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既是时代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本文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新时代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面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环境错综复杂、培养方式相对单一、培养效果有待提升的现实状况,可以从丰富培养内容、改进培养方式、营造培养氛围等方面着手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肩负起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工作、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是由于一些大学生网民公民意识的缺失,导致其公民素质差、网络行为失范,严重地影响着网络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研究大学生网络公民的主要特征和网民的公民意识缺失,加强其公民意识和素质教育,对于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正芳 《党史文苑》2009,(12):74-75
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如何利用历史课独具的审美情感和教育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是我们历史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如何利用历史课独具的审美情感和教育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是我们历史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力资源科学配置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平等就业权、自主择业权、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受到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部分的教学,并且结合其它措施加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权利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7.
主体意识的民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基层民主意识的确立,提高和发展过程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紧密相连,不可分离。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必须运用经济的手段和宣传的方法逐步消除传统政治,文化对群众的现代民主意识的影响,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引导群众。  相似文献   

8.
论编辑主体的市场意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编辑主体的市场意识愈显重要,本文从编辑主体市场意识薄弱的根源及危害、知识经济时代市场意识对出版业的积极作用出发,论述了如何培养编辑主体的市场意识.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共生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是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的统一体,人们渴望和谐共生。大学生只有学会与自然共生、与社会共生、与他人共生,才能构建和谐群体。大学生共生意识包括平等意识、共处意识、契约意识、共赢意识、共爱意识。当前,应把加强大学生恪守诚信、学会感恩、学会感悟苦难等方面的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共生意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乔芬 《党史博采》2009,(11):46-4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必将成为一种趋势。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创业意识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进行实事求是调查的基础上,剖析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因素,并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方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河北省七所高校1800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现状,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提出了培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是保证党的机体生机活力的重要细胞,增强其主体意识,既是永葆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必将成为一种趋势。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创业意识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进行实事求是调查的基础上,剖析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因素,并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方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就是培养其对民族团结的正确认知、积极情感,指导其在学习、生活中和各民族友好交流、交往、交融。当前大学生对民族团结已有自己的认知,及时发现并指出大学生对民族团结存在的认知失调,并在认知失调理论下运用改变认知和行为、增加新认知、利用环境熏陶等方法重建大学生的认知协调,对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民族团结意识,将其融入自身的价值体系中指导现实生活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语晗 《世纪桥》2023,(1):56-58
法治观是促进和谐的重要因素。法治与教育也历来是培育良好社会人格的重要途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力。法治教育意在指引每个人更好地接纳自我,尊重他人,敬畏生命。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七五”普法规划,依法治国定位十分明确。就目前情况而言,当前我国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法治教育仍然存在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有待创新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快脚步,将法治素养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构建起一套覆盖各教育阶段、层次递进的法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党要有凝聚力、战斗力,就要使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入党。“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在思想上入党,一方面体现在对党的纲领和任务上的认同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党员主体意识的确立上。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要求,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必须以党员主体意识的提高为前提。党员主体意识的增强,不仅要靠党员自身的努力,还必须创新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帮助党员树立民主意识、角色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相似文献   

18.
王保彦 《探索》2007,3(6):41-43
党员的地位与作用是判断一个党组织特点的重要维度.党员主体地位的保证与主体意识的养成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创造活力必不可少的条件.明确提出党员的主体地位是总结我们党长期建设经验的创新,反映出党的建设的新定位、新视角和新导向.所谓新定位指由以把党员培养为党的决策的积极拥护者、执行者、落实者为主,拓展为主要辅助和保障党员自主决策、自我监督.新视角指党的建设的着力点由制度等硬件建设,拓展到党员自身素质的完善上.新导向指党的建设由外在的教育、约束拓展到启动和提升党员本身的主体意识.因此,尊重和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必然要求切实转变思维,在实践中挖掘和提升党员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姚萍 《理论导报》2012,(6):46-47
公民是现代社会的微观基础,一个具备成熟公民意识的公民群体,是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90后”大学生作为公民群体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强化他们的公民意识培养,不仅关系到青年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主体论视角,对重庆市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导、参与、组织、保障等主体进行分析,对“政府主导、学生参与、高校组组、社会保障”的主体联动机制进行阐述,对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主体间的耦合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