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师文化,是某既定范围内的教师群体在特定环境中逐渐形成并延续传承的知、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心理特征及行为模式,其核心是价值认同。当前高校教师文化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困境,在心理学"知情意行"视域下建构高校教师文化,将是破解这些困境的有效对策,即晓之以"理",以理想信念引领价值认同,动之以"情",以人文关怀激发自我动力,笃之以"意",以制度创新促动专业成长,导之以"行",以师德师风追求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文化认同需要通过文化建构来完成。在多元文化背景突出的新疆建构各民族中华文化认同,要在新疆现代文化建设中加强现代文化的引领作用,实现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培养文化的"共同性"。文化认同的建构需要营造共同的文化环境。新疆地区构筑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场域,要突出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信仰的主题表达,要科学引导宗教文化的发展,抵御腐朽反动思想的渗透,要使新疆各族人民能始终生活在社会主义文化的氛围之中,培养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规范与共同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3.
李友鸿  程肇基  梁凤华 《求实》2012,(10):77-80
基于对人的积极潜能和积极力量的关注,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人类共同具有的六种美德及与之相对应的24种个性品质。这些美德及个性品质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广泛存在、广为传承,而且与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相吻合,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积极心理学为培养获取公民美德的具体化的个性品质提出了一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方法,有利于启发我们探索公民美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认同对高校的稳定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有着重大的作用。在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度过程中文化的认同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由于受西方普世价值及其强势政治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建构面临着严重挑战。要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必须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关注青年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的幸福感,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将影响所教学生的健康成长。PERMA理论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知识,影响个体幸福的体验和发展,研究梳理PERMA理论内涵,分析高校教师的心理困境,对高校教师幸福心理建设提出科学对策,提升高校教师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李红艳 《世纪桥》2024,(4):54-56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党建网络信息化逐渐成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为智慧党建提供广阔的平台,确保教师思想政治建设顺利开展。因此,智慧党建视域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是相关人士探究的重要课题。在智慧党建视域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利用智慧化提高建设效能,利用智慧平台、智慧交互等方式,构筑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便于更好发挥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蒙丽媛 《山西青年》2024,(4):184-186
培养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一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缺乏学习动机的问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关注个体的积极人格特征、自我认知与自我效能感、个人成长目标规划等方面作为研究的立足点。这些策略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其自主性和学习投入度,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认同就是价值观认同,对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实践中提炼的,有先进性、开拓性和创新性以及深刻的文化属性,和文化认同有着不可分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当前国内多元价值观碰撞和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根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文化认同的原因,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历史和中国文化背景下被中国人不断认同并日益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其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之传承与保留是马克思中国化落地生根的文化前提;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当今世界,文化全球互动的迅猛发展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坚持唯物史观及辩证法思想仍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长期的相互交流交往认知,中华各族人民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各族人民在交往认知中形成的共有文化认同的思想表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需要以文化认同作为前提和精神纽带,二者之间存在着互构的辩证关系,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面临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的消解、多元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不断渗透,以文化认同的视角出发,通过强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实现主体自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先进性别文化必须是大众认可的文化,是反映大众基本特色、需求和本色的文化,是为大众践行的文化,是为大众传播的文化。由此,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必须从反映当代中国社会性别文化建设中大众特别是女性大众的主体地位出发,以大众认同维度、大众参与维度和大众传播维度的三维指向推进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在这里,大众认同表明的是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大众参与反映的是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主体和推动力量,大众表达体现的是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理论、实践的结合和转化问题,只有在这样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上理顺了思路,明确了路径,才能推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作了专门部署,强调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信息化条件下对文化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赋予了有关部门管好网、用好网、营造更良好文化环境的新职责和新使命。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人的需要、内化、外化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廉洁形成的内生机制,提出了从夯实理论基础,培育学生廉洁良知;创新教育载体,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培育廉洁文化,营造校园廉洁氛围;重视实践活动,巩固廉洁教育实效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廉洁教育。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人的需要、内化、外化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廉洁形成的内生机制,提出了从夯实理论基础,培育学生廉洁良知;创新教育载体,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培育廉洁文化,营造校园廉洁氛围;重视实践活动,巩固廉洁教育实效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廉洁教育。  相似文献   

15.
当前部分高职辅导员存在理想信念动摇,师德信仰缺失;奉献意识淡薄,功利思想严重;自律意识不高,师表意识不强等师德方面的突出问题。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加强高职辅导员师德建设,辅导员自身需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激发教育爱的正能量;高职院校需要加强辅导员师德教育,强化师德宣传,注重激励教育,强化师德考核;全社会要努力营造健康高尚的师德环境。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巩固政权,唤醒人民群众的革命意识和革命觉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党和苏维埃政府克服了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与文化资源匮乏的制约,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形成了特有的拓展模式:以先进性、群众性、革命性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通过俱乐部、列宁室、学校、夜校等载体,采取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文艺、新闻、出版等全方位建设和发展。这种文化建设的拓展模式使得中央苏区文化建设和革命精神的传承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央苏区高效而又有创新性地发展和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拓展模式,对当前我国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凝聚力:文化建设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运军 《探索》2003,(3):112-114
全球化使世界上各种民族文化都迅速膨胀,文化凝聚力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文化认同与文化凝聚力的关系,得出一个结论:从文化本身来看,影响文化凝聚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两方面,即文化体系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文化内容的先进性、民族性。当前,我国出现的一些现象反映出文化凝聚力有所弱化,主要原因就在于文化本身的结构和内容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8.
在感恩意识较低的背景下,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感恩的心理活动过程进行了剖析,具体通过认知、归因、移情、拓延—建构等理论从感恩认知、感恩情感、感恩行为三个方面探讨了感恩教育的。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受乡村文化价值认同语境、价值认同形成经济基础、价值观念传播手段和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及价值认同的主体性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乡村文化价值认同面临着困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乡村文化价值认同的价值引领、厘清价值认同与文化自觉的关系、构建认知、情感、态度相结合的价值认同路径,可以有效促使农民形成乡村文化价值共识,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韦岚 《求实》2012,(11)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文化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概念与意识形态具有密切联系,表现为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具有的认同力量无法完全区分,两者相辅相成.文化具有的认同力量来源于文化承载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的特性以及文化传播、选择、再创造的运行机制.基于文化认同视阈进行剖析,彰显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无疑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遵循文化自身规律,将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发挥文化认同力量,达到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并借助营造优势文化环境,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