文明习惯养成的现象,高校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3.
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阐述习惯养成时提高学生“知、行、意、行”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实必要性,并进一步从养成教育原则的主体性与被动性的协调,养成教育计划实施的系统性、有序性,以及在操作上如何把握针对性和具象性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养成教育是指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养成及其教育。为了寻求一种有利于学生道德习惯养成的最佳模式,使德育中的知、情、意、行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德育中注重说教、灌输、说与做脱节的弊端,我校于1996年秋承担了湖北省教育学院设置的“角色德育模式”实验,并以此为突破口,探索学生养成教育的新途径,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读书的意义     
赵启正 《学习导报》2010,(20):48-48
为什么要推动全民读书,理由也许有一百个,但是"让"全民有读书的习惯并不容易。没有主动的文化自觉,人们难以养成读书习惯。我们需要"养成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进行养成读书好习惯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养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高职学生养成优秀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文章提出了在思政课中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即PBL教学法的探索和运用、恰当的表扬和批评、榜样的力量和魅力、实践教学推动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7.
学校发展首先是德育的发展,德育要紧紧抓住师德建设和学生养成教育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师德是教育之魂,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它们是撬动学校工作的两根杠杆,能为学校持续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教师发展师德先行1.师爱是师德建设的核心。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只有爱才能唤醒爱!为营造爱的氛围、家的温馨,学校开展了"百名教师齐家访""献爱心、送温暖""每天节约一分钱,你的困难我来帮"等活动,并组织教师与贫困生、学困生、留守儿童结对子,为他们捐款捐物、过生日,辅导他们学习,等等。2.注重表彰与处罚、考核与监督相结合。为了充分发扬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通过师德月标兵、学期标兵、学年标兵、师德十大标兵评选活动,评选出好典型,在学校广播站、网站、校刊等媒体上大力宣传,每年教师节大张旗鼓  相似文献   

8.
《前线》2021,(5)
学习中共党史要讲究阅读方法,做到手脑并用。动手读书,主要包括批注法、摘录法和札记法3种方法。用脑读书,主要包括钩玄提要、细心揣摩和学而时习3种方法。手脑并用既有利于训练思维,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有利于训练技能,养成一种独立写作的习惯。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收到"学以治之""思以精之""友以磨之"的功效,这是我们学习中共党史的一种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圣陶先生认为:"习惯是一种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具备更多的能力."养成教育就是通过长期培养,反复训练,使学生把学校及教师所传授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变他律为自律,成为自觉的行动并养成习惯.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隆德县坚持以弘扬民俗文化为己任,实施"文化兴社区""文化富社区""文化活社区"战略,社区党支部倾力打造"文化型"社区,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新格局。一是着力打造社区"文化风景走廊"。组织社区在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有特长的老党员、老艺人在社区健身广场、停车场、绿化带、党员活动室等场所周围绘制民间传统文化知识宣传彩画,打造社区文化风景长廊。  相似文献   

11.
艺术类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中坚力量,培育艺术类大学生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而其核心在于内化。科学把握艺术类大学生内化"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准确分析艺术类大学生内化"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困境,努力探索艺术类大学生内化"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困境的破解路径,是有效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内化"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孔子主张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之始终,尤其在"射"的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把德育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仁、智、勇"等方面协调发展。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要求,文章通过剖析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分析孔子"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率先垂范"等教学思想精髓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意蕴,其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的德育途径与方法,对拓宽当今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路径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高校大德育格局 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高校大德育格局,一是充分认识高校德育的大地位:德育在高校育人事业中居于首要的位置,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与关键。二是明确高校德育的大目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树立高校德育的大理念:先进的、科学的和高起点的、宽视野的德育理念。四是建立高校德育的大机制:大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和大德育工作制度。五是落实高校德育的大任务: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渠道建设;搞好"三育人",以师德师风建设引领德育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育人能力;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载体和途径,实施大学生成长导航工程;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手段,实施大学生成才服务工程;加强德育理论和工作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养成教育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我校于2006年1月开始进行《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三年多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们初步明确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掌握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六大实施策略和途径。形成了以“忠、孝、礼、义”为主题的体验式德育,构建了有利于学生感悟的体验式校园文化,提高了养成教育的实效性,有效促进了学校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德育专家关鸿羽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广泛开展养成教育的同时,如何使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重要和紧迫的课题。几年来,我校结合全国教科规划“九五”、“十五”课题研究,在抓养成教育促德育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收获。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全球化的时空境遇下,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传统文化底蕴缺失与多元价值观流行,价值取向功利化与理想信念缺失动摇,崇尚自我、张扬个性与德育统一标准失衡,现实生活虚拟化与思想理论教育模式错位等四个突出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先进文化建设为契机,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互联网为平台,抢占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高地。  相似文献   

17.
4PS营销策略是现代营销学的重要理论,运用4PS营销策略助推山西文化产品营销,可以加快山西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具体应做到:以产品为核心,通过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整合文化资源以加强文化产品的深度挖掘;以价格为基础,用好"组合定价""渗透定价""满意定价"策略;以渠道为保障,充分运用"独家分销""选择性分销""广泛分销"策略;以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为契机,加大山西文化产品的促销力度。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一般把植根于中华大地沃土之上,由中华民族创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得以保留下来,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称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真正引导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是真实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炎黄子孙风貌的民族文化。其为大学生德育规范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重在养成教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靠养成教育来完成。养成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育过程。它包括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理论的选择,道德感情的培养、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的训练和道德习惯的养成等等。这一复杂的过程,就受教育者的认识发展过程来说,可以表示为:感性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微文化盛行的大环境下,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阅读习惯、生活方式和情感需求受到了微文化的影响。文章从注重微引领、拓宽微阅读、丰富微活动、关注微个体等方面,探讨高校如何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微文化之中,引导90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90后大学生践行生态生活方式,满足90后大学生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