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校园和谐稳定的骨干力量。提高辅导员职业素养,不仅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辅导员自身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提升,需要强化问题意识、目标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前瞻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职业素养、职业知识与能力、职业形象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素质的三大组成部分。要积极搭建课题研究平台、学习进修平台、薪酬激励平台,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素质提升,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应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适应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形成以政治素养为统领,以职业素养为支撑,以文化素养为基础的辅导员核心素养内容构成,并从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方向,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以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基本实施途径等方面对辅导员核心素养进行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正面临着由"供给侧改革"转变为"内生性发展"的职业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四个方面的职业韧性内涵。在全媒体的时代境遇下,辅导员职业韧性存在职业信仰模糊、自我效能消解、风险应对弱化、职业依赖渐强等现实困境。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本文分别从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职业化发展的方向自信,优化体制机制、构建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依托,提升媒介素养、构建专家化发展的成长路径等方面,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韧性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职业价值观体现的是辅导员整体精神面貌和职业生活态度。根据教师价值观及辅导员的职责、角色定位,可以将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凝练为"以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职业价值取向,以促成团结、健康向上的集体为职业行为原则,以历史使命和工作成效为职业评判标准,以职业化、专业化为职业发展追求"。文章在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以求抛砖引玉、强化研究,加快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应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适应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形成以政治素养为统领、以职业素养为支撑、以文化素养为基础的核心素养内容构成,并从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方向、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以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基本实施途径等方面对核心素养进行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双高计划"建设作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不仅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好了顶层设计,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着"双重角色"与多重角色期待、职业群体数量与职业专业化发展质量、职业压力与个人职业成长诉求之间的现实矛盾。为此,高职院校要瞄准"双高计划"建设目标,通过明确角色定位、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等策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以着力提升其职业素养与"双高计划"建设要求的契合度,进而推动其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这三者之间互相促进、紧密结合,职业化是专业化、专家化的前提和基础。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和谐稳定发展,也是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辅导员不具备独立的职业地位、社会认同度不高、自身岗位认同低、培训和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是其目前的现状。要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高校应做到:完善"选配聘用"机制,把好职业入口标准;优化"教育培养"机制,提升职业发展能力;创新"教学研究"机制,搭建职业发展平台;规范"考核评价"机制,彰显职业发展成效;健全"职级提升"机制,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人们多关注于外部条件的改善而忽略其内在自我的发展。本文借鉴"自我更新"教师发展理念,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作用、职业困惑与倦怠、职业发展与提升等方面探讨自我更新意识和能力对辅导员职业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公布成为引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为辅导员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了路径和方向。本文从团队建设角度阐述团队建设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当前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职业向心力、职业胜任力、职业学习力及职业执行力等方面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以此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史与职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主体,高校辅导员历经50多年的演变,现在已经具有多重角色,必须向职业化方向发展.从国内外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现状分析,这方面的探讨还不够,需加强,必须要形成科学、全面的职业化理论体系,用理论来引导实践,促进高校辅导员真正走向职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试析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化、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明确辅导员的职业身份、细化辅导员的专业分工是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建立规范的辅导员职业准入门槛、加强辅导员职业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体系、开展学生工作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积极建立辅导员职业协会是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保障,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存在准入机制要求不高、职业认知不够到位、考评体系不够科学、职业归属感缺失等现实问题,通过建立严格的高职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提升高职辅导员职业技能,完善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管理体系,构建高职辅导员发展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对于积极推进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职业能力提升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在动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进程可分为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不同阶段要求不同的职业能力水平和结构,需要结合职业化的阶段性特点,选择适宜的职业能力开发方式,以更好地推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是新时期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文章通过探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探索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破局之策,即从开设辅导员专业、优化辅导员职业分工、制定辅导员准入标准、建立辅导员入职资格认证长效机制等入手,探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进程,以期对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根据在武汉七所高校展开的问卷调查结果,从职业进入、岗位实践、职业出路三个维度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化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扩大专职辅导员队伍规模、严把入口关,加强培训、完善考核、提高职业化水平,提高待遇、提升地位,满足辅导员发展需求等辅导员职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是一个工作范畴逐渐规范、专业内涵逐渐丰富、社会认同逐渐增强的过程,也是一个辅导员职业共同体构建的过程。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共同体存在职业领域宽广但专业学科分散、理论涵盖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构建系统的"高校辅导员"学科、设立"高校辅导员"专业硕士学位、建立"高校辅导员"荣誉机制、制定"高校辅导员"独立职称体系来破解辅导员职业共同体的困境,进一步推动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17,(4)
<正>高校政治辅导员是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尤其是青年辅导员,现已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体。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意识是关于职业指向、职业能力、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的价值观。培养高校青年辅导员的职业意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许多西方价值观念的涌入,带来了价值理念和职业信念的动摇。高校在辅导员职业意识培养和引导方面存在力度不足、重视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随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深入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形势下,面对辅导员自身独立性、差异性的发展变化,以及日益具体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需要在辅导员培训的过程中,将"专业化细分"和"问题导向"的"精细化"理念一以贯之,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不断完善辅导员培训的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令第43号从九个方面规范了辅导员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其职业属性得到进一步明确。把辅导员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来考量,其职业化专业化是必然趋势。文章在界定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本的内涵与特性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产权、人力资本使用价值以及人力资本积累三个层面对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本特征和作用进行分析,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必要性,建议高校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尤其是教育投入,来提升与拓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