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2,(14):37
2007年7月,余秋雨来到黔东南,一周的文化之旅,让他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人类精神价值的回归,黔东南提供了一种可能。隆里:互生和谐的文化孤岛隆里是人类互生和谐的文化孤岛,当今人类文明的最好典范。在隆里,历史本着和谐的思维,最后快乐地走向了和谐共生。一切军事冲突域政治冲突最后留下的都是文化成果,所以我们要以保护文化成果的方式来保护整体历史。这是隆里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书荐     
<正>出版:贵州人民出版社《余秋雨黔东南纪行》摘录:真正的文化遗产是一种安静的自在,它是有关我们祖先生活方式的证据,也许体现了彼时彼地的某种集体精神价值。推荐人:贵州省编办巡视员曲鹏《余秋雨黔东南纪行》收集了余秋雨在黔东南考察原生态的手记、日记和随笔。从苗族姑娘承认自己是蚩  相似文献   

3.
<正>苗族剪纸俗称"苗花纸""剪花""绣花纸",是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沿岸及苗族村寨的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其构图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心理,反映了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对了解苗族历史、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具有"文字史书"的作用,被外界誉为苗族服饰、刺绣、挑花的蓝本和苗族服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化是一种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它通过内在机理的方式制约着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促进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生态文化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6,(6)
正一、内蒙古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现状及意义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存在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保护我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内蒙古自治区  相似文献   

6.
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既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同时又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基础,这在今天的黔东南已经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了。因此,亟待回答的问题在于,为何黔东南能够做到排除各种社会干扰,确保多元文化的和谐并存。借助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学对文化变迁理论的建树,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对理解黔东南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黔东南的自然与生态结构本身就具有小规模多样并存的特色,不同类型的自然与生态集合相互穿插、密集分  相似文献   

7.
罗连祥 《世纪桥》2014,(10):46-47
台江苗族节日文化是当地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台江苗族人民生活样态的表达方式。台江苗族节日文化作为当地苗族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式,它必将随着苗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台江苗族社会的发展进步,台江苗族节日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这种变迁既彰显了苗族节日文化特有的经济功能,同时也体现了苗族文化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因此,考察台江苗族节日文化的变迁,对我们全面了解苗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凯里学院以保护、传承、弘扬研究民族民间文化为己任,努力构建原生态民族文化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生态学府"。民族原生态,贵在黔东南。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苗族侗族聚居地。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环境,孕育、保留和传承了苗族侗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原生态文化。凯里学院是黔东南州唯一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传承、弘扬、研究原生态民族文化是凯里学院应有的担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本文结合当前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分析县情,通过更新观念、创新消费方式、发展低碳产业、强化自主创新等方面探索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对黔东南苗族侗族群众来说,易地扶贫搬迁具有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影响。从汉唐时期开始,苗族侗族先民为了生存从长江中下游一带陆续迁徙到黔东南这片土地。今天,黔东南30多万苗族侗族群众为了发展,主动走出大山深山,建设新的家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苗族服饰经过千年的发展,款式丰富多彩,技艺巧夺天工,被公认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贵州苗族服饰在美的形式中包含着苗族的个性品格、民俗风情、审美认识思想及苗族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苗族历史、苗族情感和苗族文化的载体,是苗族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贵州苗族服饰在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苗族服饰主要分为黔东型、黔东南型、川黔滇型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12.
艾斐 《先锋队》2014,(28):12-14
在“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目标中,生态文明已赫然分列其中,不仅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平起平坐,而且事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文明和经济的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其所具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一实际上,“生态”是一个泛概念,它虽然常常被用于表达自然界的本体轮回律动和人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利用,但在其他方面也同样存在着生态问题。比如  相似文献   

13.
杨玺 《理论与当代》2008,(12):48-49
黔东南苗族村寨依山而建,临溪而居,山中有林,林中有寨,构成了与天地对话、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守护好家园,保护好苗寨的自然生态,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苗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低碳城市建设对于推进桂林生态文明,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具有重要意义。桂林需探索一条以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市民崇尚低碳化生活方式、政府以建设低碳社会为目标、具有自身特色的低碳城市建设道路,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桂林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又一次升华,而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必然要求低碳的生产方式,低碳的能源供应,低碳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黔东南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民意,符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至关重要。从黔东南州的实际出发,建设和谐黔东南,就是要从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五大发展主题——“生态立州”、“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旅游活州”、“科教兴州”入手,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黔东南州的发展与建设规律,化解各种影响与制约建设和谐黔东南的矛盾与问题,提出建设和谐黔东南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一、实现“五大发展主题”构建和谐黔东南社会和谐是…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各个生态博物馆依托天然民族村寨而建,突出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以生态博物馆为文化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文化的经济价值得以体现,使群众成为文化传承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人.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沪考察世博会筹办工作时强调,要积极贯彻科技世博和低碳世博理念,加强科技创新成果在园区的示范应用,实现园区低碳排放和生态和谐。尝试建设低碳住宅,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使社会更加和谐、经济更加健康、环境更加友好、生态更加文明、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它是上海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低碳社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发展模式或样式,其基本特征是:发展理念生态化、发展方式低碳化、低碳生活风尚化.低碳社会的价值趋向,不能脱离生态文明自然价值观演进的大趋势,即正经历从工具价值到内在价值,又从内在价值到生命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低碳经济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由之路。中国走低碳经济的道路,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全球气候环境合作的要求。要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