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毛泽东被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中央领导高层,参与党和红军的决策.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遵义会议的决定,进行了重新分工: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相似文献   

2.
遵义会议批判了经共产国际批准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并取消了他们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分工时,又由张闻天(洛甫)接替了博古负总责的职务.这次会议不仅独立自主地对中央组织成员和分工作了部分调整,还根据红军所处的具体情况,制定党在领导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中的方针、政策.这对在共产国际绝对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确实是成立十四年来破天荒的大事件.虽然"遵义会议是在拥护共产国际大  相似文献   

3.
张闻天(1900-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又名洛甫,江苏南汇(今属上海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门对年回国,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和中央政治局常委。1933年1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常委兼宣传部部长,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后代替博古担任党中央书记,在党内“负总的责任”,直到1943年3月。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46…  相似文献   

4.
遵义会议关于变换领导的决定,除了以张闻天代替博古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军事领导权的变换。张闻天支持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为确立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作出了贡献。虽然其间不无小的曲折,但总的说来,从遵义会议起,中经二占遵义,四渡赤水,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由确立而稳固,经过会理会议最终得到完全巩固。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这时常委共5人: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博古、陈云),但还没有正式决定参加军事领导。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即1月18日,在遵义又接着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上常委进行了分工,决定“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  相似文献   

5.
正1935年2月7日,根据遵义会议决定,政治局常委分工,由"洛甫同志(张闻天)代替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主持党中央工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张闻天逐步将总书记工作移交给毛泽东,实际主持中央领导工作近四年。在此期间,他与毛泽东彼此尊重,密切合作(史称"洛、毛合作时期"),领导党和革命事业从失败走向胜利,在党的集体领导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创建并形成了民主集中制领导制度,对党实现科学领导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黎辛 《党史博览》2013,(11):42-43
关于秦邦宪(博古)在中共中央负责时的职务,一般著作都说1931年在“临时”政治局“负总责”,如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传》说:“1931年夏,四中全会选举中央委员九人,候补委员七人。  相似文献   

7.
张闻天和博古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风云人物,都到过莫斯科留学,归国后都曾经在中共党内负总责;他们都曾经犯过严重的“左”倾错误,又先后觉悟,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自己新的一页。莫斯科:张闻天和博古都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留学生,一个以学识渊博著称,一个以能言善辩闻名。张闻天,1900年生,上海南汇人。青年张闻天经历十分曲折、丰富。1915年,张闻天高小毕业后曾先后在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海河工程专科学校、上海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学习,加入过少年中国学会,实验过工读互助的“新生活”。1920年7月,张闻天东渡日本游学,次年1月返…  相似文献   

8.
张闻天,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1933后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35年遵义会议上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赞成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代替博古负总责。1951年后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长第一副部长。1959年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被错定为“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体”成员。“文革”中受尽迫害,1976年7月在流放地江苏无锡含冤病逝,1979后8月中共中央为其冤案予以平反昭雪。本文以朴实的文笔,真实纪录了张闻天两个亲生女儿的平民生活,展示了张闻天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风范。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以后,张闻天接替博古所担任的中共中央领导职务,至今仍有不同说法。引起分歧的根本原因,还是史不足征。根据目前所能看到的材料,可以认为,张闻天在遵义会议后一段时间中所担任的职务,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其位置是在常委中负总责、主持书记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
博古、洛甫(即张闻天)、王稼祥三人,开头都是所谓“教条宗派”里的人,主张是同样的,都是相信共产国际的,认为共产国际说的都是对的;他们学的是本本,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中国革命都没有实践过。这三个人也不一样,有区别。张闻天喜欢学习,喜欢研究问题,平易近人,不大愿意做整人的事。博古很有才气,是个锋芒毕露的人,比较喜欢整人。王稼祥比较灵活,但也没有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的出版,是我国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大事。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以下简称“第一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结构体例新颖,章节目层次鲜明,内容翔实可信。现第一卷在原《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以下简称“原上卷”)设的章、节两级标题基础上,新设第三级目标题,使全书内容更为醒目、鲜明,重点也更为突出。新增了一章(全书由二十章增为二十一章),增加了若干节,章、节标题作了若干改动和调整,增加了许多新内容。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郑谦 《北京党史》2011,(6):57-58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由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第二卷)》(以下简称《北京二卷》)正式出版了,可喜可贺。读后感到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个伟大转折。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毛泽东和张闻天的亲密合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黄平桔园谈话,张闻天提议毛泽东出来指挥军事深秋,贵州黄平一个桔子园里。两副担架抬进园来,并排放在树下。担架颇为别致,上面有油布做成的半圆形的顶盖,可以抵挡日晒雨淋。担架上躺着两个“眼镜”:一个张闻天,一个王稼祥。此时,他们都无心观赏桔园秋色,头靠头说起话来。王稼祥问:“这次转移的最后目标,中央究竟定在什么地方?”这一天是12月20日。前两天,即18日,中央刚在黎平开过政治局会议,张闻天和毛泽东一起同博古…  相似文献   

14.
近5年来,学术界对于张闻天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先后出版了《张闻天文集》(1一4卷)、《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M张闻天建议开放市场的报告》、《张闻天与二十世纪中国》《张闻天在1935至1938(年谱)》等专题专著;此外,国内还总共发表了数百篇研究张闻天的论文。这些专题专著与论文不仅探讨了张闻天对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还深入拓展至张闻天的新文化思想、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等研究领域。值张闻天诞辰100周年之际,本文拟就近5年来张闻天研究情况作~分类概述。一、张闻天与长征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胜…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一开始并未居于党的最高领导地位,而是随着他在党内的影响逐步扩大和他的正确思想为人们逐渐认识而确立起来的。其中,他与张闻天之间的权力移交最具代表性。 毛泽东当着人们的面说张闻天是“明君”,叫刘英为“娘娘”,背后也赞扬“洛甫是不争权的”;有人对张闻天尊重毛泽东有议论,甚至说他是“泥菩萨”,他也不为所动  相似文献   

16.
谈谈张闻天和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创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张闻天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他在党内负总责的时期,正是毛泽东思想逐渐为全党所认识,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时期。毫无疑问,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中,有张闻天的杰出贡献。这里,我着重就张闻天为创立毛泽东建党思想所作出的贡献,提纲挚领地讲五点看法。 一、从两个“决议”讲起 (二)江泽民8月30日在纪念张闻天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令人注目地提到了张闻天为中央起草的两个决议。一个就是遵义会议的决议,另一个是瓦窑堡会议决议。 这两个决议对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意义,江泽民作了…  相似文献   

17.
《北京支部生活》2007,(1):13-13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陈晋 《新湘评论》2015,(1):40-43
编“党书”,让人“恍然大悟” 1941年9月到10月,中共中央多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专门研究党的历史,目的是澄清路线是非。会议对土地革命后期中央领导层犯的“左”倾错误,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张闻天、博古、王稼祥等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承认犯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能获得这个共识,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是毛泽东在会前编印了...  相似文献   

19.
一份报纸引起蒋介石的惊慌1938年1月11日,汉口街头突然冒出一份人们从未见过的新报纸。几位报童满街大声哈喝:“卖报、卖报,请买(新华日报),最新消息,八路军在前线又打了大胜仗!”不到半天功夫,(新华日报)销售一空。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议论共产党办的报纸新鲜、真实、有气势。于是(新华日报)加快印刷。整个武汉城被震动了。消息传到延安,传到重庆。毛泽东听说后,十分高兴,当即致电中共中央长江局周恩来、博古:《新华日报)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又一个方面军!蒋介石听到这一消息,深感震惊,他没…  相似文献   

20.
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又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博古、周恩来、张闻天与项英为书记处书记,博古任总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